这篇都市文的打开方式不对(450)+番外
那个肺结核死者的老婆呆愣愣的,虽然是在宣传,可是她反覆地对着群众询问:“为什么,就是吃了两次,结果人就不行了?”
看着她有些疯癫的模样,王松年有些不忍。
他拿着笛子,想给那些死去的人的亲属吹奏一曲,但是不行,这是违反纪律的。
非灵异因素,不得使用法术。
经过这么一轮处理,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大概有50%明显好转,这部分人自愿帮助工作组宣传。此后讨药人越来越少,到最后没有人再去。
7月上旬,整个事件基本平息。
王松年告别老李等人,踏上了归途。
回到帝都,他写了报告。
总结上他写道:“这次事件所以发生,狐仙显灵仅有一次,事件发酵与灵异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得病以后无钱就医,仅能借助于鬼神;二是农村民众普遍存在迷信心理,因而不灵验也说灵验,以讹传讹,相互影响,以至于事件越来越大,趋向于失控。”
王松年喝了口茶,展开信纸,却是给一位故人写了一封信。
其文摘录如下:
顾兄:
见字如晤。
自广陵一别,不觉已是五年有余。五月初十收到你的来信一封,我因公事前往夫余,一直未能回复。
你在信中说要给有道传下衣钵,并让他在家中读书。但我以为他修行之余,也应进入学校读书。
我近日在夫余仙州协助当地政府处理了一桩没有灵异的灵异事件。
一名出马弟子因病去世。其去世前请供奉的狐仙为母亲减轻病痛,其母宣扬其已成仙,以讹传讹之下,群众以为她的坟土可祛百病,致使一万五千余名群众前往仙州挖坟。
事态如此严重,与农村群众缺少科学文化知识不无关系。
听闻兄长近日协助处置了南粤波及一万人的“仙水”事件,二者有相似之处,其中细节不再多叙。
我们对于旧知识自然是熟悉的。但近两百年来,科技日新月异,二十年前的人必然想像不到我们如今的生活。我们的知识结构已经相对老旧,如果仅在家中教学,我以为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
别言不叙,异日收到,来一回信。
王松年
阴历六月初五
王松年终究没有把上面对他们这些法师的疑虑写入,也没有让他早做准备。顾兄既然介入了“仙水”事件,想来也是知道上面的态度的。
他苦笑了下,顾兄忽然问他孩子教育问题,未必不是再次试探上面的意见。
他让顾兄送孩子去学校,他大概也明白他的意思了吧?
王松年叹息一声,第二日把信函寄了出去,就提交了报告。
——讨药事件完——
第413章 日常番外:教育问题(上)
自顾文君一岁以后,颜夏就开始发愁她的教育问题。
第一次当人父母,她实在没有经验,很担心把小孩教坏了。
顾文君又算早慧,七个月就会叫爸爸,八个月会叫妈妈,并学会了走路。
俗语有云,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这是在说婴儿的身体发育规律。一般来说,小孩会走大概是一周岁。顾文君八个月会走可以说是身体发育得比较早,但是这里也有水分。
因为顾文君学会走的时候,她实际上还站不稳,要靠人扶着才能站。
但是那天林娇娇带着布丁过来串门,顾文君看得眼都直了,一直伸手想摸。但是大人都觉得危险,不让她摸,林娇娇甚至特意让布丁离远点。
顾文君咿咿呀呀,没有人理会。结果就在颜夏扶着她和林娇娇聊天的时候,顾文君忽然放开颜夏的手,冲了过去,一把扑到布丁身上。
两个大人都被吓了一跳,还好布丁完全没被吓到,表现得十分友善。
从此以后,顾文君学会了走,或者说,跑。因为她站不稳,所以速度不能慢,慢了就会摔。现实意义上的未学走,先学跑。而且还真让她跑起来了。
从此,顾文君就懂得了什么叫自由,非常喜欢走路,会自己一个人快速爬到墙边,扶着墙扭着身体站起来,然后跑动起来,一到目的地停下来就摔,再次起来还得到墙边借力,但她乐此不疲。
对于顾文君学会走路,所有人都很开心。就是那会儿看着她摔了,都是快乐的。
与之相对的,顾文君学会说话,就有人不是那么开心了。
因为顾文君学会的第一个词是“爸爸”。
顾文君学会叫爸爸的那天,顾淮特意把林初弦、林娇娇、林宵晖、谢清歌、苏小小和陈烁、龙思雨等人都请来吃饭。
林清质因为上班没法赶回来,顾淮还特意给林清质发了顾文君喊爸爸的视频。
第二天,沈氏总部都知道顾淮的女儿七个月就会叫爸爸了。
结果就是,沈白为这个还送了礼物。
但也是那天,顾淮刚回到家,林初弦就上门了。
“妹夫啊,有个事我得跟你说。”
“什么事?”
“我查了下,大多数小孩先学会叫爸爸,是因为发音规则。‘爸爸’这个音是最好发的。”
“所以?”
“就连‘妈妈’这个词,发音也是没有‘爸爸’容易的。因为声母b是塞音,发音的时候不需要气流震动声带。而声母m是鼻音,发音的时候不单单要震动声带,还要用到鼻腔,对小孩来说就比较难。”
“你到底想说什么?”
林初弦倔强地说:“所以,小孩先学会叫爸爸,跟感情没有关系,不代表跟你更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