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赐金吾(143)

作者: 三改火 阅读记录

七年解一梦。

他不愿梦醒,却也怕睁眼时此命将终,更怕怀中人醒时扑空。

将眼一闭,孟汀方将思绪按住,抓在手中的门帘被人用力扯起。朱允进帐就差点撞上他,吃了一惊,急忙抱拳,而后道:“请大统领随我来。”

“有异常?”

“有人要见您,是从云中来。”

孟汀太阳穴间一跳,仍从容地拿了一柄佩剑,随着朱允走入风沙中。一匹高头大马立在中军帐外,孟汀走近看去,见那马匹的尾巴与鬃毛都已烧焦,皮表似有干透的血渍。

他一入帐,方拽下掩口鼻目的面纱,一人便拜倒在面前。

“末将卢鸣涧,拜见大统领!”

朱允看向孟汀,有些意外地见他低眼看着那位将军,眼底透出惊异之情。

“云中有祸乱。”

卢鸣涧身上本负伤,一路过来,皮开肉绽,却拼命抓住孟汀的靴子,身子不住地抖。

“端王旧部要造反......云中要守不住了!”

孟汀俯身拉住他,连续道:“叛军多少人?战况如何?除我处外,可有其他援军?”

卢鸣涧吐出一口血,缓缓摇头。

“朱允,传诸将来此!”孟汀回身一喝,朱允得令即出。他转过头,只觉臂间一沉——卢鸣涧已昏死过去,口中血不断溢出。

帐外风沙之中,角声乍起。

【作者有话说】

省流:李正德狼莫声东击西打云中

第107章 愈之第九十五

云中暴乱之事,千里飞度入长安。

许鹤山匆匆从内阁抽身到东宫,眼见一大群臣子跪在光天殿前,那阵仗将他弄得一愣。一个宾客迎面过来,见了他便拜,道:“许大人,殿下不在东宫,正在陛下身侧。”

“好。”许鹤山定了定神,“这些老东西,是在作甚?”

“他们么,做做样子。”宾客轻描淡写道,“求长平殿下退储君之位,让位于端王——李庶人的男嗣......堂上明君,殿中悍臣,许大人莫怪莫怪。”

这群人精,正是看准了李鉴被云中祸事所困、无暇抽手,到东宫面前来弄下马威。

“那就让他们多跪会儿。”许鹤山冷笑道,“反正天也回暖了,就当强身健体。”

他转身朝两仪殿奔去。

李鉴将手落在群青发顶。

身侧还有许多人,他平日里鲜少当着他们的面流露出那不该存留于帝王身上的、带着人情味的温存。

“储君监国。”他叹道,“长平,亲贤臣,远小人,从良言,成你所求之业。”

李群青眼里的喜色已被猝然冲淡了。她不敢信李鉴再前一句话,一把抓住他的手腕,颤声道:“皇叔,你说什么?亲征?”

“是,亲征云中。”李鉴说,声音里带着疲惫,“我意已决,不必再问。”

他话音落,殿中的云中旧部接连跪下。

“陛下,末将请同往!”

“末将愿往!”

李鉴将手抽了回来。

他看向那些将士——能够想见,他们当初跟随孟扶桑时也是少年,渴望为国为家征战,愿戍守边关、不作望乡之词。今日再称“云中”二字,有人鬓星星,有人身已死。

“多谢诸位。”他淡淡道,“烦请诸位招旧部、放军书。若有人不愿再为国赴死,那也无妨——这是寡人的决定,无需他人不情不愿地为此丧命。”

“我麾下三千人,皆是云中旧部。”一人高声道,“他们已请愿于末将,誓死追随陛下、为云中一战!”

“善。”李鉴垂眼莞尔,“已足够了。”

待那些将领出去,他站起身,衣袍被跪坐在地的李群青一把扯住。李鉴眸光闪烁,轻叹一声,低下身来,认真地望着大豫的下一代帝王道:“群青,你难道不想问政吗?”

“我想。”李群青紧攥着李鉴的袍子,“可皇叔究竟为何亲征?鼓舞士气确有必要,可为何非要以身犯险!”

“你也觉得,我此番不太明智?”

李鉴笑了。他眉眼弯弯,抬手将李群青额前乱发拂到耳后,神色柔和,真如同一个好长辈。李群青愣了,大着胆子握住他的手,道:“群青只是担忧陛下......”

“李翰如!”

李鉴抬头,望见许鹤山闯入殿中。

他走得很急,进殿时差点被绊一跤。李鉴坐直了身子,轻拍李群青的肩头,让她先离开,转目看向许鹤山。

他眼底的疲惫又泛上来。

“你究竟想干什么?”许鹤山到他近前,“你又不是不知道‘亲征’二字意味着什么,何至于是!几千人,几千人能顶什么用?你——这不是拿自己开玩笑吗?你李翰如是大豫天子,合该安坐此间、运天下于掌中,去河西吃沙又有何用!”

这是他头一回冲李鉴毫不掩饰地发火。

“储君监国,东宫问政,群青有大志与全才,你许子觅也将成大豫三百年间最年轻的太傅了。”李鉴面上无喜怒,道,“子觅,你与长平都有抱负,可以同舟,可以续盛世。此番,我成全你们,也成全我自己。”

许鹤山噎住,半晌,他道:“陛下这是何意?你打算去和李正德搏命不成?何至于此!我大豫金戈铁马,杀他易如反掌......”

“子觅看得浅了。”

李鉴站起身,走到他面前。

“他的根,比我所想深得多。先前我查他的私库,见他已把钱款全部卷去,用于打点上下......还有私募兵马、储存粮草。”

“即便如此,不能再见招拆招吗?”许鹤山将手一挥,“亲征实乃下下策,你这是怎么了,以往不都是求万全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