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226)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他往前挪了挪,把头靠在他的胸前,轻声道:“明川,不要胡思乱想,无论是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咱们的日子比之前好多了,不是吗?再说,你还年轻,还有很多次机会呀!”

曾明川知道他是安慰自己,心里十分熨帖。

李一程道:“咱们搬进新家也有些日子了,如今粮食收完了,咱们该请大家来烧炕了。”

“烧炕”是这里人家乔迁新居请客的说法。

原本他想着等曾明川的考试结果出来了,跟喜宴一起办,如今看曾明川如此紧张,不如早些办了,等考试结果出来,通过的话可以小范围的再请一次,没考上就算了。

曾明川搂住他,“好,都听你的。”

因为盖房子和种庄稼,李一程跟林泽民请了假,今天是假期最后一天,吃过饭,他拿着纸笔坐在桌前,做请客的预算。

首先要确认宴请的人员。

曾明川考上秀才,又教了大家堆肥,李一程在村里给村民治过几次病之后,两人在村里的威望和人缘迅速攀升,有人情往来的人家也多起来了。

李一程拿着笔算了算,要请的人家居然有十几户,算起来得有三四桌。

家里宽敞了,几张桌子应该是能摆的下,只是家里的桌子椅子不够用,要去借才行。

要做什么菜呢?

地里的萝卜白菜不到收获的时候,家里有晒干的豆角和茄子,后院里的青菜只有指头那么长……

哎呀!这个季节请客很麻烦呢!没有什么菜。

到了冬天,更是只有白菜萝卜,是不是可以弄个暖房种些蔬菜?起码够自己吃就行。

种在哪里?刘春房间旁边那个放农具的屋子挺大的,用木板做几个箱子,放上土种菜……木头箱子恐怕不行,总是浇水会烂底,这里没有塑料箱,用宽口的大花盆应该可以,陶器应该比较便宜吧?再做个木架子,把它们放在架子上,一层一层的,应该能种不少菜。

“明川,咱们这里有订做陶器的吗?多少钱一个?”

“你要多大的?什么样式的?”

“样式很简单,就类似花盆,但底不用太深,要长一些,口宽一些的。”

“我记得集上有卖那种大的陶制花盆的,一个要二十个铜板。”

“集上就有卖的?太好了!哪天赶集我要去买几个。”

“你买那个做什么?”

曾明川不明白,李一程的思绪怎么从讨论请客吃饭到买花盆上去了?

李一程不解释,继续跟曾明川讨论邀请的人员和菜式。

“一程,明川,你们在家吧?”

“在呢!”

刘住抱着孩子进了门。

“哟,你们俩都在家里呢!正好,我要找你们俩。”

“牛嫂有事儿吗?”

刘住是夫郎,曾明川自觉的出门去烧水。

李一程让刘住坐下,刘住笑道:“不是说好了,你家盖完房子然后我家盖嘛!你牛哥找好人,也买好材料了,明天就准备动工。想着到你家来借住些日子。”

“牛嫂客气了,这是早就说好的。我卧室旁边的房间空着,有床有柜子,你们一家三口来住正好。”

刘住道:“一程不用这么客气,我看刘春旁边那间房就不错,我们放张床进去就能住。”

“那怎么行?那是放农具牛车的屋子,不能住人的。”

刘住一番白眼,“怎么不能住?比那条件差的屋子我都住过呢!就这么说定了,我们明天一大早就搬过来。你放心,我们只有一张床,两个柜子,一张桌子几把椅子,你那屋子肯定装得下。”

李一程见他坚决,也不勉强。

“要是放不下,可以放到别的房间去。”

“一程,明川,咱们能做邻居,我们真是八辈子修来的福气。”

“牛嫂,你这话我们可不敢当。我跟明川年轻,这两年,要不是你跟牛哥提点着、帮着,我们的日子哪能越来越好?咱们两家是互相帮助。”

“你这张嘴呀!反正我是说不过你的。”

曾明川提着水壶进来,给刘住倒水。

刘住觑着他笑道:“举人老爷给我倒水,你看我是多大的福气?”

曾明川淡淡一笑,“牛嫂不要取笑,还没有结果呢!”

“你肯定能考上的,你要是考不上,那就没有天理了!”

李一程看曾明川嘴角似乎抽了一下,憋着笑道:“牛嫂,你那房子也要盖一个多月吧?要是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可不是要麻烦你们?也不用你跟明川动手,只要把你家的刘春借给我,帮我烧水做饭就行。”

“最近地里没什么事儿,我让刘春和江来兄弟都过去帮忙,你孩子小,恐怕有顾不到的地方,让他们帮帮你。”

“那就太感谢了!我家人少,不用盖你家这么多房子,我跟你牛哥商量了,正房和前后院儿都跟你家一样,就是前面门房那儿盖成两大间,一间当柴火房,一间放农具。厢房只盖西厢房就行,用来放粮食。”

“你跟牛哥考虑的是。这样的话,差不多一个月就盖好了。那时候天还不算冷。”

“对,我们就是这么想的。在屋里多烧几次火把墙烤干,就能住了。”

刘住走了,李一程看着曾明川无奈道:“看来请客的事情要等到牛哥家盖完房子了。”

曾明川无所谓,“等等吧!”

第二天一大早,李一程要去保安堂,换成了曾明川送他。

李一程掀着帘子,跟曾明川说着话。

“明川,牛哥家盖房子,肯定要在咱家这边烧水做饭,你多看着点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