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撩夫日常(238)
他们做了吗?为何还有这么多灾民到嘉阳来?
他一边写信给张大人汇报,一边想办法安置新来的灾民。
城里已经没有工作安置他们了,只能将他们分到下面的村里去。
因为人多,这次不光规模大的村子分了人,连望山村这种没什么荒地的小村子也分了两户人家。
赵永平刚得到消息的时候,有些发愁,自己把他们安置到哪里去?
突然想到李一程摆脱他找佃户的事儿,不如就把这两户人家送给曾家如何?
两户人家,一家是年轻夫夫带着个三岁的小哥儿,一家是兄弟两人,年龄在四十岁左右了,两人都没有娶妻,相依为命。
赵永平虽然觉这两家人小的小,老的老,但对这两户人家的人品挺放心的。
因为有孩子,年轻夫夫肯定会安心留在这里。那两兄弟虽然年纪大,大哥还瘸了条腿,但弟弟对他不离不弃,一直照顾他,这样的人不会是坏人。
赵永平把两户人家的情况跟李一程简单说了一下,李一程立即答应了,他相信赵永平的眼光。
“赵叔,您跟他们说,在我这里种地,种什么,怎么种,是我说的算的。我每个月按户给他们工钱,每家三百个铜板,管吃。他们要是同意,就签契约,要是不同意就算了。”
赵永平很快回来了,连人也带来了。
“一程,他们都同意。”
李一程开出的条件,不说在嘉阳县,就是在整个大齐,也是很难得的。
每家每月三百个铜板,一天十个,听起来不多,但是稳定啊!打零工可能赚的多,但活儿不是天天有,没有活儿的日子只能吃老本。而且老爷说了,管饭,一天三顿饭的饭钱,算起来也不少。
至于老爷说让他们种什么种什么,那正好了,他们不用操心,只管种就行。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
两户人家都是聪明人,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跟着赵永平来见李一程。
李一程见到人后,更觉得自己应该留下他们。
几个大人都是看上去十分老实的人,跪在地上,口称老爷、老爷夫郎,头都不敢抬。只有那个小哥儿,小小的身子跪在地上,不哭不闹,好奇的抬起头来,看着陌生的环境和眼前陌生的人。
小孩子一张小脸儿黑乎乎的,一双大眼睛倒是黑白分明。头发细黄,软软的贴在头上,脑袋顶上用线绳绑了个小揪揪。
孩子的衣服显然是大人的,灰扑扑的粗布,肥肥大大的,袖子挽了好几道,胸前还有一处补丁。
小孩子的衣服已然是几人里面最好的。几个大人的衣服都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衣襟上还有没来得及打补丁的窟窿。
身边带的包袱也是小小的一个,里面似乎只装了几件衣服。
李一程叹口气,如今这个朝代,遇到天灾,再遇上个不作为的官,普通老百姓就过不下去了。
“你们起来吧,介绍一下自己。”
几人迟疑了半天,才战战兢兢的站起来,互相看看,似乎是不明白什么叫介绍自己。
李一程解释道:“你们都说说自己的名字,为何会到嘉阳来。”
“是,老爷夫郎。”
兄弟俩其中的弟弟首先开了口,“小的叫黄兴,今年三十六岁,这是我哥,叫黄征,今年四十岁,我们俩从小相依为命。大哥因为服兵役伤了一条腿,走路不方便。我们俩都没有媳妇。”
说到这里,黄兴又急着解释,“大哥他虽然一条腿瘸了,但干活不妨碍,他还会做木匠。家里原本没有多少地,只能说是饿不死。但来了洪水,房子冲走了,地也没法儿种了,我只能带着大哥出来。”
“你们那里遭遇了水灾,当地的官府不管吗?”
“官府?”黄兴冷笑,“官府生怕我们进城,不光紧闭城门,还派出衙役来驱赶我们。我们只能走了。”
居然有这样的官!
李一程忍着怒火,看向旁边的夫夫。
“你们呢?”
这对夫夫看上去二十岁左右,男子个子比夫郎高一些,身体壮实一些,但总体来说都瘦巴巴的。
“回老爷夫郎,小的叫韩家福,今年二十二岁,夫郎叫宋书,比我小两岁。洪水来的时候,我们两口子正在地里种地,被大水直接冲走了。我们惦记着孩子,冒着风险回了村子,整个村子都变成了一片汪洋。幸好孩子被邻居婶子抱了出来,不然……”
韩家福红了眼,旁边的夫郎抱紧了孩子,仿佛还在后怕。
都是可怜的人啊!
李一程虽然同情他们,但有些话还是要说。
“我的要求,赵村长应该已经告诉你们了。你们只要努力肯干,我说的那些都能做到。如果你们干起活来偷奸耍滑,或者起了什么歪心思,我会立即辞退你们!如果你们性子恶劣,我会去报官。我家夫君是举人老爷,知府大人都是见过的,你们在做什么之前,先好好想一想。”
“老爷夫郎放心,小的们感谢老爷和夫郎的收留,一定好好干活,不会起歪心思。”
“你们记住你们的话就好。这里有两份契约,你们签字吧!”
“是。”
韩家福和黄征认字,写了自己的名字,又代替夫郎和大哥写上名字。
契约完成了,赵永平道:“曾老爷和夫郎是村里有名的和善人,你们能在他家里做工,是你们的福气。安下心来好好干活,曾夫郎不会亏待你们的。”
“是。”
赵永平帮忙找了人,曾明川和李一程自然要表示一下谢意,热情的留他在家里吃饭。赵永平惦记着李一程的厨艺,爽快的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