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撩夫日常(237)
“谢过大人。”
回程的路上,贺玄和陈九章都对朱阳有了很高的评价。
陈九章叹气,“可惜不知道那位给大人献策的是谁,实在是位高人。”
贺玄和曾明川齐齐点头,“是啊!没想到我嘉阳还有这种深藏不露的人。”
陈九章道:“贺玄,明川,你们明年都要去参加会试吧?”
贺玄道:“辛苦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走到最后这步了,当然要去试一试。”
曾明川点头,他的观点跟贺玄一样。
陈九章道:“太好了!咱们明年一起上路如何?三个人一路上还有个照应。”
“承蒙陈兄不弃,贺玄当然求之不得。”
曾明川迟疑了,“我想带一程一起去,会不会不方便?”
陈九章白了他一眼,“无所谓,大不了你跟一程一辆车,我跟贺玄一辆车。晚上住店,你们两口子一间房,我跟贺玄一间房。”
说到这里,陈九章捂着心口看着贺玄,“小玄子,你不会也要带夫人一起走吧?”
贺玄心道,多一个人上路,那得多花多少钱?他家可没有那么多钱。
“我自己去。”
陈九章夸张的松了口气,“还是小玄子够义气。”
这话说的曾明川哭笑不得。
路途遥远,他也不想李一程跟他一起去,但两个人一起,什么苦都不算苦了。
回到家里,曾明川把奖励的文书和银子交给李一程。
十两银子李一程看都没看,直接捧着文书看起来。
李一程开心啊!
三十亩地啊!他能种多少草药啊!除了草药,还要种些蔬菜,家里人多了,蔬菜的消耗量大了,后院那块地方不够用了。
蔬菜不值钱,种一亩地够家里人吃就行。
后院不种蔬菜,可以多养些鸡,下的蛋能自己吃也能拿去卖。
兔子圈就不动了,保持现在的规模,每年能卖个百八十只兔子就行,他并不想搞养殖业。
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曾明川,看着他言笑晏晏,充满憧憬的样子,曾明川只知道点头了。
“都听你的。”
“明川,你真好。”
李一程转头亲了曾明川一口,又低头看着那张文书。
曾明川开始很骄傲,这可是他挣来的。可李一程盯着那张纸足足有一刻钟,没有搭理他后,他忍不住了。
“一程,你看了这么久,有那么好看吗?”
不就是一张纸,几行字吗?
李一程回过神来,蹭的站起来,道:“对了,明川,咱们赶紧去赵叔家一趟,问问他这三十亩地在哪里,咱们去看看,要是跟原来的那十亩地在一起就好了。”
那十亩地虽然离家稍远,但地旁有溪水,浇水不愁。再加上离云门山近,去的人少,安静又安全。
李一程拿着文书迫不及待的往外走。
曾明川无奈的跟上,道:“这文书上不是说了吗?你可以随便选地方,只要没人种的地都行。”
李一程回头一笑,“我想早点儿定下来嘛!”
曾明川被灿烂的笑容晃花了眼,什么想法也没有了,往前一步,拉住了李一程的手,“好,咱们现在就去。”
没有让李一程失望,家里原本的十亩地旁没有人种,赵永平痛快的丈量了三十亩地给了他。
赵永平很为两人高兴,“明川,一程,你们现在是村里土地最多的人家了!以后的日子好着呢!”
李一程被三十亩地的广阔给惊呆了,简直是一眼望不到头啊!
只是地里全是荒草,还有些杂石,要正儿八经收拾出来,要费不少力气。
不过,他不怕。
可以找人来种嘛!
【173】再招人
赵永平带着曾明川和李一程丈量完土地往回走的时候,问道:“明川,听说嘉阳县来了不少灾民,人很多吗?县令大人是如何处置他们的?”
曾明川和李一程同时看向他,曾明川问道:“赵叔没有收到县里的消息?”
赵永平摇头,“并没有。”
想起朱阳说的,曾明川道:“想来是因为咱们村地少,所以县令大人并没有派送灾民过来。朱大人已经将灾民安置妥当了,一部分留在城里,让他们劳作赚钱;一部分分发到了各个村里,给他们住处和荒地,这些人每天都会发放工钱和粮食。”
赵永平惊奇至于,连连赞叹,“朱大人大才啊!灾民们有福了。”
曾明川皱着眉头,心里担心,“只是怕灾民的数量会越来越多,一个小小的嘉阳,最终安置不了。”
李一程握上他的手,“城里或许安置不下那么多人,但是村里地方大,总能住得下他们。没有那么多荒地,但还有些大户人家,每家收两户去当佃农,也能安排不少人。再说,如今已经快入冬了,灾民们要是能来,早就来了。如今不来,应该是没有了,你不用担心。”
曾明川并没有李一程这么乐观,只在心里想着希望如此吧!
李一程拜托赵永平再帮忙找几个人种地,可以是长工,也可以是佃户。
赵永平满口答应。
牛顺利猜到李一程家肯定要招人干活,不想再在他家里占地方,主动搬了回去。
过了没两天,赵永平带了两户人来,这两户人家都是逃荒来的灾民。
居然被曾明川猜中了,去别的县城的灾民听说嘉阳县将那些人都安置了,有粮吃,有钱赚,日子过的舒坦,很多人都往嘉阳县来了。
朱阳一个头两个大。
他不是已经上书万名府张大人,把自己的法子告诉他了,希望有灾民的县城都能学着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