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351)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百姓们都希望治理河道,这就好办了。

最开始走出来的老者道:“治理河道,花费的钱财可不少啊!大人准备好了吗?”

曾明川对上老者的眼睛,认真道:“老人家您请放心,流清河本官是一定要治理的,钱财不用担心,本官不会拖欠乡亲们一个铜板。”

“好。”

老者没说什么,转身走了。

曾明川又对百姓们说了几句,让百信们散去,他则跟李一程带着江夏生走了。

江夏生听了刚才曾明川的话,对他的钦佩更是汹涌澎拜。

“大人,学生家里有几本治理河道的书,待学生找到,可以交给大人。”

“哦?江夫子家中有人懂治理河道吗?”

江夏生道:“当年流清河泛滥,学生请同窗好友在京中找了几本治理河道的书,学生拿着书去求见当时的县令大人,那大人却说治理河道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不是只看几就能行的。将学生赶了出来,书也跟着扔了出来。学生一气之下,将书束之高阁,一眼也没有看过。”

“本官先谢过江夫子了。”

曾明川和李一程都不懂治理河道,有书看一看,学一学,总比没有强。

江夏生先带着曾明川和李一程去了年龄较大的张启玉家。

张启玉今年五十岁了,中秀才也有二十多年了,当年他也曾经雄心壮志,但屡屡乡试不中后,早歇了科举的心。

因为读书十余载,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抬,只能在家里开了个私塾,教几个学生,靠收束脩度日。

当初江夏生来找他去县学教书的时候,他一口就答应了。

虽然他年纪大了,精力不比年轻人,现在只教了两个学生,但他愿意教导更多的孩子读书识字。

当年的他家境贫寒,要不是老师看他学习主动刻苦,不会招他为学生。

他深知无学可上的悲哀。

县令大人要办县学,能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只这一点儿,他就对素昧平生的县令大人充满了好感。

他只有一个女儿,早早出嫁了,家中只他跟老婆子一个,不觉得教书清贫。

等江夏生带着两个年轻人到他家拜访,说是当今的县令大人和师爷时,他受宠若惊。

曾明川看着眼前的老者,虽然一脸皱纹,却笑的和蔼,心里安定了几分。

“下官感激先生能入县学教书。您放心,薪水不会少的。”

张启玉捋着胡子笑起来,“大人亲来寒舍,老夫惭愧啊!大人对吉泽一片真心,老夫身为吉泽人,怎么会不尽一份心力呢?”

“张先生高义。”

突然,里屋传来一阵响动,张启玉脸上一变,连忙起身。

“大人请稍候。”

他急急走进里屋去,几声含糊不清的交谈声后,张启玉走了出来。

眉头微蹙,脸上有忧郁之色。

李一程问道:“张先生,出了何事?”

张启玉叹了口气,“是拙荆。今早起来犯了眩晕病,我要请大夫来看,她非不许。”

“为何?”

“她这病是老毛病了,吃了不少药都不管用。只能躺着,躺个几天就好了。”

“张先生,我稍微懂些医术,可否让我给老夫人看看?”

“你会医术?”

张启玉看向江夏生,江夏生也是第一次知道李一程会医术,回了他一个茫然的眼神。

张启玉不知道李一程跟曾明川的关系,但想着他是跟着曾明川来的,自然不会说慌。老婆子病了这么多年,时不时的犯病遭罪,如果能治好,那岂不是好事儿?

他站起来,又是一揖,“麻烦李师爷。”

李一程笑着还礼,“不敢,不敢。”

张启玉带着李一程进了里屋,江夏生小声问道:“大人,李师爷居然还会医术?”

“是,明川是嘉阳县林泽民先生的高徒,医术颇为不凡。”

曾明川语气淡淡的,但透着几分骄傲。

李师爷有才有貌,还一心一意对曾大人,实在是让人羡慕啊!

曾明川瞥了眼江夏生,心道,羡慕我吗?羡慕也没有用,一程只有一个,是我的!

过了差不多一刻钟,李一程跟张启玉走了出来。

张启玉的脸上笑容真诚了很多,抱拳对曾明川道:“大人,想不到李师爷医术如此高超,不用药就治好了拙荆的病。大人,听说县学还缺一名老师,城东的丁金来曾经是我的学生,我愿意去跟他谈谈,让他进县学。”

曾明川大喜,起身给张启玉作了个揖,“有劳先生了。”

从张启玉家出来,江夏生再也忍耐不住了,道:“李师爷,张老夫人是什么病?您是如何不用针,不用药给治好的?”

这也是曾明川想知道的。

见两人都目光炯炯的看着自己,李一程笑了起来。

“老夫人是痰浊湿阻导致的头晕呕吐,我给他针了几针,老人家就好多了。”

江夏生感叹不已,曾明川却觉得他没说实话。

不过他不说实话不要紧,他可以回家问他。

江夏生带着曾明川去见过年轻的秀才苑长亮后,便跟曾明川告辞。

李一程却拉住他道:“此时已经中午了,这里离衙门较近,江夫子去府上吃顿饭再走吧!”

“这怎么好意思?”

他话是这么说,却不怎么舍得走。

一路上,他跟曾明川和李一程随便聊着,只觉得收益匪浅。

如果能跟在两人身边……

曾明川看了眼李一程,无奈道:“江夫子莫要客气,原本这顿就该本官请客。”

有了曾明川这句话,江夏生立即答应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