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撩夫日常(356)
“当然舍得。”
张世习道:“哪个学徒的不是在雇主家住着,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趟?小孩子吃点苦不算什么。”
李一程点头,他不能拿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人民的吃苦耐劳。
“我会把此事上报给曾大人,再想想办法,尽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读书。”
“吉泽有了曾大人和李师爷,是吉泽之福啊!”
“不敢,不敢。”李一程忙摆手,又道,“张村长,你要是在修建梯田方面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我下个村子去小水村,再往前会到河南岸,继续往东去。”
“好的。”
第二天早上,李一程告别了张世习,坐上马车,发现车前面多了个金岩。
刘春高兴,李一程则是震惊。
“金大哥,你怎么来了?”
金岩淡淡道:“曾大人让我来保护你。”
李一程急了,“我的安危怎么能比得上曾大人的?”
金岩抬抬眼皮,“衙门里那么多人,你还担心什么?再说,你要是出点儿什么事儿,你让他怎么办?还是你愿意他再娶妻生子?”
“我……”
李一程当然不愿意。
他也知道金岩既然来了,就不会再回去,只能接受了这个事实。
从小寨村往前,李一程又去了小水村。
小水村的地势比较高,村后的山比小寨山高一些,跟小寨山有一点儿相连,山脉蜿蜒往前,直到春荣境内去了。
小水村的情况比小寨村强一些,不怎么受水灾的影响,但山地多,良田少,庄稼产量低,百姓们的日子过的也很苦。
这里的山也能建梯田,但只能建山脚下的一部分。
让李一程欣喜的是,他在小水村的山上发现了几十株茶树。
他不知道这茶叶的品质如何,但在他的种子库里,发现了茶树的种植方法。
几十株茶树,能插杆出不少新的茶树来了。
虽然茶树长得慢,想要出茶要三年时间,但这也是一种致富的途径。
他把建设梯田和种植茶树的想法跟小水村的村长说了,村长欣喜若狂。
梯田可以增加种植面积,种植茶树可以制作茶叶增加收入,这、这位从县里来的李师爷,简直是活菩萨啊!
李一程告诉他,要是梯田建设方面有问题可以去问张世习,他们两个村子可以互通有无。等深秋的时候他会再来,教他们如何插杆种植茶树。
小水村村长对李一程千恩万谢,亲自将他送出村子好远才回去。
从小水村出来,这次没有到吉泽县边境的树林,从另一条路过了河,到了河南岸。
河南岸没有山,只有广袤的土地。
这一侧也是遭受水灾最严重的。
他们先是沿着河走了一段,看到了河里热火朝天劳作的景象。
河里河岸上都是壮年男子,有的在挖河道,有的用簸箕将泥沙石块挑出去,有的在打磨石头。
粗略看过去,每个人都在忙碌,没有偷懒的。
刘春感叹道:“百姓们都很积极呀!”
李一程叹口气,“百姓们苦流清河久矣,如今能彻底解决它,他们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
走了一段路,他们就离开了河堤,进了村子。
到了村里,刘春去打听,村长不在,去河边监督修理河道的事情了。
李一程不急,让刘春赶着车去村里的田里看看。
田里大部分种着小麦,郁郁葱葱,长势不错。
只是好几天没有下雨了,地里有些干。
有村民在挑水浇地,李一程下车走了过去。
“大叔,咱们浇地是用流清河的水吗?”
浇地的是个上了年纪的老伯,看到李一程笑眯眯的很有礼貌,正好他把一桶水浇完,想要歇一歇。
他提着两个空桶走到地头上,把手里的桶扣到地上,他坐了一个,示意李一程坐一个。
李一程毫不在意桶底上的泥土,直接坐了上去。
大叔见李一程坐了,点点头道:“是啊!咱们靠着流清河,吃喝都靠着这条河啊!”
“这两天修河堤,是不是有些不方便?”
“是挺不方便的。河水混了,不能喝,也不能洗衣服了。不过,村里有井,影响不大。”
“我看咱们村里的庄稼长势不错,去年这里没有受灾吗?”
“怎么会没有受灾?”大叔拿下头上的草帽扇着风,“受了灾也要种啊!不种地咱们吃什么?”
“您家里有多少地?”
“我家里有八亩地,全都种了麦子。去年水灾给我冲了一半去,给我老婆子心疼的啊!病了好几天。可有什么法儿?今年还要种啊!幸亏今年我把地都种上了,等河道治理好了,不再有水灾了,我家的粮食能丰收的话,今年就能吃饱饭了。”
“五哥,这可不一定啊!”
旁边走来一个跟大叔年龄相仿的男子,穿着身黑色麻布短褐。
大叔抬头,喊了声“老七”,又给李一程介绍,“这是我堂弟,排行老七,你叫他七叔就行。”
老七把手里的镢头放下,坐在了镢头杆子上。
“现在四月下旬,马上五月了,我怕河堤没修好,几场大雨又跟以前一样了。”
老五眯起眼睛看看天,道:“五六天没下雨了,往年这个时候,确实有大雨下。你那地不浇水吗?有点儿干了。”
“不急,好几天没下雨了,这两天肯定有雨。”
李一程出门的时候看过地图,知道再过五六天也不会下雨。
“七叔,这几天都不会下雨,您不要等,还是挑水浇地吧!不然地就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