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461)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曾府里热热闹闹过了一个中秋节,邀请了白苏,李军还有主簿黄奇胜和县丞王华勇。

李军听说请他到曾府吃饭,不问缘由,立即就答应了。

“明川,你不用邀请,我恨不得天天在你家吃。”

曾明川暗道,你想得美,要不是一程要你去,我才不会请你去呢!

这些日子以来,虽然黄奇胜没有去河口村,但在吉泽买粮食,买药材,买种子,买木材,维持县城的秩序,也是出了很多力的。

王华勇前几天从河口村回到了县城,人更瘦了,但精神很好,没了之前的油滑和惰怠。

在李一程的影响下,曾明川对身份并不是很看重,所以上上下下的人聚在一起,很是热闹了一番。

吃饭过程中,李一程得知承安堂的王长青到现在还坚持着给百姓看病不要钱,还可以出诊,所以他那边的病人越来越多了。而且他还招收了两个徒弟,听说每天把徒弟带在身边,十分负责。

李一程举起杯子,“这真是个好消息,值得浮一大白!”

白苏不解,“承安堂的口碑越来越好了,咱们的为民医馆虽然还有病人,但比起人家来冷清的很。一程,你怎么还有心情喝酒。”

别人可以喝酒,但李一程不能喝,喝的是果汁。

他笑着说:“我开医馆的本意并不是赚钱,而是解决百姓们看病难,如今目的达到了,我当然高兴。”

白苏叹气,“一程一心为了百姓,真是吉泽之福。”

在座的其他人也跟着附和。

黄奇胜道:“李师爷,你气色好多了,是不是该回衙门了?你不来衙门,大人整天心不在焉,处理公务都不专心了。还有王县丞,你走了我才意识到我有多想你。”

这话说的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李一程身体不适,王华勇刚从河口回来,曾明川体恤他,让他多歇几日再来衙门做事。

他们俩人不在的日子,衙门里的琐事都是黄奇胜在处理,黄奇胜是真心希望李一程和王县丞赶紧回来上班。

他知道曾明川对李一程的看重,也知道李一程不是无缘无故不来衙门的,所以这话是当笑话一样说的。

即便是说笑,他还是小心的查看曾明川的脸色。曾明川嘴角似笑非笑的看他一眼,他心头一跳,连忙低下了头。

李一程给曾明川添上酒,又给他身边的李军添上,正色道:“白大哥和诸位大人谬赞了,要不是有你们的帮助支持,我跟明川能做多少?”

曾明川举杯站起来,“这杯酒,我跟一程谢诸位!”

“曾大人客气了。”

中秋节之后,曾明川收到了李一山的来信。

李一山的信里先是说恭喜一程有孕,让李一程注意身体。等一程快要生产的时候,他跟王秀会来吉泽照顾一程。

信上还说家里一切都好,他的肉食店已经有了固定的客人,他也掌握了每天准备食材的数量,虽然赚的不是很多,算是轻松。

他差不多每一个月会去望山村一次,看看韩家福一家,看看被租出去的土地耕种情况。

现在嘉阳县的百姓都懂得堆肥施肥了,今年的收成会比去年还好。

他们跟韩家福一家相处的很好,像是亲戚一般。

还说今年的地瓜马上就要收获了,村长每每跟他提起都是喜笑颜开,说产量可能会比预计的还多。

李一程看完了信,眉眼弯弯,再过几个月大哥大嫂就要来了,他是不是要给他们准备住的地方?

曾明川说时间还早,让他不用操心,让刘春去安排就行。

李一程亲笔写了一封信给村长赵学平,要是地瓜产量多,将超出预期的地瓜留给自己。

他想将多余的地瓜运到吉泽来,让吉泽的百姓种上地瓜,吃上地瓜。

皇帝的旨意迟迟没有来,陈九章和孟广益的信倒是来了两封。

陈九章说,曾明川在吉泽的所作所为皇上早已知晓,也有大臣上表弹劾他,说他一个小小知县,做事出格,先斩后奏,不把皇上放在眼里。

皇上的态度十分暧昧,那几封弹劾的奏章都被留中不发了。

好在他官职太小,京中也没有多大势力,更多的人是不把他看在眼里。

不过陈九章提醒他,为数不多的弹劾他的官员里,有一个是晋宁府府尹路自珍,一个是西江县县令顾朝文。

李一程看到这里,心里疑惑,“明川,咱们只在吉泽做事,而且做的都是为老百姓们好的实事,并没有损害他们的利益,他们为何还要弹劾你?”

曾明川看到这里,心里也很不愉快。

他一心一意做事,他们居然弹劾自己?就像李一程说的,他来了吉泽之后,殚精竭虑所为,皆是为了百姓。

是因为他来了晋宁后,没有主动去见路自珍吗?

是因为他修整流清河,让西江县受到影响了吗?

前者有可能,后者不可能。因为杨光杰和孙建礼顺着流清河往下走,已经过了西江县,给他来的信息中并没有提及西江县有什么变化。

那是因为什么?

曾明川心里有个答案,但不愿意承认。

都说当官好,但当了官之后,依然有很多黑暗的地方。要么同流合污,要么独善其身,但后者往往会很难。

但是难他也要去做。不然他岂不是辜负了一程的信任和期望?

曾明川折起陈九章的信,轻笑道:“他们为何弹劾我?一个是嫉妒我折腾的动静比较大,一个是试探皇上的态度吧?如果我这么做了,皇上不惩罚我,那么他们也会照着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