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之撩夫日常(463)
听了王安和的话,曾明川简直是出离愤怒了。
张敏达简直是胡说八道!谁要娶他女儿了?也气百姓们不辨真假,居然真敢把粮食赊卖给他。
但气归气,这个案子还是要审的。
他压着怒火说:“你们现在找不到张敏达了?”
“曾大人英明!距离我们卖粮食已经过了大半个月,也不见张敏达去村里送钱。村民们派了几个人来吉泽跟他要钱,没想到嘉好粮行关了门,我们打听到张敏达府上,他也不在家。我们觉得事情不对劲,再去他府上问,他府上连门都不开了。我们打听了县城里不少百姓,好心人告诉我们,张敏达根本不是县令大人的岳丈,衙门确实采买了不少粮食和药材,但并没有赊欠任何人的钱。我们知道上当受骗了,可我们找不到张敏达,只能来击鼓鸣冤,请大人给我们做主!”
曾明川深深吸了口气,压下心里的气愤。
“你们卖了多少粮食给他?他欠你们多少钱?”
王安和道:“大人,我们当时想着收粮食是为了赈灾,所以粮价开的并不高,也就是现在粮价的七成左右。我们一共卖了三千二百斤小麦,一千八百斤玉米,当时给他抹了零,一共是四十五两银子。”
这么多粮食只卖了四十五两银子,还不给钱,张敏达确实太过分了!
曾明川道:“卖给他粮食的村民有几家?”
“十二户人家。”
“他们都来了吗?”
“回大人,因为来这里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只来了三个人,他们在外面等。”
“将他们也带上来。”
“是。”
其他两个人进来,也是老老实实跪地磕头,结结巴巴的说话。
两个人说的跟王安和差不多。
几人说话的功夫,李一程想了很多。
王家庄在小水村西面,就是那一片树林的另一面。虽然说离得不远,但因为有那片树林,再加上古时候消息传递的慢,所以王安和他们并不知道吉泽这边发生的事情。
但是……即便是不知道,他们也不会将粮食赊欠给一个只见过一次的人吧?
李一程道:“张敏达是吉泽县人,只是去买过一次粮食,你们就敢把粮食赊卖给他,不管他说的多好听,多有理由,这个都说不过去吧?应该还有别的原因,你们是不是没有说实话?”
“这个……”
王安和转了转头,似乎想看看身后两人,但很快又转了回来低下了头。
“不要害怕,实话实说就行,曾大人一定会秉公办理的。”
“是。”
王安和抬头道:“跟张敏达一起找到我们的,是村里的一名村民,他平日里做点儿小买卖,也会跟我们买粮食。他平日里出手大方,谁家里有难事,他都会帮忙。他跟我们说张敏达是大商人,不会赖我们这点儿钱。还说要是张老板不给钱,他会给我们。听他这么说,我们才放心把粮食卖给他的。”
“那人呢?”
“说是出去做生意了,一直没有回来。我们等了几天不见他回来,就爬墙去他家看,才发现他家里一个人都没有,这么多年,他家里连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几件。”
“他是你们村土生土长的人吗?”
“是。他在村里长大,家里已经没有亲人了,只有两亩地。”
这个回答在李一程意料之中,那人恐怕早就想离开,不知怎么机缘巧合,跟张敏达串通好了来骗老百姓的钱。
只是,只骗这么点儿钱吗?
几千斤粮食,按照市价的话,也不超过一百两银子。以张敏达的身家,哪里还看得上这点儿钱?
但想起他说自己是曾大人的岳父时,李一程豁然明白了,张敏达之所以这么做,恐怕更多的是给曾明川找麻烦。
不管张敏达是不是曾明川指使的,这名声都不怎么好听了。
这边王安和还在说着,“我们到了吉泽才知道,衙门收粮食的的价格很高,比张敏达给我们的价格高了将近一倍。衙门也从来没有拖欠过粮款,我们是上当受骗了。我们恨死张敏达了,可是我们找不到他!”
说到这里,王安和的眼睛红了。
他身后的两人齐声道:“曾大人,求您为我们做主!”
曾明川沉声道:“崔捕头,去把张敏达给我传来!”
“是!”
崔传信带着两个衙役去了,李一成却有不好的预感,张敏达做了这样的事,怎么可能老老实实的在家里等着被抓呢?
曾明川道:“王安和,你们都起来吧!要是情况属实,我一定为你们做主。”
“谢过大人。”
三个人战战兢兢站起来,立在一旁。
李一程问道:“你们可有诉状?”
王安和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高高举起。
“大人,这里是我们托人写的诉状,上面还有我们十二户人家所有人的手印。”
他们想得倒是挺全面的。
李一程和曾明川对视了一眼,心里的想法一致。
虽然张敏达没来,但事情差不多就是这样。
果然,崔传信很快回来了,说张敏达不在家,问他们去哪儿了,家里人说老爷去做生意了。
“他府上还有什么人?”
“张敏达他老家不在这里,府上只有他的一个外室和外室的女儿。”
“他真有女儿?多大了?”李一程问完,突然很不爽,“他一个庶出的女儿居然想嫁给曾大人?”
曾明川转头瞪他,压低了声音道:“一程,我根本不想娶他女儿,管她是庶出还是嫡出。”
李一程故意道:“人家只是想给你做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