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484)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以后干活的时候小心些,你这伤口幸亏伤的浅,要是深一点儿,你这手就废了。”

“是,白老板也是这么说的。”

杨煜轩道:“白老板处理伤口方法跟我以前见到过的很不一样。”

李一程转头,见杨煜轩抻着脖子看的很有兴致。

“你不害怕吗?”

杨煜轩摇头,“我身体好的时候,也去打过猎,也有受伤的时候,我记得当时的大夫不是这么处理的。”

白苏头也不抬道:“我这手法是一程教的,很实用。”

李一程看着白苏麻利的给伤者包上纱布了,跟他打了个招呼,带着杨煜轩往楼上走。

走进楼上的教室,三个学生都在低头看书,有的还无声的念念有词。

之前李一程给他们留了口信,今天要考试。

见到李一程进门,三个学生齐齐起身,给李一程行礼,口称“老师好”。

他们看到杨煜轩,李一程没介绍,他们也就没有在意,要考试了,他们有些紧张。

李一程并不考死记硬背的内容,每次考试只有一道题,题目是给出望闻问切的结果,你来给出初步诊断和用药,然后写出判断和用药的原因。

李一程摆摆手,让他们坐下,也让杨煜轩坐。

杨煜轩见讲桌后只有一把椅子,知道是给李一程准备的,便摆了摆手。

“我不坐,你坐就行。”

李一程也不跟他客气,坐下道:“准备好了吗?咱们考试了。”

三个学生都没有底气,却还是点点头。

“白芷,你将几个人的书本和作业都收到我这里来,然后每人发一份卷子。”

“是。”

白芷将三人桌上的教材和作业收好,分了两摞放到李一程的教桌上,拿起卷子发了下去。发完卷子,他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低头看手里的卷子。

三个人答题的空儿,李一程拿起一本作业来看。

杨煜轩靠在教桌旁,拿起一本教材来。

四君子汤:《局方》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人参、白术、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气味中和,姑名君子。)益以夏陈半夏、陈皮名六君子汤……

看了几页,杨煜轩难免惊讶。

“一程,这是什么?”

李一程抬头看了一眼,“是我给学生们编写的医学教材。”

“医学教材?你编的?”

“不是我编的,我只是将古人的书籍做了些删减和补充。”

李一程瞥了眼几个学生,杨煜轩住了嘴。他心里有再多疑问,也只能等学生们考完试再说。

考试时间是两刻钟,杨煜轩把桌上的几本教材大体翻了一遍。

这……他只能说,李一程太厉害了。

【317】上课【二更】

杨煜轩之前只听说柳太医编过一,他让广怀找来看过,很简单的一些医学知识,但对一些毫无医学常识的百姓来说,算是颇有教益。

而李一程的这些教材,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他这个没有学过医的,看了之后也会生出一种我也能学会的想法,产生想学的冲动。

杨煜轩不敢想象,如果这些教材传出去,现在的大夫们会多么震惊。

当然,他认为李一程是聪明人,不会将教材传出去。

他抬头看向李一程的三个徒弟,一一看过之后,皱起了眉头。

李一程的这三个徒弟,一个年纪那么大,剩下的两个年纪又偏小了点。

在杨煜轩看来,这三个学生从年纪上就不适合。

医术是一门技术,学了不亏,李一程是师爷,以他在吉泽的口碑,不至于没有人来学吧?为何收了这么三个学生?

他正疑惑着,就听李一程道:“时间到了,白芷,将卷子收齐交上来吧!”

“是。”

白芷将董全兴和陈明善的卷起起来,交给了李一程,又回到了位子上。

李一程看着手里的第一份卷子,正是白芷的。

他把三份卷子全都看完,抬头问道:“你们有什么要问的吗?”

三个学生齐齐举手,李一程叫了陈明善的名字,“明善,先看看你的。”

陈明善站起来,冲着李一程鞠了躬,举起桌上的白板。

杨煜轩更加吃惊了,这孩子居然是个哑巴?幸好能听见。只是,他以后要怎么给人看病?怎么交流?

陈明善白板上写的是:年龄,既往病史。

李一程抬手让他坐下,点评道:“陈明善问的很好,年龄很重要。同样是细脉,一个几岁的孩子和六十岁的老人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这个病例的年龄是三十五岁。这不是她的第一次发病,第一次发病是五年前,当时只有眩晕,没有恶心呕吐,没有求医用药,两天后好转了,三年前再次犯病,除了眩晕,增加了恶心呕吐的症状,看了大夫,吃了药,三天后好转,这是第三次发病。还有谁有问题?”

这次还是三个人举手,看来陈明善又有了新的问题,但李一程喊了董全兴。

“董先生,你有什么问题?”

董全兴站起来道:“老师,我想问,病人是男是女,第一次发病前可有明显的诱因?”

李一程示意他坐下,道:“病人是女人,第一次发病前没有明显原因,就是午睡起来突然眩晕了。”

董全兴若有所思的坐下了。

这次不用李一程叫,白芷就站了起来。

“老师,病人除了眩晕恶心呕吐,还有其他症状吗?”

“并没有。病人年轻,身体一向很好。只是有些睡眠欠佳,晚上起夜,早上醒的早。”

“这几次眩晕的发生,跟月事有关系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