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撩夫日常(584)

作者:八月初至 阅读记录

丰收节这天一大早,衙门门口张灯结彩,地上铺了红毯。

热闹的锣鼓停歇,鞭炮响过之后,是曾明川的讲话。

曾明川的讲话内容很简单,并没有提今年吉泽的粮食收成,只说举办这个丰收节,是为了感谢老天爷这一年的风调雨顺,感谢百姓们一年来的辛苦劳作,让大家热闹热闹,顺便买些自己需要的物品。

曾明川讲完话,是一个杂技表演,杂技团是孟广益请来的。

惊险有趣的杂技表演结束后,百姓们意犹未尽的散去,这才发现,街道两边的商铺都开了门,摊位也都摆好了商品。

百姓们纷纷涌入商业街,询问价格,发现比之前实惠了不少。一传十,十传百,进出吉泽城的百姓比之前多了好几倍。

守城的士兵得到了头儿的关照,要他们打起精神,好好检查入城人员。

进出城的百姓多了,士兵们的工作加重了,但他们没有怨言,因为头儿说了,丰收节期间,衙门会给予他们三倍的薪俸。

他们现在的薪俸是一个月一两银子,一天差不多三十三个铜板,一天三倍的工钱,那就是一百个铜板,三天就三百个铜板,等于他们干九天活儿的,这么好的事儿,他们怎么会有怨言?他们巴不得天天搞丰收节呢!

不光守城士兵的活儿多了,衙门的衙役、捕快也忙起来了。

县令大人说了,一定要保证丰收节期间百姓们的安全,这安全包括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尤其是小孩子,如果丰收节期间有人丢了孩子,就拿他们试问。

崔传信挠着脑袋,觉得这个要求太严苛了。街上那么多人,肯定有孩子走散,真有拐孩子的,他们怎么可能看得住?再说了,衙门里的衙役就那么几个,县城这么大,他怎么管得过来?

他苦着脸去找王华勇,王华勇让他去找李一程。

崔传信认识李一程,也知道他有过人的胆识和智谋,但李一程最近不怎么来衙门,他又不想去曾府,确切的说,是不敢。

他每天在衙门里,自然知道曾大人对李师爷的爱重,要是自己去麻烦李师爷,曾大人肯定对他不满意。

他把自己的顾虑给王华勇说了,王华勇捻着胡子道:“你太小看曾大人了,他要是怕累着李师爷,就不会让他当师爷了。既然他是师爷,你有难处,去请教他是理所应当的。咱们都是为了吉泽百姓,曾大人不会怪你的。”

王华勇说的有道理,崔传信趁着曾明川在衙门里办公,去曾府求见了李一程。

对于崔传信的来意,李一程有些意外,但又能理解。

与其到时候出事,现在确实该未雨绸缪。

能来找他寻求办法,崔传信是忠于职守的。

崔传信来曾府自然瞒不过曾明川,曾明川得知他的来意,虽然不满,却无法责备,他也是为了吉泽的百姓。

因为有很多外来的商家,丰富了吉泽城里的商品数量和种类,吉泽城里的热闹程度堪比过年。

但因为城里的安保措施太过严密,三天丰收节没有一起恶性事故,没有一起孩子丢失的情况。

看着不想撤离的商家,人流量依然密集的街市,李一程决定将丰收节的商业活动延迟两天。

五天之后,李一程做了大概统计。

此次丰收节,进入吉泽的商户有一百二十二人,卖的物品五花八门,吉泽县城进出的百姓有五千人次,平均每天将近一千人。

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商业活动,李一程并没有对进入吉泽的商家收税,县里没有收入不说,因为安保和保洁工作,衙门还额外支出了不少银子。

但李一程不在乎,能让百姓们满意就行。

卖货的商家赚了钱,买东西的百姓觉得自己少花了钱,守门的士兵、负责治安的衙役、参加维持秩序的志愿者、负责清洁工作的杂役都多了工钱,算是全员都有好处,所以全都满意。

丰收节期间,刘春也去凑了热闹,买了不少得用的东西。

街上人多,曾明川不让李一程出门,怕不安全,但外面这么热闹,李一程怎么可能不去看看呢?

他来自现代,很多古代的东西没有见过,实木的家具,手工的编制,漂亮的绣品,无添加的食品……

虽然没有现代社会的种类多,但也看的人眼花缭乱。

李一程着重看了农产品市场,去见了自己想见的人,谈了要谈的事情。

走在街上,看着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衙役和治安志愿者,再看看把小孩子拴在自己手腕上的男人,李一程笑着点了点头,看来崔传信完全采纳了他的建议。

刘春、常青紧跟在李一程身后,而金岩则不紧不慢的跟着。

常青不解,“二老爷,他们为何把孩子拴在自己手上?”

刘春反应的比较快,道:“是怕小孩子走散了,也怕被人偷走吧?”

常青恍然大悟,“这个法子好!是谁想出来的办法?实在是高!”

刘春的目光瞥过嘴角微翘的李一程,心道,只有二老爷才能想到这么高明的办法吧?

八月十五这天,李一程又做了月饼,晚上,全家人围在一起吃饼赏月,好不自在。

丰收节结束了,李一程提议,让在丰收节期间辛苦了的衙役们多放几天假。

曾明川觉得很有道理,让崔传信安排衙役们轮班休假。崔传信感叹,曾明川有李一程这样的夫郎,何愁不能高升呢?

丰收节过去,李一程开始组织人种蘑菇。

孟广益在盛京周围种蘑菇,离吉泽远着呢,彼此间不会造成竞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