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他不干了[快穿](208)

作者: 野草祭 阅读记录

连予

笑道:“好,不要做太甜的就好。”

阿福得了吩咐,“哎,好!”

回去进了屋关上门后,外面下人们的动作也就轻了许多,连予暗自感叹这人的聪明,然后躺在床上,问从周,“那王家奶娘现在在什么地方?”

从周说:“在郊城自己的院子里,这几天她提心吊胆,又要照顾自家孙子,昨夜确实发了高热,也不算撒谎。”

“她既然怕成这样,估计等她回来,也会想办法避开和我见面,她在晏府待了这么久,那些下人们自然会拿她当亲人一样看待,所以她若是想躲我,我自然不会轻易见到她。”

从周心里已经猜到他要怎么做,嘴上却还是问道:“你打算怎么做?”

连予笑了,“当然是让她主动来见我了。”

-

郊城一处略显破落的院子里。

一个躬着腰,明显老态的老婆婆正不断拿毛巾浸泡在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然后往自己头上敷,试图减少脸上的热度。

正是炎热的季节感染了风寒,便是热伤风,出汗多却不解热,若是年轻人熬一熬也就自己好过去了,可偏偏她是这般年纪。

这样的年纪哪怕是得个寻常小病,也得多加重视。

所以今天一早,她便去药房让大夫开了药回来吃着,然后拿毛巾减少脸上的热度,因为她得保持清醒,屋里的孙子还需要她的照顾。

王家奶娘王氏重重叹了一口气,然后把额头上已经热起来的毛巾拿下来,刚准备再扔进水里的时候,屋里传来了重物普通落地的声音。

她连忙放下手里的东西推开门,就看见孙子已经从床上摔倒了地上,口中咿咿呀呀的说着什么,头不自觉摆动着,面上的表情也被迫牵扯着,只有那双眼睛满是不甘心。

王氏目光落在他手指的地方,是旁边她倒下的水,里面还专门放了芦杆方便他喝水。

而此刻,那碗里的水已经撒出了许多,原本好好插在里面的芦杆也掉到了地上,很明显,刚才孙子想喝水,但是时不时发作的病症让他把芦杆碰到了地上,他不甘心,想去伸手拿碗,结果没保持好平衡,从床上摔了下来。

王氏眼眶有些发红。

她中年丧子,如今晚年又让原本聪慧的孙子遭遇这样的祸事,老天不公啊!

可她哀叹多少次,事实也不会发生改变,她只能悄然抹去眼角的泪,然后强行露出一抹笑容,伸手用力把地上的人扶起来扶到床边让他坐下,道:“我不是在床边给你放了许多芦杆吗?这个掉了就掉了,换个新的不就行了吗?”

这也是她这些天训练孙子训练出的效果,孙子最开始根本顾不了日常起居,她只能从晏家那边拿到几天假期,快速让孙子学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吃饭喝水,经过短期的训练,孙子已经能颤抖着把饭喂进去,也能用芦杆喝水。

如今这副模样,无非是又心生了不满。

好在家中的利器都早早被她扔了出去,王氏有些难受道:“大夫不是说了?这病是能治好的,你莫要心急啊。”

脑瘫怎么可能会治好,无非是她说来让孙子舒心的话罢了。

王氏看见孙子的情绪明显比刚才平静不少,这才送了口气,然后亲自把水喂到孙子嘴边,看着他一点点喝下去,喝完后,拿起帕子擦去嘴角的水渍,道:“快睡一会儿吧,奶奶去院子里给你熬药,啊。”

孙子在她的帮忙下躺在床上,慢慢闭上了眼。

看着孙子的面容,王氏没忍住又揉了揉眼睛,随后捡起地上掉落的芦杆拿去外面清洗。

大夫开的药她中午也喝了,之前觉得有些头晕眼花,但经过刚才一事后,她明显比之前稍微清醒一些了。

她带着这股情绪拿出药开始熬,院子里的药味也逐渐浓郁起来,在这股浓郁的药味中,王氏终于想起了她刚才忘记了什么。

她忘了她生病是因为知道徐家人要来的消息。

然而思绪一旦发散,便就停不下来了。

她脑海中再次不由自主的出现那双黑白分明,眼里夹杂着滔天恨意的眼神。

作者有话说:

感谢在2023-12-25 00:29:08~2023-12-26 01:08: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无聊啊啊 2瓶;-火树银花-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22   糙汉和他的小娇夫(十五)

◎浮囊模样!是鬼吗!◎

那个时候。

家里缺钱, 但儿子读书又要花钱,她原本是想多做几个活看看能不能勉强维持一下生活,但是她发现根本没用, 做零散活儿挣来的那点儿钱还不够补贴家用,可儿子读书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 太守家的下人找上门来。

说只要他把徐家的大儿子徐安阳推进水里, 便会给她十两黄金。

而那会儿正值寒冬。

把一个孩子推下水, 就是不死,也会落下终身的残疾。

可……

如果是银钱她还会犹豫,可那是黄金啊!

他们家太需要这笔钱了,只要有了这笔钱,何愁下半辈子?

王氏的一念之差, 让她同意了这场交易。

徐家两兄弟相差两岁, 又都是稚童, 五官都没有张开, 她在徐家当奶娘的时候, 也只能靠着衣服来分人。

那天, 她记得徐安阳穿的是一身绿色棉袄,在荒凉的季节显得格外生机勃勃, 原先她还发愁,怎么把人哄到湖边, 结果转头就看见穿绿色棉袄的稚童一蹦一跳的去了还没结冰的湖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