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讲秦国历史(189)
春秋战国时期,廉颇强撑着被廉符扶起来,廉符满脸担心,他不想让父亲继续听宋朝的事情,实在是因为之前父亲听到宋朝割让国土、纳岁币直接吐血晕过去了。
廉颇今天的精神好一些,他沙哑地笑出声,“不知道写这首诗的人会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着实挺感兴趣。
廉符见他脸色不错,内心的担忧不减反增,父亲已然是时日不多。
宋宁宗时期,所有人的目光落在辛弃疾的身上,有鄙夷、有不屑,岳飞被天幕提及也就罢了,怎么连辛弃疾也....
每个人的心中不约而同地想,不过是一个会打仗的归正人罢了,有什么好提及的?
【准确来说辛弃疾是在宋高宗时期就已经在南宋做官,那为什么之前没有提及?那当然是因为辛弃疾出生于北方,没错,他出生的时候北方已经沦陷,他从出生之后就一直目睹汉人被金人欺辱的场景,这也导致他迫切地恢复中原、一雪前耻。】
【1161年,被金人统治的中原地区赋役繁重,也因此各地纷纷起义,辛弃疾参加了起义军,并积极与宋军联合作战,次年,俘获起义军的叛将归宋、献俘,那年他才二十三岁[3]。赵构也给了他职位,令其能够在南宋做官。但他和别人还是不一样,因为他是‘归正人。’】
【‘归正人’是什么意思?就是沦落外邦再返回本朝的人。不得不说宋朝那些达官贵族真是分的够清的,先是主战派、主和派,现在又分为本朝人和归正人,难道是辛弃疾他们愿意当归正人的吗?还不是你们这群本朝贵族给金人跪太久站不起来才导致他们被迫改变身份。】
天幕骂的相当直接,宋朝的那些贵族直接被骂懵了。
嬴政最讨厌这种无所作为的官员,毫无建树也就罢了,偏偏在这等小事上做文章,归正人又如何,只要能为本朝打仗杀敌,嬴政就能坦然接受。
扶苏有些担心,在这种情况下,辛弃疾会不会又是另一个岳飞?
刘彻,“宋朝官员惯会做这些没用的事。”有时间还不如多想想北伐。
汉朝内有一些官员想起之前他们自己曾经轻视骑奴出身的卫青和身为奴子的霍去病,他们连忙回想,自己究竟有没有得罪他们,甚至偷偷擦汗并且下决心以后再也不会轻视任何一个人了,殊不知你曾经小看的人将来会比你地位高,就像天幕之前说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4]。’
卫青看向身旁的霍去病,“他的名字倒是同你相差不多。”
霍去病眼睛亮亮,“不知他的武艺如何。”能北伐说明定然也是一位将领。
李世民皱眉,打仗不行,做这些龌龊的事情却十分有精力,宋朝的官员和皇帝还真是特立独行。
宋朝
人在无语的时候是真的很想笑,赵匡胤嗤一声,“废物还当起家了。”
赵匡美也在一旁附和,明明是他们的错,却还要将人分个高低贵贱,真是不知所谓。
宋高宗以及宋孝宗时期的官员都涨红着脸,天幕骂的极其辛辣,他们这群人根本受不了,只有秦桧一人跪过金人,他们可从未给金人下跪过!
他们恶狠狠地将目光落在辛弃疾的身上,辛弃疾完全不怕,他也没想到天幕会帮他说话,只是听到诗人二字的时候,辛弃疾的心顿时沉下去。意思是不是说他没有北伐成功?
他忍不住向官家要了纸和笔,将天幕的话一字一句的记下来。
可是很快又茫然无措起来,北伐失败必定有各种因素,如果在官家和其他臣子身上,他怕是.....无力改变结局。
朱元璋听到这样的话,对宋朝的官员又多了一分厌恶,果然干正事是没一个能上的,倒是在这种芝麻小事上大做文章。
康熙想到现在还未归心大清的百姓,这些人中定有反清复明之人,他叹了口气,果然还是先做出政绩、让汉人知道大清是可以依附的。
【之前也说过宋孝宗时期北伐失败、签订隆兴和议,即便这样,辛弃疾也没放弃北伐,多次上奏君主和宰相,想要激起他们的抗金热情,只可惜他的建议终究是不被当权者重视,即便是接连升迁也不能让辛弃疾开心,他陷入了悲愤和苦闷之中。】
【1181年,因为归正人的尴尬身份,辛弃疾被权贵弹劾,以‘杀人如草芥’等罪名被罢官[5],史浩还对像辛弃疾这些归正人颇有歧视,甚至说出‘若中原有豪杰,何不起而亡金?’这样的话[6],也就是从宋孝宗时期,归正人面对朝廷的不公平对待,生出许多不满,后彻底失去北地民心,断送北定中原的可能。】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7]。陆游怕是永远也听不到这句‘宋朝已收复中原’。】
【之后的情况估计大家也都能猜出来,面对朝廷的不作为,辛弃疾当然是无能为力,他被迫开始闲居生活,从1180年之后的二十年都在闲居,让一个将才闲赋在家,才是最大的损失,辛弃疾的《美芹十论》是一篇军事政论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他从各个方面分析了宋金双方的形势,也写出了备战方案,只可惜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视。】
【兵家不幸诗家幸,闲居之时辛弃疾写了大量的诗词,也给我们现在的学生增加了甜蜜的负担,有很多篇都是必背古诗词。】
天幕放出一个视频,视频中是在教室里拍摄的,学生们和老师齐声朗读辛弃疾的诗,有的人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读。
嬴政看着这一幕,沉思许久,决定自己也要再写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