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开局给秦始皇讲秦国历史(190)
扶苏张着嘴,“必背古诗词。”
所以说后世的每个人都必须背诵吗?后世可是有十几亿人啊,就算不是全部,起码也有几亿人。
刘彻一边骂史浩不做人,一边自言自语,“朕也要多写诗。”谁能拒绝几亿人读自己的诗词,反正他是拒绝不了。
卫青和霍去病想看那个《美芹十论》,这样的军事著作得放出来大家观赏才是。
李世民实在是哑口无言,如果那些人能灭掉金国,还要你们南宋做什么?
听到后面他叹气,“对于他来说不是一个好的结局。”
想当将军的诗人,听起来有些荒唐与可悲。
贞观群臣,他们目瞪口呆,几亿人必背古诗词,程咬金抓着自己的头发苦着脸,他可不会写诗啊,能不能换另一种方法吸引后人的注意力?
旁边的李靖打趣他,“像秦桧一样篡改历史也能让后人知晓。”
程咬金气的打他,名垂青史和遗臭万年他还是分得清的,其他人目光含笑地看着他们打闹。
宋朝
赵匡胤没去理会天幕后来说的话,他指着天幕骂史浩,“如果人家能灭金,要你们这群废物有何用?”
真是厚颜无耻之徒!
宋孝宗目光呆滞地看着前方,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从自己这里开始失去北地民心,断绝北定中原的可能,他捂着胸口,眼睛死死地盯着天幕,艰难开口,“下令所有人不准说‘归正人’三个字,不准歧视归宋百姓,不对,他们就是我大宋百姓.....”
史浩面色惨淡,他跪在地上,官家都这么说了,定然是不满他的意思,果然下一秒史浩就听到官家对自己的惩罚。
辛弃疾望着面前的这一幕,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只看着天幕上的视频,他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眼中泪花闪过。
陆游黯然坐在椅子上,他不敢相信宋朝真的没有机会收复中原,不,现如今还有机会,辛弃疾,他就是那个机会!
朱元璋也震惊地直接坐直身体,“什么,必备古诗词?”
所有人都要背,想起后世有那么多的人,他忍不住张大了嘴,那之前李白.杜甫那些,也都应该是。
“可是我不会写诗啊。”朱元璋将目光放在自己的大儿子朱标的身上。
朱标眉心跳了几下,果然下一秒听到朱元璋开口,“儿子,要不你写几篇装作是父皇我写的。”
朱标:.....
朱棣哈哈大笑,结果下一秒就被打。
康熙也震惊,那么多人背的诗词,这可不是简单的名垂青史,他抿嘴,谁不想自己被世人所知,不想的才是异类。
第113章 弱国无外交
113
【二十年的时间足以改变一切,宋朝皇帝更替;壮年的辛弃疾已经变成头发花白的老人,1204年,已经65岁的仍然心心念念不忘记北伐,但他已经老了。】
【也就是这一年,他在北固亭写下了这篇千古绝唱。】
天幕缓缓将辛弃疾的这首诗放全,轻声地念出来,古人也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念。
【就如同他在诗词中所写,回宋朝已经有四十三年了,但一直没有北伐成功,他怎能不愤懑、怎能不失望?二十年闲居生活,到他年迈的时候朝廷却要再次北伐,只可惜辛弃疾有心无力。】
【之后辛弃疾被贬、升官都已经没什么用,他已经老了,如同当年的廉颇一样,1207年,朝廷北伐失败,辛弃疾已经病重卧床不起,只能上奏请辞,也就是这一年九月,辛弃疾逝世,享年六十八岁,据说在他临终前还在呼喊着‘杀贼’二字[1]。】
春秋战国时期
廉颇怔愣许久,忍不住想起自己年迈之后,赵王就不再任用自己,他眼睛不由得湿润几分,是啊,他老了,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廉颇了。
廉符小心翼翼地看着父亲,生怕他因这句话情绪波动过大影响身体。
谁知道廉颇只眼睛黯淡几分,并没有说其他的。
只是在次日,廉符再次去探望父亲时,发现他老人家已经去了,医官说,廉颇老将军已经撑了许多时日。
廉符沉默,是啊,医官之前就已经告诉他父亲时日不多,怕是熬不过夏天,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竟然能熬到次年,廉符知道,但还是忍不住悲痛,从今以后,他就没有父亲了。
嬴政望着天幕,年迈两个字也曾一直困扰着他,即便是最近有遵循天幕的养生课程,但他还是不免对死亡有一种恐惧,他情不自禁地在心底问出声:难道真的没有长生不老药吗?
文武百官中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尤其是王翦,他也忍不住叹气,年老体衰终究是所有人都逃不过的结局,就连后世也不能避免。
王贲担心地看着自己的父亲,扶苏同样看向自己的父皇,以前他肯定不会赞同长生不老之说,但最近同父皇相处之后,某一日他发现父皇的头上已经生出许多白头发,他垂眸,还是要多多督促父皇养生。
蒙恬握了握拳,也能感觉到自己的精力不足年轻时候,他一边替辛弃疾悲哀,一边情不自禁地想到以后。
刘彻正抱着说不想父皇变老的刘据,哈哈大笑。
霍去病看了看刘彻父子,又看了看卫青,为他们父子情深欣喜又为辛弃疾的去世难过。
卫青揉着他的头出神许久,辛弃疾、霍去病,两人终究是都死于疾病。
文武百官听见天幕的话,也哀叹,生老病死,谁都逃不过去。
李世民正值壮年,面对死亡却也忍不住心一颤,他心想的是早死的观音婢和女儿,哪怕是自己早死也不愿看见他们去世,这比杀了他还要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