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长恨歌(137)

作者:公子苏玦 阅读记录

“宣——”

“微臣杨兰芝参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爱卿,平身。”

“启禀陛下, 京郊疫病大体上得到了控制,源头也已查清, 是因为连日大雨,不少动物尸体腐烂造成的。”

杨兰芝一言一行皆有体统章法, 看着就是从小培养出来的礼仪规范。

因为从京郊回来,杨兰芝做了充分的消杀,面带隔纱,就连回话时也比平时远了半尺。

“嗯,控制住就好,杨爱卿和诸位御医辛苦了。”

“但有一事,微臣不得不禀报陛下。”

杨兰芝神色庄重,极有眼力的宫侍将一青色砖石抬进了北辰殿。

“陛下请看,此石是在护城河中发现的,微臣不敢擅下定论,乞请陛下亲自定夺!”

楚云轩示意中贵人灵均去看个究竟,谁知中贵人灵均只看了一眼便匍匐在地,“陛下,此石不祥,恐污圣目!”

“有何不祥?”楚云轩哂笑一声,径直走下龙座,“寡人倒要看看一块石头能有什么风浪!”

随着楚云轩的动作视线,那青色砖石上分明歪歪斜斜刻着八个字,上书,“天降灾邪,祸福自招。”

“好一个天降灾邪,祸福自招,是在说寡人治国不善啊!”楚云轩不怒反笑,单手抚摸起那青色砖石。

“陛下息怒!”

中贵人灵均和杨兰芝立时跪下告罪。

其中中贵人一听楚云轩的语气便知他动了气,以他对楚云轩的了解,语调平静越可怕,若是大发雷霆反而说明他并没有多生气。

“陛下,此石来得蹊跷,加之民间流言纷起,两者之间或许有某种联系。”

杨兰芝倒是平静很多,不慌不忙的分析起两件事的来龙去脉。

“杨爱卿洞若观火,有些事来得太巧,必是有人故意为之。”

楚云轩亲自扶起还跪在地上的杨兰芝,他还是很看好这位世家清流的。

“陛下圣明。”

“杨爱卿,你看,这是冀州王刚送来的急报,在外游历的贞瑾伯爵于梁州境内失去音信,时间已有半月之多。”

出于对杨兰芝的信任和试探,楚云轩将李元胜送来的奏报递给了他。

杨兰芝接过奏报逐字看了,“陛下,贞瑾伯爵既是朝廷敕封的爵位,也是冀州王的二公子,于公于私,此事都非同小可。”

这番说辞看似没有错漏,实则是一团空洞的官话

楚云轩听完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示意杨兰芝继续说下去。

“依微臣之见,此事既不能大张旗鼓,也不能置之不理,贞瑾伯爵或许是有什么绊住了脚,又或许是遇到了什么事,并不能直接就断定此事和梁州王有关。

若朝廷贸然派人去梁州探查,那不是坐实了梁州王和贞瑾伯爵有关吗,冀州王爱子心切,万一因此伤到了两方诸侯的和气,于社稷也是无益的。”

一番漂亮话术,足可见杨兰芝打太极的功夫是炉火纯青。

然而字里行间还夹杂着政见,实属不易。

只不过,还是没说到实处就是了。

“杨爱卿不愧是少之良才,若寡人的朝堂上都有杨爱卿如此的真知灼见,那社稷必定永昌。”

既然你没说出我想听的,那我也和你兜个圈子。

“陛下抬爱,微臣实不敢领受。”

“杨爱卿不必如此谦卑,寡人既然将话说与你听,你也不必有所顾忌。”

侍立一旁的中贵人灵均低眉敛目,前几日楚云轩也是如此“信任”他的,风水轮流转,帝王的万般心思,非常人可以揣测。

这便是开诚布公了,就等于“杨爱卿有何高见,不妨说来听听。”

杨兰芝自然听出了话外之音,若再不说些实的就是不识抬举了。

“陛下……”可没等杨兰芝将话说开,殿外又传来了奏报。

前来回话之人进入殿中,一番行礼后默不作声的退到一旁,显然是此刻不宜开口。

杨兰芝用余光看了一眼,那人一身青色劲装,他在朝中从未见过,想来是内朝之人。

既然如此,他就不便再留在北辰殿了。

“陛下,京郊还有些事未处理完全,待微臣回去后写封奏报,到时再请陛下定夺。”

“好,杨爱卿先回去吧。”

“微臣告退。”

“灵均,好生送送杨爱卿。”

“是,陛下。”

又是一番推诿,中贵人灵均已经引着杨兰芝离开了北辰殿。

“陛下,梁州王正筹备迎娶侧妃,那生祠也已竣工。”

“除此之外,还有吗?”对于这两件事,楚云轩知晓梁州王一定会做。

无关乎是否有他的旨意和民间的舆论。

他想知道的是李明月是不是真的在梁州。

“世子和王妃被罚了。”

“是为了立生祠和纳侧妃一事吧。”

“陛下圣明。”

“还有吗?”

“回陛下,梁州王府新招了个琴师。”

“琴师?”楚云轩来了兴致,这梁州王何时如此风雅了?

“是,前几日那琴师在夜宴上出了小风头,他为那位男侧妃作的诗词新配了曲,不过昨日那位琴师因为违背梁州王的心意被关了私狱。”

“这吴广陵还是这般的跋扈,寡人的旨意未到他就敢大张旗鼓的迎纳侧妃,真是胆大妄为。”

对于吴广陵的做派,楚云轩不置可否,意料之中,却又在情理之外。

“陛下,至于贞瑾伯爵是不是在梁州,臣等无能。”

“不是你们无能,是这件事太过深奥。”

楚云轩摇头笑了笑,事情越来越有意思起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