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155)
吴广陵,败了。
他不敢相信这个结果,他怎么会败呢?
李书珩吩咐陆羽等人将吴广陵擒拿起来,吴广陵心有不甘,破口大骂。
梁州军见主帅被擒,也都失了军心,冀州军尽将他们掳获。
回营时,李书珩吩咐众将士不要忘了战场的打扫工作。
而李书珩,他要带着吴广陵去长安,算是对他做最后的清算。
此时此刻的今日,冀州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依旧是安居乐业,或许他们是知道城外发生的一切,但他们没有恐慌,这是对冀州军的信任。
“梦溪,我们回去吧。”
事情几乎已成定局,青莲先生不再于冀州流连,临江才是她的归处。
“是,先生。”
而在他们二人离去后,李明月也完成了任务。
起风了,战场很快就会从冀州转向长安。
……
临江的夏雨总是格外恼人。
绵绵的细雨从屋外渗透进屋内,湿漉漉地蒙住五感,直叫人看不清呼不畅。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令人作郁的午后,苏珏撑着伞去城门口迎接青莲先生。
出门前季大夫要苏珏莫要淋雨,若是淋了雨,回来又要嚷嚷着药苦了。
所以出了十二楼,苏珏是乘着马车的。
这种天气,街上行人稀少,马车“格拉~格拉~”的声音显得更为空旷。
苏珏挑起车帘向外看去,整个临江被雨浸润的更加温婉。
马车徐徐行驶,很快就到了城门。
正巧,青莲先t生和沈爷刚好进城。
“先生。”
“玉华。”
接到了人,苏珏他们便回了十二楼。
有些事,青莲先生不说,苏珏也就不问。
他们之间无需试探。
日子就这么继续过着,不咸不淡,仿佛梁州一行只是一场梦罢了。
不过转折发生在一天夜里,小暑儿和小招娣白日里吃多了冰果,晚上不免起了几次夜。
也就是如此,她们发现苏珏的房间还有光亮。
小暑儿揉了揉眼睛,那不是一缕微光,而是整个房间的烛火。
经过小暑儿和小招娣的这一发现,他们这才知道,苏珏添了怕黑的毛病,而且到了夜间,眼睛几乎不能视物。
所以自从回来后,每到夜晚苏珏的房间一直亮着烛火。
因为苏珏是自己独立的院落,他们一直没有发现。
若不是小招娣和小暑儿,他们还真不一定能知道。
季大夫嘴上骂骂咧咧,却还是心疼,苏珏又过上了喝药扎针的生活。
同时,青莲先生也对外宣称苏珏身体不适,暂时不能见客。
这日午后阳光不错。
用过午膳,例行为苏珏诊脉后,季大夫索性在门口檐下铺了羊毛大毡,将一方圆桌放在大毡上,然后支了一套茶具,喊了苏珏一起晒晒太阳,喝喝茶。
季大夫一边掰着茶饼一边指导小暑儿去分辨药材。
炉上沸水翻滚,季大夫提了倒进茶壶里,慢悠悠洗茶,添水匀力摇壶,道:“这可是我珍藏的红茶,是好陈茶,尝尝。”
茶叶舒展,红茶的香气透着茶壶蔓延渗出,暖和舒适,苏珏饮了一盏,身体分外舒畅。
“那张鹏来了好几次,总要见你,你打算什么时候见他?”
苏珏却是慢悠悠的抿茶,笑而不语。
时机未到。
季大夫亦是笑眯眯的抿了口热茶,唇齿醇香回甘。
“孙老爷的外孙快要满月了。”
“那是个好日子。”
“嗯,好日子。”
日子难得悠闲,季大夫和苏珏这一老一小懒散的侧靠在桌上,看着温暖的阳光洒在怀里。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着,挺好。
第73章 青鸟还巢
夏休已过, 秋末,万物开始凋零。
今日是孙老爷外孙满月的好日子,苏珏一早就起来准备, 有些人, 有些事, 该了结了。
“玉华, 早啊。”大厅内,樱珠轻声问好, 似乎过去种种已经烟消云散。
“樱珠姑娘早。”苏珏笑着回礼,转头看见新来的福婶正端着早饭忙活。
“姑娘们,燕窝银耳羹好了!”
“玉华公子,今天有你爱吃的牛乳燕窝!”
福婶声音洪亮,动作麻利。
苏珏曾亲眼见过她手里端着一大锅汤饼步履生风,还能为每个人添上汤饼。
“福婶,有红糖馒头吗?”季大夫打着哈欠出来, 昨晚他和青莲先生, 沈爷,还有福婶打了一晚上麻将。
听说季大夫输得很惨, 被青莲先生诓走不少人参鹿茸。
“没有,只有花卷!”福婶没看他一眼,哪有功夫做什么红糖馒头,大家也都不爱吃。
“也行吧,苏珏小子, 你笑什么!”
“季大夫,我没笑啊。”苏珏一脸无辜, 帮着福婶布置早饭。
“主人,季爷爷昨天让我背药方来着, 还和我抢糖糕吃!”
小暑儿趁机告状,小招娣随声附和:“暑儿姐姐说的对,季爷爷还骗我们,让我们吃苦瓜!”
“季大夫,您怎么越来越像个孩子了呢。”
春夏秋冬四位姑娘也笑着来凑趣,早晨便在吵吵闹闹里平静度过了。
……
吃过早饭,苏珏径直去寻青莲先生。
“玉华来了。”
屋内,青莲先生看着墙上的山水土并未抬头,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苏珏答道:“先生,我今日可以见客了。”
“嗯,是时候了。”青莲先生的声音里带了缕笑意,“等这件事了了,学堂也该办起来了。”
苏珏未置可否,心里隐隐起了期待:“先生,您之前是不是认识吴广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