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172)
过去已然是过去,再去多想也是无益,况且张鹏已死,他的仇也报了。
往后余生都是阳光明媚的好日子。
这样想着,苏珏加快了回去的脚步。
然而就在他回去的路上,还是被绊住了脚步。
他抬脚往那边走去,想要一探究竟。
……
冬去春来,长安城中一切如旧。
可燕云十六州还是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只有十三州还隶属西楚。
鲜卑一仗穆羽打了太久,这不是个好兆头。
对于满朝文武来说,这也是奇耻大辱。
但他们又无计可施,有不少人都想到让冀州王再次挂帅出征,不过他们清楚的知道,楚云轩是不会轻易答应的。
他现在防着九州诸侯,已经扣押了侄子在宫中。
若果让冀州王再次军工卓着,岂不是又助长了诸侯的威名。
不到万不得已,楚云轩不会去做。
……
冀州,王府。
檐下石阶纤尘不染,奴仆们笔直站在两侧,上身短衣,袖长及腕,脚上踩双翘尖鞋。
陆羽匆匆迈入院内,只是使了个眼
色,那排仆从便恭敬屈下身。
站最边上的家奴左右不过十二三岁的样子,身量不高,十分机灵,也跟着众人行礼。
远处一人缓步走来。
再走近些,两侧走出身着相同服饰的仆从,不动声色地将男子的外袍接过,亦步亦趋的跟在男子的身后
那小奴悄悄抬起眼,打量着来人。王爷的大公子,冀州未来的世子。
霁月清风,朗朗乾坤的所在。
阳光泼洒下,李书珩面如霞光,眉目俊秀。
冀州尚武,钟爱肩宽体阔、孔武有力的男子。
李书珩虽也练武,从体态到气质与冀州男子可谓格格不入。
自有一副江南风骨。
“陆羽,交代你的事办妥了吗?”
“大公子,都办好了。”
“一月后去长安交纳贡赋,再多备些明月爱吃的,银钱也不可少。”
“是,大公子,陆羽明白。”
才分开不到两个月,李书珩的弟控不减半分,这次去长安,他希望能见到弟弟。
明月,不知你在长安可好?
……
原来不知什么时候王大娘的屋舍竖起了招牌,苏珏上前看了看,是糖饼铺子。
那铺面不过两间屋子,陈设没什么特别的。
在这样一个小地方能有什么生意,是什么人在这里开店呢?
苏珏好奇地上前看了看,里面确实没什么人。
他就在外头站了半晌,里面老板的声音时不时传来,他听不真切,将将过了半盏茶功夫,里面的老板唤他进去。
苏珏于是推门而进,铺子的老板是苏珏的熟人,正是王大娘的侄子。
而立之年,着一身灰色布衣,瘦而挺拔,而且十分知礼。
“客官在外面站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不进来?”
老板热络殷切的擦拭桌椅,苏珏顺势打t量起这间汤铺。
不大却很干净。
“客官,您坐。”
“好。”苏珏褪下披风交给老板,又要了一碗汤饼。
“客官,您到我们村子是有什么事吗?”老板一边忙活一边打听。
“不是,是路过。”
“哦,那您下次就看不到我们村子了。”
“是出了什么事吗?”苏珏这是明知故问。
楚云轩要建行宫,无名村怎么可能还在这里。
“我们村里有一处神迹,当今陛下要在这里建造行宫,朝廷官府下令要我们月底之前搬走。”
“唉,大家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谁愿意搬啊!”
“那官府没有补偿吗?”
“没有。”老板摇了摇头,又接着说道:“朝廷怎么可能管我们呢?如今还打了败仗,各种税款增加是必然的了,还能给我们补偿吗?”
对于苦难,最底层的百姓是最敏感的,老板的一番话也说到了苏珏的心里。
从北燕到西楚,不论上位者是谁,对于百姓来说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权在天子与诸侯,学在官府,钱在世家与清流;一样的尽天下之养;一样的兴亡苦黎民。
他既然来了这里,为何不试着打破壁垒,早日迎来新元纪的曙光呢!
“老板,汤饼里什么配菜都不要放了。”
过了好一会儿,苏珏冷不丁地说了这样一句,这让老板微微怔愣,旋即老板就了然了苏珏的想法。
他这是想让他减少些成本。
可是那些配菜若是不用也是放不过夜,也要赔钱的。
“这位客官,一看您就是养尊处优的,我这些配菜啊,储存不过夜的,用不完就得扔掉。”
老板讪讪地笑着,弄得苏珏很不好意思,他无奈的弯了弯嘴角,算是自嘲。
苏珏啊苏珏,什么时候开始,你也是何不食肉糜了呢?
见苏珏情绪不对,老板赶紧开口找补:“客官,我没什么意思,您别往心里去。”
“没有,老板,那你以后呢,这汤饼铺子还开吗?”
苏珏本来就没有责怪的意思,于是话锋一转,岔开了话题。
“不开了,这铺子开在这本就不挣钱,而且开铺子的钱还是我那个姑姑留下的,如今要走了,也没挣到多少钱,以后啊,就不开了。”
“你姑姑?她人呢?”苏珏装作好奇地询问,他心里是有猜测的,只是没有证据。
“我姑姑啊,她走了,留下一封信和五两银子就走了,好几年了,也没个信,也不知她过得好不好。”
说话间,干活麻利的老板已经将热腾腾的汤饼端到了苏珏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