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61)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
夜幕逐渐降临,所有的热闹都即将开场。
距离西楚建立转眼已经四年,长安巍峨的宫殿群也再次迎来除夕。
作为天子,楚云轩起的很早,中贵人灵均也跟着他忙前忙后。
由于今年立了皇后,他便带着张皇后到宫殿各处拈香行礼,继而放鞭炮邀请各路神佛来宫里过年。
晌午时,帝后又到太和殿赐百官宴。
“陛下。”
年轻的张皇后跟在楚云轩身旁,同他一起接受群臣的朝拜。
“梓潼,今日可欢喜?”
“臣妾喜不自胜。”张皇后不知楚云轩为何有此一问,但刻在骨子里的礼节还是让她的回答滴水不漏。
不知为何,张皇后感受不到楚云轩的欣喜。
等到了晚上,楚云轩和张皇后终于可以享受到难得的“私人时间”。
帝后二人于宫殿的最高处开宴。
远远望去,各种宫灯明珠绽放光华,高竿上彩旗如林,随风而展。
旖旎的月色之下,高大巍峨的宫殿宛如晶莹剔透的珠宫贝阙,其上灯火氤氲,若天宫星市。
菜式多样,歌舞美酒相伴,却于最高无人之处显得有些苍凉。
“陛下,请饮此杯。”张皇后举杯相邀,她有些看不懂楚云轩眼里的情绪。
“梓潼,请。”
楚云轩同样举杯,一饮而尽。
高台上歌舞渐欢,楚云轩摇摇头,看看四面恭立一声不闻的无数奴婢,看看高可三丈阔可十丈的巨大厅堂,又看看底下矗立着的群臣,再看看高堂之人俯视众生渺小的两个人。
良久,楚云轩把目光移向身旁的张皇后与身后的中贵人灵均,他叹了口气,声音低沉的道:
“寡人隐约记得,以前过年,都是很热闹的……”
那时候,他还是无忧无虑的青州王世子,若不是燕文纯父皇的猜忌,他的父亲不会死,母亲不会殉情,他也不会小小年纪就扛起风雨飘摇的青州王府。
为了活命,为了报仇,为了推翻腐朽没落的北燕,他躲过多少次明枪暗箭,经历了多少辛酸苦辣和颠沛流离。
是以他没有认真的过过父亲母亲去世后的每一个新年。
自从西楚建立,他才重新认真的过起了除夕,只不过那些热闹和繁华不是他一人独有的。
西楚的除夕是百官共庆,万民同贺t,但他的家却再也不会回来。
“陛下,子时快到了。”中贵人灵均裹着红色的狐裘,鬓边也戴上了御赐的粉花。
新年新气象,他的愿望不过是希望陛下能一生无忧,永远做他的保护伞。
“皇后,走吧,去看看新年的烟火。”
二人并肩而立,王城周围爆竹声四起,光芒四射,绚烂的烟花在西楚各街市上空竞相绽放。
人流熙熙攘攘,车水马龙。
明亮的街灯与天上的群星遥相辉映,所有的街市都沉浸在一片珠光宝气之中,炫人眼目。
这一年的除夕,有人在高堂之上觥筹交错,于万千繁华里共享新年。
这一年的除夕,有人在十二楼里同青莲先生和喝酒赏雪,姑娘们聚在一起忙活着,而一些回不去家的侍卫端着个酒杯到处乱跑,在外院墙根下举杯对着月亮遥祝。
这一年的除夕,有人一家团圆,儿女承欢膝下,其乐融融。
这一年的除夕,有人坐在府衙内院的书房青石台阶上吃着不冷不热的饭菜,漂泊异乡,不知归期几何。
这一年的除夕,有人想着自己以往那些不咸不淡日子,如今却是随班磕头,大殿赐宴,永远吃不饱,回府空荡荡的年夜饭。
这一年的除夕,有人和家人一起包饺子守岁,纵然前路未知,但他依旧乐观。
这一年的除夕,也就这么过了。
第22章 春泥(一)
日夜轮转, 转眼便到了正月初十。
年过了快一半。
这一天正好也是立春的节气,所有人都准备去参加鞭春牛的祭祀活动,这是一项由官府举行隆重的仪式, 无论是谁, 都可以去围观。
所谓鞭春牛, 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年俗, 每个地方的府衙以桑木为骨架,用泥制作土牛, 立于城门或府衙前,在旁放上一个假人农夫,表示阴阳春岁的时节。
也象征着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伴着此起彼伏的爆竹声,苏十三一家收拾妥帖,早早来到府衙的大门前占个好位置。
“今年人比去年还多, 都说瑞雪兆丰年, 明年肯定是个丰收年啊。”赵庆吉兴致颇高,他觉得日子越来越有盼头。
“舅舅说的有道理, 这几年风调雨顺,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苏十三顺着舅舅的话说下去,他本不想来,人多眼杂,难保不会出什么差错。
但大家都兴致勃勃, 他也不好太扫兴。
其实苏十三有时也想过,旧朝的国都已经变成了边陲小镇, 新朝之人很少会来踏足此地。
所有人都知道,北燕的过去成了历史, 末代君王燕文纯放火焚了都城,怕是已经葬身火海,那旧的国都到现在都是罕无人烟的废墟。
他是不是太过小心谨慎了。
就如同惊弓之鸟,赵安乐说的没错,他只是苏十三而已。
“十三,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刘氏见苏十三双目无神放空,以为他是哪里不舒服。
“舅母,我只是在想今年该如何营生。”
苏十三回过神来,一脸乖巧。
一旁的赵安乐作为另一个苏十三,十分清楚他的想法。
她用手轻轻拉住苏十三的衣角,冲他露出一个明媚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