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难逃(118)
片刻之后,马车内传出一个清润的男声:“好。”
那茶棚搭在一棵大槐树下,只有三两个客人。宋七将马车停在一旁,回身挑起车帘,萧起庭埋身走出。
他穿一袭鸦青色曲水纹圆领袍,步态稳健气度斐然,面色已不似三年前那般苍白,甚至还隐隐透着些红润。
两人走进茶棚,店家上前招呼。
这路上行的,都是风尘仆仆的赶路人,这般衣着华贵的俊俏郎君还是头次见,店家不敢怠慢,连忙去烧新茶。
萧起庭撩袍而坐,宋七静立一旁。
清凉的风从身旁缓缓撩过,抬眼望去,山色朗润翠柳含烟,连日赶路带来的疲惫在此刻一扫而空。
“还有多久到江阳郡?”
“回王爷,按照目前的行速,还有两日便可抵达。”
萧起庭微微颔首,又看向远处的青山。
一个多月前,朝堂上有人检举江阳通判钱忠贪赃枉法侵吞府银,父皇特派他前往调查。他率先让莲花阁去处理,想必现在已有眉目。
若检举为真,钱忠此人死不足惜。
“客官,您的茶来了。”店家将热茶摆上桌,又拿了一套白瓷杯出来,与桌上稍显粗粝的瓷碗倒是不同。
这时,一阵马蹄由远及近,几个官差装扮的人踏马而过,扬起一片尘土。
见萧起庭皱眉,店家主动道:“听闻前些日子江阳通判遭了劫持,这几天郡守大人派人到处抓贼人呢。”
萧起庭淡淡一笑,道声“有劳”,埋头喝茶。
第068章 煜王入蜀
两日后, 如期抵达江阳。
一大早,江阳郡守张照清率领一众地方官员在城门外等候,身着铠甲的卫兵把四周围了个水泄不通, 有好事的百姓爬到附近的山丘上伸长脖子张望。
远远地, 瞧见一队人马行了过来,十余名骑兵前后护卫, 当中一辆四驾车舆威风凛凛。这架势, 应是上京城来了大官了!
车驾停下,官员们连忙跪地磕头。
萧起庭走下马车,扫一眼地上黑压压的人头,垂眸看向为首的郡守。
“郡守大人, 请起。”
张照清小心翼翼站起,躬着身也不敢抬头:“殿下一路辛苦, 下官已安排好馆驿,请殿下先行回馆驿歇息。”
“张大人, 还是先去府衙吧。”萧起庭背着手道。
张照清拱手应声“是”。车驾重新启动,一群人浩浩荡荡进了城。
江阳府衙位于城东, 黑瓦灰墙占地不大, 门口的木柱因年久有了裂缝,走进门去, 一眼就能望到头。
张照清躬身在前引路,进了大堂自然是请萧起庭上座,随后介绍了几名地方官员,并将江阳郡民情财税等情况一一呈报。
萧起庭手里端着茶盏, 缓缓靠在椅背上:“张大人来江阳多久了?”
“回殿下, 下官是三年前赴任江阳郡守。”
“三年前……看来,许多事情张大人也不知晓。”
张照清愣了愣, 猜不透他此话何意,遂笑道:“殿下有所不知,下官是蜀中人士,赴任江阳前常来此地……”
“哦?那张大人可知这郡府衙门是何年修建?”
这还真不知道,张照清愈发疑惑,突然问这个作甚?
“据本王所知,这府衙乃三十年前所建,大门的木柱年久失修,连石狮也磨蚀得厉害。”
轻抿一口热茶,又道:“适才听张大人说,江阳郡近些年财粮两收,百姓安居乐业,何不拨出些余钱用以修葺衙门?”
张照清双手搓了搓大腿,支吾道:“殿下说得是,此事下官也思虑过,只是前些年江阳遭了旱灾,这好不容易缓过劲来,要用银钱的地方实在多,也就没有多余的银两修缮府衙了。下官想着,待过两年府库里宽裕了再修缮不迟。”
“张大人所言亦有理。不过,江阳府衙并不大,就算全部修葺一新也花不了多少……对了,因着前些年的旱灾,本王记得朝廷曾拨款二十万两用以兴修水利,可有此事?”
张照清终于觉着苗头有些不对,前任江阳郡守因渎职被革,他接任之时,引江灌溉的水渠已修建好,二十万两款银之事他根本就没经手啊!
他到任时查看过府录和账簿,是没有问题的,此时提起来是何用意?
“回禀殿下,确有此事,款银拨下来之后很快便动工了,这两年偶尔引水灌溉,农粮收成大涨。”
萧起庭点点头,目光一一扫过底下的官员,最后停留在通判钱忠身上,只见他左手裹着绢帛,一直低垂着头。
“按府制,此事应当是钱大人负责的吧?”
钱忠一怔,连忙站起身来行礼:“回……回禀殿下,正是下官。”
萧起庭笑了笑,不再说话。
一缕日光慢慢从窗棂斜照进来,屋内又亮堂了几分,一时间众人皆不敢言语,整个大堂阒然无声。
钱忠掀起眼皮往上瞧了一眼,发现萧起庭正笑吟吟地看着他,心里一咯噔忙又垂下眼去。
几天前,莫名其妙被人劫持,为了保命写下一纸罪状,原以为对方是想借此敛财,然而几日过去没有任何动静。
直至昨日,突然收到煜王来江阳的消息,他心有疑虑一夜未眠,天底下哪有这样巧合的事?
此时,又突然问起二十万两款银之事,更是叫他战战兢兢心若擂鼓。
钱忠抬手擦了擦脑门,四月和暖的天气,硬是出了一身冷汗。
“钱大人请坐吧,本王只是随便问问,不必紧张。”萧起庭收回目光,嗓音低沉而轻柔,仿佛在说一句玩笑话。
钱忠尬然一笑,缓缓坐了下去,然而两条腿却不听使唤地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