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夫开店日常(138)

作者: 胖海带 阅读记录

大家几乎都先拿的蒸玉米吃,蒸好的玉米棒子吃起来香甜清脆,在玉米地里受的累都消散了不少。

家里今年种的都是甜玉米,吃起来水嫩嫩的,但口感细腻软糯,有嚼劲的糯玉米没有种。

周新苗说道:“我们下一季还是种一些糯玉米吧。”突然又想吃了是怎么回事。

“我也正打算呢。”周母把啃完的玉米芯先放桌边,待会儿拿去给牛吃。

说起来家里比较喜欢吃甜玉米,因为糯玉米容易老,吃起来就难嚼些,但是脱粒再放些糖进去煮,甜糯糯的玉米粥吃起来也不错。

玉米家里种的其实不是很多,翌日收完后,家里就开始整地了,新一季的稻子也开始育苗。

后面就得分开行动了,有些人去收其他粮食,剩下的人去整地。

禤文乐一边啃着手上的玉米,一边听周母安排接下来的活计。

“后面的粮食不难收,苗姐儿就继续在家看稻子剥玉米,我和乐哥儿去收杂粮,剩下你们爷仨就负责整地,后面我们忙完再过去一起帮忙。”

大家都没问题接受安排后,又继续吃饭。

其实收割完大头的稻子后,后面的活会相对轻松一些,后面再忙的时候就是插秧了。

和收割一样得一直弯腰,把秧苗都整齐插好在田里,这又是一个累人的活。

村里大多数人家都是选择先育苗再插到田里,但也有些人家会选择抛秧。

抛秧就是把选育好的种子洒入田中,或者是将秧苗用手抛入水田内,这样确实更省时省力,但是后面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秧苗长不好,收成也就受影响。

大家情愿累一点,也不想冒任何风险,毕竟这可关乎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前不久还是黄灿灿的稻田,如今已经被翻整成光秃秃的平坦水田,有不少人正在上面忙碌。

水田翻耕会有许多小鱼小虾,或是黄鳝泥鳅被翻出来,好几只白鹭就在一旁慢悠悠晃着,瞧准时机就用长喙叼起吞下,青牛拉长嗓子喊了一声,它们受惊后扑腾翅膀飞开。

在水田的某一角落,还可以看到些绿意,那是育好的嫩绿秧苗,只待被移栽到田里了。

“老周你家准备什么时候插秧?”村长姜桨叉着腰站在田埂边,挽起的裤脚上面还有不少泥点子。

“今天把最后的地犁好,明天就开始插秧了。”周父说完一口气喝完碗里的水。

“这般快?”村长想了下家里还没犁好的地,“我家估计还得等两天。”

村长家的水田比周家多了几亩,其实要比的话大家都差不多的速度。

“诶,村长老周你们俩让让,我先过去一下。”

听着后面传来大田叔的声音,两人往一旁让了下。

“大田你家倒更快,今天就开始下秧苗了。”村长朗声道。

大田见后面没人,就先把肩膀上的担子放下,手拄着扁担笑道:“我家人手多不是,再说了早忙完早歇息,我也放下心啊。”

他家里能下地帮忙的加起来有十个人,而且对地里的活计也熟练,进度就比别人家快一些。

“老周你猜猜大田家今年稻子亩产有多少斤?”村长看向一旁的周父笑道。

周父想起他是还没来得及去问,思索了会儿道:“四百五十斤左右?”

大田和大禾打理的庄稼一直都很好,在村里大家要是遇上什么不确定的还会去问问他们。

村长笑道:“比这还多呢,将近五百斤了都。”

大田就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他们俩,闻言又道:“村长你家的也不错啊。”

村长摇摇手,笑道:“大家今年收成都不错,但你家还是突出。”

他想起什么又道:“对了,老周你家是不是还没上秤呢,我昨天问铭小子说是要再等两天?”

作为村长,村里哪户人家大概什么情况,他都得去关注着,别到时遇到什么问题不清楚,处理不及时就难当村长这个名头了。

周父点头道:“嗯,我想着再等两天,把稻子都晒完了一起上秤。”

大田叔道:“这样也行,一次性解决完了,方便一起入库。”

“对了,村长我正想问你呢,今年征税没变化吧,还是去年那样不?”大田难得有些忧愁起来。

本朝赋税其实比起历代要轻上许多,但朝廷的事情也说不准,他们老百姓可不得担心焦虑吗。

今年青州风调雨顺,大田可听说有些地方会因此增加赋税,他家里人又多,别收获的喜悦没享受太久,就又得为了赋税烦恼。

“别太担心,我都打听好了,目前是没这个打算的。”村长早前看地里的庄稼长势好,猜想今年会丰收后,就常跑镇上和认识的人打听呢。

镇上就那么大,有什么风声早就传开了,至今没有传出来那就是没有这个打算。

“村长你这么说我也就放心多了。”大田又扬起笑意,得回家和家人也说说,让他们也安心。

“我都注意着呢,大伙也别太担心啊。”村长都理解大家的心情,想着还是再找个时间统一说一下。

村长听到那边姜川喊他过去了,看向他们俩,“那我就先不聊了,得过去接着忙了。”

这空闲的时间都是挤来的,还是得快点忙地里的活才行。

村长走后,周父和大田又聊了两句,也继续去犁地了。

忙起来时间都快了不少,但看着家里粮仓渐渐充足,大家还是扬起了开心满足的笑容。

禤文乐站在那小块秧苗地上,脚下的泥土很软和,像是面团一样,被人踩久了上面很光滑,还能看到些细沙亮晶晶的掺杂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