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156)
然后就这么一天,两天,三天……的过去了,陆远平始终都好好的。
那暖衣真的有那么厉害?
秦太医心中纳闷。
皇帝如何了,不仅是太医院在关注,百官们也十分关切,所以在陆远平的默许下,没过多久暖衣的消息就开始传扬开来。
能让陛下在倒春寒的天气还穿的那么单薄的衣服,一听就是个好东西。
只可惜他们虽然听闻了暖衣的存在,却没有找到有什么地方在卖暖衣,更不知道那暖衣是怎么做的,有那想要钻营的急得抓耳挠腮,却始终不得其法。
有陆远平的亲自认证在,这暖衣的效果如今在上层社会已经开始扬名,哪怕只是在大恒,羊毛制品也不会愁卖的。
陆执安那小子还让织匠们做了实验,反复搓洗,试着摸索出来它的保暖效果会因为洗涤逐渐降低,若是洗个十次八次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若是俭省一些的人家,羊毛外面套上厚实的布料,每次都只是拆洗布料,再定期清理内芯,少说也能用上好些年。
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家就更不用说了。
这样好的衣物,若不是想着要搞羊毛贸易用,他是想要以比较实惠的价格推广给百姓们的。
大恒每年冬日里要冻死多少人,又有多少老人因为受不住寒冷因病离世,这可都是损失啊。
但是比起北境的安定,比起边疆的稳定,比起掰倒戎庭,他只能选择优先羊毛贸易。
这也是作为上位者的残忍之处了。
明知道自己的这个子稍微往旁边落一落,就能救下无数的人,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他只能放弃他们,转而顾全大局。
好在陆执安去年秋天的时候已经把火炕给做了出来,他听说开春之后,京城中有不少人家都开始往各地去,其中去做火炕的人不在少数。
陆远平算了算,火炕的成本和羊毛衫的成本差不了太多。
但是羊毛衫只能穿在一个人的身上,火炕却可以暖一屋子的人。
对于现在的大恒百姓们来说,还是火炕更为实用一些。
希望有了报纸和京城百姓们的传扬,火炕之名可以早日传遍大恒,这样一来,冬日里的惨相也能缓解一二。
商队派回来的人很快就离开了,和来的时候一样,连夜策马狂奔,不过这回他身边多了两个人,和他一起赶回草原。
有了草原上一切顺利的消息打底,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陆远平连续收到了好几条好消息。
首先是陆执安那写了好几个月的数理化生教材可算是到了收尾的阶段了。
倒不是他把教材搬来了大恒,而是他还有记忆的那些知识已经基本都记了下来,然后整理了一番。
实在是年代久远,他记不全了。
但是有这些理论基础,就已经足够大恒的学子们少走许多年的弯路。
甚至于在他们往更深层次研究时,陆执安还可以根据自己前世所听来的消息,给一些方向上的反馈。
这反馈未必准确,但总是能给人带来一些启发的。
不过很可惜的一点是,虽然教材已经整理完毕,但是因为整体进度的原因,所以无论是陆远平还是陆执安都知道,现在还没有到可以用这些玩意儿的时候。
陆执安之前那么急着整理资料,主要还是担心随着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他能记得的东西会越来越少,不如趁着这会儿记得清楚一些先写下来。
对了,还有一些他也不太确定的东西,也可以慢慢验证自己的记忆有没有出错。
陆远平曾经想过要学习这些知识,但是当他看了一堆弯弯绕绕的符号,以及那些复杂的公式之后,还是不得不承认陆执安说的对。
数学永远不会骗人,因为不会就是不会,骗人也不会。
三门课里面陆远平也就能看懂一点生物知识,并且对化学实验的视觉效果非常感兴趣,其他的基本上就是两眼一抹黑的地步。
学习一门从未接触过的科目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陆远平平日里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要放在处理朝政上,研究了没多久就悻悻放弃。
没事,他们家里有一个人懂就足够了!
第一件喜事带来的快乐因为时局原因被暂时封存,但是这一点都不影响第二件事带给他们的好心情。
军器监那边,找到了用煤炼铁的最佳配比!
是的,虽然军器监用煤做武器的事情已经进展了几个月的时间,但实际上他们一直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他们只知道陛下非常确定用煤炼铁会更好这个结果,但是陛下并没有说要如何去做。
所以先前炼出来的那些铁虽然比以往确实要好一些,但是大家都不承认那就是陛下所要的目标成果。
再加上将作监那边最近老是出透风,军器监的人也憋着一口气,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顺便给自己的政绩评定加点分。
于是,就这么边做边试的,他们终于在四月份到来之前摸索出了最佳配方。
反复进行微调没有发现能比这个方子更厉害的法子之后,眼看着监察院的人已经开始监察百官,他们也坐不住了,将方子交了上来。
连着两件喜事发生,陆远平最近连上朝的时候都面带微笑,弄得百官们还以为是皇室又有什么喜讯了。
直到孟信昭都被人拱出来,试探着问起了皇后娘娘最近如何,是不是又有喜了,陆远平才收敛了几分。
然后紧接着,第三件喜事到了。
“你说什么?!梅太师来信了?!”
陆远平一直都很少失态,今日却在几个心腹面前失了帝王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