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160)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养儿防老养儿防老,如果生一个孩子连给自己养老都不行,那岂不是没有了指望?

至于启事里面说的那句男女不限?没人在意。

不,也是有人在意的。

对于济民书院的消息,许多百姓都是听过就算了,就算是动了送孩子去读书的念头的人,大部分也被自家婆娘或者爹娘给劝住了。

但即便是如此,四月初十那天,监察院的门口还是来了许许多多的百姓与他们的孩子。

总是有人不在意那十年的要求,抱着这样那样的心思来送孩子报名的,不管怎么样,只要录取了,那不都是能省下一个人十年的口粮吗?

有监察院的招牌在,他们也不怎么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比起在家里跟着家人一起饿肚子讨生活,去书院学习简直就是天堂!

那些有心情顾虑这啊那啊的,大多是自身就有退路,又如何理解得了他们这种人的难处?

.

陆执安坐在监察院不远处的酒馆中,目光透过窗户去看下面街道中的景象。

看到来报名的人穿的衣服都十分简朴,甚至打满了补丁,陆执安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十年的条件足够将家境还不错的人拦在门槛之外了。

但是他招学生为的又不是培养出什么状元探花来,根本不需要家境的支持。

比起那些东西,陆执安更希望学生们思维活跃,能够接受新思想,同时也有动力去钻研。

至于这份动力是来自于热爱还是来自于生存压力,他只能说,二者皆有更好。

陆执安前世也是从贫瘠的环境中走出来的,十分清楚一个明确的奖励目标与方向对于挣扎在生存线上的孩子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这个书院的创立本就是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为民生计的人才,如今这第一步就从改善这些学生们的生存条件开始,也算是呼应主旨了。

是的,济民书院的背后掌控者是陆执安。

虽然说数理化生这些科目暂时还不宜暴露,也不适合对外推广,尤其是不适合以官方的身份对外推广,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现在就什么都不能做。

陆执安对于自己的目的十分明确,他知道想要让科学相关的学科在天下之中站住脚、甚至能够与已经根深蒂固的儒学相对抗,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准确地说,是要有足够利于百姓的成果。

天下终归是由百姓组成的,无数历史都在教会他一个道理,民心所在,就是大势所在,就是必胜的旗帜。

只要济民书院走出的学生能够让百姓的生活发生更好的变化,再加上大恒新闻报的辅助宣传,陆执安并不发愁民心向背的问题。

但前提是,他们要有足够好、足够多的成果拿出来才行。

而这,仅仅只靠陆执安一个人是不行的,哪怕再加上了将作监,那也不行。

陆执安希望的是能够先教出来一部分学生,让他们开始对基层理论进行验证与补充,同时也开始培养可以授课的老师与第一代的发明家。

这样,在出成果的同时,他们也会逐渐拥有师资力量,等到真正可以广招天下学子的时候,这书院里总不能只有他一个先生,那累死他也教不完不是?

为了这个目的,陆执安可以接受招来的学生甚至目不识丁,但是他们必须要具备的是探索精神、是勇于尝试的心,同时还要有耐心和细心,这是研究路上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他还能有足够的创新思维,那无疑是如虎添翼。

陆执安借着窗外来的光,在街道的喧嚣声中翻看起了手中的资料。

他手里的是一份名册,这份名册上有一百人。

这一百人是乙子带着乙字小队在京城中摸排观察了一个月得出的名单,同时,他们也是济民书院的第一批学生。

而这批学生的来源其实很杂,他们中有报童、有慈幼院的孤儿、还有街道上的乞儿。

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符合陆执安对于书院第一批学生的要求。

这些孩子是真正生活在京城的最底层,陆执安担心他们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失去报名的机会,干脆就把最近有些无所事事的乙字小队给派了出来。

比起寻常人家的孩子,这批孩子最大的优点就是保密工作很好做,而且动力十足。

如今,他手上的名册还有一半的位置空着,这是留给其他报名的孩子们的。

不过今日到监察院门口来报名的人数可不算少,陆执安只是在这里坐了这一会儿,看到的孩子就已经有两百人左右了,若是一整天下来,怎么也要有个好几千人。

百里挑一不一定能有,但十里挑一是肯定的了。

再加上他已经吩咐好了的考核项目,陆执安对于自己能不能在收一百个学生并不怀疑。

他觉得自己现在首先要担心的,还是授课问题。

还是那句话——他只有一个人,如何去教这两百个学生。

好在拦在这些问题前面的还有一个坎儿——认字。

那些普通百姓家的孩子倒也罢了,家里讲究点的多少能认几个。

如今已经在名单上的这些,可是实打实的目不识丁。

想要读书,首先就要学会认字才行。

看着街道上或是紧张或是期待的大人与小孩,陆执安摇了摇头。

应该不会有人真的以为他是在做慈善吧?

他是有要求的。

否则就算是被录取了的学生,他也能开除掉。

别忘了报纸上写的可是【非退学或重大家庭变故不得离开书院】。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