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159)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有人有些许的迟疑。

不过万一呢?岂不是就赚了!

书生读报的声音还在继续。

奖励改善民生的发明这件事对于很多百姓来说,无论他们是发明人,还是后续发明的使用者,都会是受益人。

用报纸上的描述就是,这笔奖金是对于这项发明推行天下后、泽被百姓的感谢与奖赏,百姓们是受益人,但是以往这些发明并不会得到与付出相应的奖励,所以如今这笔钱朝廷替百姓们出了。

另外也是希望能够发明出这样好东西的人能够有足够的家财、志向,继续发明出更多的东西。

在设定这件事的时候,陆执安特意把范围缩小,锚定在了改善民生的这一个点上,主要还是如今这个社会改善民生是最最关键的一个部分。

在这个时代,研究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消毒药水,可比研究怎么给鸡换上鹅头更有可行性,也有更大的影响。

因为前者是可行的,而且一旦发生瘟疫,这种消毒药水就能救下许许多多的人,甚至是在平常时候,不小心受了外伤的百姓也能因此收益。

至于给鸡换头……没有研究的必要和价值。

再换个对比对象:器官移植。

这门技术确实能救人,但即便是研究成功了,能救的人也是相当有限的,哪怕在现代也是如此,穷病是亘古不变的一个无解之症。

硬要二选一的话,陆执安只会选择消毒水的配方而不会选择器官移植技术。

之所以定下这么一个范围,他也是想要通过范围的限定,让更多人的目光放在群体利益上,这样他们这笔钱花出去就不会亏,百姓们也不会亏。

别看这些钱是从赵国公主府以及贪官污吏府邸中搜出来的,实际上它们的来源都是民脂民膏,尤其是公主府中的赃款,名义上是草原部落给的,实际上呢?

草原部落的背后是戎庭,而戎庭手底下可没有什么金矿银矿,寥寥几个还小的不行,那么多的钱财,还不都是从边境掳掠的?

而换取这些银钱的兵甲,也都是被掳走的民夫们一点一点做出来的,又怎么不是民脂民膏?

只是这些钱财的源头无从分辨,也没有办法分出去,所以只能换了个由头,想办法重新用到百姓们的身上。

对听人读报有兴趣的,不是好奇心旺盛就是学子,还有一部分想要了解朝廷动向的百姓。

这三个群体的脑子都不会是太难使的那种,有些消息即便是报纸上写的不是十分透彻,实际上它们也能够推测一二。

只不过有的人不会说出来,而有的人热心肠,见有人疑惑就会给解答,一来二去的竟然是把里面的目的给扒拉得差不多了。

和聪明人说话就是很简单,就比如现在,他们就不会把【这些赃款的去向同时还能帮朝廷收买民心】这种话说出来。

开玩笑,那可是妄议朝廷!

虽然不知道定了这计策的人是谁,但是牵扯了这么多的金银,对方肯定来头不小,这要是因为他们嘴贱一句话给戳破了目的,到时候计划失败了,指不定他们就得死的不明不白。

这要是还往外说的话,傻吗?

研究院的相关事宜念完,就是民生相关板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了。

其实这部分划分到民生板块多少有些不太合适,主要是分类上有些偏离,但是因为目前报纸并没有相关的板块,所以就挤进了民生板块的最后一点版面。

【济民书院招生启事

招生范围:京城一百零八坊中所有年龄在九至十五岁之间的孩童,不限男女

招生要求:思维敏捷、可以生活自理

招生人数:一百

报名参加入学选拔地点:监察院

报名时间:四月初十

备注:院为十年制书院,因其特殊要求,就读期间免除束脩、书院提供学生一切学习生活所需,学生一经入学,非退学、家庭重大变故,不得离开书院,请有意向入学的学生慎重考虑】

原本大家都还在听前面的内容呢,这突然来了个招生启事,直接把在听的人都给弄蒙了。

只是越听,大家就觉得这事情似乎越有吸引力。

首先就是,这年头谁家还没有几个孩子啊?

九到十五岁之间的孩子足足有六年的年龄差呢,这不是人丁稍微兴旺一点的家庭都能找得出来吗?

而且报名地点竟然是在监察院哎!

监察院是什么地方?!

监察院可是抓大贪官的地方!

这几个月的时间,都有多少大贪官在监察院被审,然后送上断头台了!

可以说,如今哪怕是京城万年县的县令和长安县令绑在一起放在百姓们面前,旁边再放个监察院,让百姓们去选哪个更可信,那百姓们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监察院。

所以当百姓们听到报名的地方在监察院时,第一时间就想去给自家孩子报名。

尤其是还有后面那一段提到免束脩,还提供学习生活所需,大家的眼睛就更亮了。

要知道,这时候大家不送自家孩子去读书,最大的困难还是在于读书所需要耗费的银钱实在是太多了。

毕竟无论是笔墨纸砚,还是那些难寻的书籍,所需要花的银钱都不算少。

能把这些花销都给免了,谁听了会不心动?

但是紧接着又听到了后面说是非重大变故或者退学不能回家,大家又纷纷退缩了。

那可是十年啊!

十年的时间都不能回家,岂不是他们连孩子是生是死都摸不准?就算孩子好好的,到时候和家里感情淡了怎么办?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