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181)
梅永言当年能作为太子太师,自然是有才学的人,连陆远平都对他的才能十分敬服,教一个陆执安是绰绰有余的。
陆执安他们的时政课已经停了一段时间,这些日子陆执安就是跟着上朝听政,陆远平也不太确定他都品味到了什么。
但是梅永言算起来也能称得上是一句三朝老臣,宦海沉浮那么多年,虽然在先帝时期并没有得多久的重用就被贬,但只看他能保下绝大部分的东宫属官就能知道,这人的能力实在不俗。
让他来教陆执安,陆远平是十足的放心。
顺便的还能消耗一下陆执安那无处消耗的旺盛精力,免得他总是想着折腾点什么出来。
东西都是好东西没错,但总要给他们安排的时间才行。
陆执安:……多好的爹啊【咬牙切齿.jpg】
不过陆执安也知道,不管陆远平开不开这个口,梅永言是肯定会关心一下自己的学业的,这一遭迟早都跑不掉。
既然跑不掉,那就不跑。
陆执安知道自己不用做什么无谓的挣扎,反正结果都一样。
但是对于陆远平打算的让梅永言给他加课这件事,陆执安还是严词拒绝了。
“爹,我的时间真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多。”陆执安叹了口气。
“报纸的事情,你和外公他们都不怎么管了,审稿什么的都是我来做,一天怎么也要花上一时半刻的。”
“东宫那边的匠人们还在研发新的东西,我也得抽时间关注着。”
“还有济民书院,教学生们认字也便罢了,有先前寻来的那几个秀才在,但以后的数物理化这四门课课没有人帮我的忙。”
“你看看这都多少事了,再给我加课,我上哪里有时间去给别人上课啊?”
上课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活计。
别看陆执安已经把教材给整理好了,但实际上还有种东西叫教案,他总是要思考怎么把那些东西教给学生们的,而且还是四门课。
别说是加课了,陆执安现在还在思考翘掉文学课的可行性有多少呢。
不过在纠结了一番之后陆执安还是放弃了这个危险的想法。
文学课虽然在陆执安的课程表中只占据了四分之一的位置,但在整个大恒依旧是主流。
陆执安确实不需要学精,不需要一字一句细细咂摸,但也要懂才行。
总不能将来大臣们给他列举典故,他这个当太子的两眼蚊香圈吧?
那未免也太荒唐了些。
所以他能够压榨的只有自己的时间。
也就更没有时间分给梅永言了。
陆远平想了想,觉得也是这个理儿。
陆执安如今确实还是挺忙的,那个济民书院可是足足有两百个学生在等着他呢!
“既然这样,那就先不给你加课了,明天下朝之后过来,跟你师公打个招呼再走。”
陆执安:……
好的,不加课,加试是吧?
陆执安可不信他这位师公见到他本人之后不会像信里那样考教他。
但只是偶尔考一下试的话,他倒也不是不能接受。
嗯,不就是把以前的笔试变成了明天的面试吗?
这有啥好怕……的……
说完了这件事,陆执安生怕陆远平再扯着他说什么有的没的,平白的给他添担子,连忙找了个借口跑了。
“得想点办法转移老爹和师公的注意力才行。”陆执安在心中盘算着。
如今最紧要的黄河水患已经有人在处理了,提前好些年布局的羊毛贸易也在顺利推行中,火炕和曲辕犁也都已经推广了出去,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
大恒如今还真没有什么时间紧迫的事情要先解决掉,陆执安就把注意力放回了土地上。
粮食是决定国力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有足够的粮食,百姓们才能吃饱饭而不会因为生存问题被逼上绝路、军队才能有足够的粮饷维护国家安全、经济才能够稳定在合理的波动范围内。
对于农业社会来说,粮食实在是太重要了。
曲辕犁的诞生让耕地的难度降低,无论百姓们是在原有的土地上耕作,还是开垦荒地,所需要耗费的力气都小了不少,有了多余的力气自然也就有了耕种更多土地的能力,粮食产量自然也就上升了。
但这些都只是增加了总的粮食产量,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还是没有得到提高。
陆远平派去海对面寻粮种的队伍也不知道如今走到哪里了,短时间内不会有音信,想要提高产量,只能从精耕细作上来打算。
最简单的就是肥料。
陆执安早就已经找了人研究肥料的配比,但是受限于植物的生长速度,这项研究的进展也是相当的缓慢。
不过当陆执安仔细观察的时候,还是能发现试验田之间的不同。
哪怕只是最简单的农家肥,对于粮食产量都是有帮助的。
不雅归不雅,但百姓们又不会在意那么多,只要能增产,这点子味道又能算什么。
小禄子看着蹲在地上细细查看刚刚出苗没多久的麦子的太子殿下,心里紧张极了。
去年试过曲辕犁之后,他小禄子就被太子殿下给记住了。
原以为得了那一次的奖赏已经算得上是天大的幸运,没想到后来殿下竟然还给他吩咐了新的活计。
小禄子不懂那些臭烘烘的东西能让稻谷增产是什么原理、殿下又是怎么知道的。
但是他觉得,殿下能做出来曲辕犁那样的神器,他说能增产的东西自然也能增产。
能增产,就是好东西。
小禄子十分认真地记下了殿下交代的诸多事项,怕记混了,还反复和传令的太监询问确认,然后就撸起袖子认真干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