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04)
只是陆执安自己也没有在京城中待多久,怎么选人,对于他来说着实是一个问题。
这还是因为陆执安的活动范围实在是太小了。
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待在宫中的,极少数出宫的时候不是有公务在身,就是去济民书院,根本没有时间在外面溜达,礼法上也不允许他在外面溜达,先帝驾崩还没过一年吶。
好在,玻璃如今也只是刚刚有了雏形,真的想要当做精美的饰品拿出去售卖的话,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专研。
陆执安也可以在这个时间差之间,寻找合适的人选。
这也相当于是陆远平安排给他的一个小考验了。
毕竟一家人都已经回宫这么久了,为了孩子的安全,陆执安和陆风致一直都在夫妻俩的严密保护之下,认真说起来,陆执安至今都还没有自己收服过什么人呢。
作为未来的皇帝,能够收服臣子的心其实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了。
陆执安现在虽然还年轻,但总归是该锻炼起来了。
陆执安的生活再度恢复到了两点一线的状态中,在外人看来,他每日除了上朝、御书房、凤仪宫这几个地方之外,所有的时间都待在了东宫。
但实际上,陆执安却是依旧保持着自己十天半个月去一趟济民书院的节奏。
就在这样平淡无波的日子里,五月份终于彻底过去了。
首先,是陆执安一家终于可以免除所有的孝期规矩,连带着各级官员们,都可以按照正常的流程进行婚丧嫁娶等事宜,而陆执安他们也可以正常饮食,偶尔出宫体察一下民情也是被允许的了。
其次,是《大恒新闻报》的六月刊,在六月初三这一天,正式发行了。
六月刊上面没有太多特殊的内容,头版头条也不是什么震撼人心的大事,只是在文教板块,一改前几期报纸刊登精彩文章的风格,而是刊登了一篇启蒙文章。
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弟子规》。
一开始,这篇文章暂时还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尤其是在寻常百姓之间。
毕竟他们最爱的板块是民生板块,每次听报,听完头版头条之后就会声控读报的书生,调整频道去民生板块。
而《弟子规》这篇文章则是刊登在了文学板块,这个板块先前更受读书人们喜爱一些,那些晦涩难懂的文章,在百姓们之间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的讨喜。
所以,当大家听完民生板块,又听到这么一篇可以称得上是朗朗上口的文章时,顿时就精神了起来。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书生已是青年,声音并不像是少年人那样清亮,但是略带磁性的嗓音读起这篇《弟子规》来的时候,依旧是别有一番韵味。
不过这会儿边上的百姓们都顾不上其他了,他们的心都扑在了文章本身上面。
“陈秀才,你给咱们讲讲这文章讲的是啥呗?我怎么好像能听懂一些啊?”
“你也能听懂?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觉着啊。”
“对啊,陈秀才,你给咱们解释解释,看看咱们有没有理解错了。”
“为怎么感觉这文章好像比以前听的那些好懂很多啊?报纸上还说这是启蒙用的文章,那是不是也能让俺们家的小子也学一学啊?”
“谁说不是呢,这文章咱们都能听懂个七七八八的,这要是让小子们来,陈秀才再稍微给他们讲一讲意思,那不也算是启蒙过了?”
“嘿,还是你们脑子转得快,我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咱们也不能让人家陈秀才白读这么一场,我们也交束脩,陈秀才,你觉得怎么样?”
路边的茶摊这会儿热闹极了。
原本已经接近了回家做午饭的时间点,大家很少会在街边聚集着,今日却是迟迟不肯散去,都在问陈秀才愿不愿意用这篇文章给孩子们启蒙。
比起只能对《弟子规》的优秀有个模糊感知的百姓们,陈秀才这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的感觉更为明显。
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都讲究一个韵律美,而弟子规三言一断句,可以说将朗朗上口做到了极致。
并且,这样简短的句式方便记忆,文章的用词也足够简单直白,对于刚刚开始学习认字的小孩子来说,《弟子规》的易读程度确实是要远超过当下常用的启蒙书籍《蒙书》。
更何况,这还算得上是经过了朝廷认证的启蒙读物,而这,是《蒙书》都没有拥有过的认可。
除此之外,《弟子规》的篇幅也不算长,比起《蒙书》那厚厚的一本,显然《弟子规》作为启蒙书籍,对于普通学子家庭的压力会更小一些。
毕竟一张报纸就能容下的启蒙书,和一本快要有半寸厚的启蒙书,二者的成本和售价,都不可能是同一个档次的。
不,不对。
《弟子规》仅仅只有那么一千来字是没错,但毕竟也是一,如果是当成书来售卖,需要的成本可不仅仅是几文钱。
而现在,刊登了《弟子规》全文的这份六月刊《大恒新闻报》,售价却仅仅只有两文钱一份。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稍有家底的人家,都能够通过购买报纸获得《弟子规》,哪怕只是最基础的启蒙,大恒也将会多出来无数的读书人。
两文钱能做什么?
如今一斗米都要二十文钱,一斤米还不到两文钱,而仅仅只是两文钱就能够读书,这对于有读书念想的百姓们来说将会是一个无比巨大的诱惑。
而这一点,陆执安知道吗?
他自然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