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05)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他可太清楚《弟子规》能造成多大的影响了,所以从五月初、从老爹手里拿到了稍微有一点点改动的《弟子规》开始,他就已经开始安排人首先进行相关内容的排版了。

大恒新闻报已经发行了半年有余,加上顾明远那一期的增刊,报社这边也已经有了十分丰富的印刷经验,像是排版之类的工作做起来也是相当的有效率。

而陆执安呢,则是开始整理六月刊的其他文章,除了头版头条要留到月底以备不时之需之外,其他对外接受投稿的栏目几乎都有备选稿件。

虽然从月初就开始做下个月的报纸排版似乎是有点夸张,但因为其他的栏目都不是必须要放一些时效性很强的内容,所以在稿件上面陆执安手里确实是有一些存货。

毕竟自从《大恒新闻报》开始对外接收稿件之后,每天能经过层层筛选送到他手里来的文章都能有好几篇,优中选优之后虽然没有剩下多少,可是版面更少啊!

时间久了,他的手里自然也就积攒了一些写的不错但是暂时还排不上号的文章。

陆执安之所以早早地就开始为了六月刊报纸做准备,恨不得把头版头条一起定下来,然后就开始印刷,主要还是因为对于销量的担心。

这几个月下来,《大恒新闻报》的销量也已经逐步稳定了,每个月在京城中的销量大约是一万两千多份,印刷也基本上都是照着一万三千份的标准来进行的。

但那些都是以前。

即便是顾明远事件的增刊,销量也才一万两千八,自然也就不需要更多的印刷量。

毕竟这些事情关注的人总归是有限的。

但是如今却不一样。

《弟子规》的出现,影响的将会是千千万万大恒的读书人。

百姓们会想要用这篇文章来给自家的孩子做启蒙,毕竟这可是朝廷认证的启蒙读物。

而读书人们则是会想着,会不会在考试的时候也考《弟子规》的相关内容,于是即便是他们已经启蒙了好些年,也会对这篇文章投来关注的目光。

可以说,但凡是和读书沾点边儿的人,都会在消息传开之后关注这一期的《大恒新闻报》,人们对于它的需求量自然也会飞涨。

陆执安他们自然也要做好应对这次飞涨的预备工作。

但是如今报社的每日印刷数量是十分有限的,毕竟是全手动,人手也就那么多,再快又能快到哪里去?

所以,这么一来,他们就只能把开工的时间往前提一提。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文学板块和头版头条并不在一个大区,所以他们是可以先把文学板块和附近同一个大区的板块印刷出来,等到头版头条来了再印另一部分。

但即便是这样,一直赶工到六月初二的晚上,整个报社中,报纸的库存数量也才刚刚来到了五万份。

陆执安觉得,这个数量估计还是不太够的,毕竟全大恒有那么多人,即便是只有千分之一的人来购买也不止五万人了。

不过,陆执安也不会太过自信,他觉得可能印个七八万也差不多了。

毕竟报纸的传播需要时间,而且还有抄录这种传播形式。

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陆执安所预料的那样,仅仅是六月初三这一天,六月刊的销量就已经突破了两万份。

这可是其他月份刊物一个月的销量啊!

随着一份份报纸的卖出,《弟子规》的名头首先在京城中响亮了起来。

连带着一起闻名的,还有它的作者,种花居士。

在很多人看来,能够作出这样好的启蒙文章,种花居士一定是一位大才,值得敬佩和敬仰。

一时之间,种花居士的名字在京城中甚嚣尘上。

见到这般场面,陆执安悄悄地庆幸着:幸好当初他没有听老爹的,署自己的名字。

不然就算是他有那个厚脸皮,这会儿被人这么夸着,脚趾都能抠穿地球,直达另一边,连漂洋过海和跋山涉水的工夫都省了,直接就能去找番薯和玉米去了。

和百姓们一起震动的不仅仅有读书人,还有朝中百官。

首先跳起来的不是葫芦娃之一,而是陆执安不太熟的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赵泽,就是那个因为陆执安削了自己太子册封仪式而发愁以后会不会被秋后算账的家伙。

他平日里最是看重文学礼仪方面的问题,所以才会在陆执安删减册封仪式的时候之处其中的不妥。

当然,最终还是胳膊没有拗得过大腿就是了。

因为这件事,赵泽很是气馁了一段时间。

然后没多久就摊上了更改上朝的礼仪流程这件事。

赵泽打了鸡血。

赵泽打的鸡血没有用。

赵泽向现实屈服了。

赵泽终于意识到,他的顶头上司,以及未来上司,好像都不是很待见那些繁琐的礼仪流程。

赵泽想哭。

礼部是干什么的?

大恒的礼部负责的主要事项也就三块——各种庆典的组织筹备、外交相关事务、科举文教。

其中,外交相关事务要和鸿胪寺搭班干活,科举要和吏部搭班干活儿,完完全全属于礼部的活计就只有各种庆典仪式的组织筹备和文教方面的工作了。

然后……大小老板都不太喜欢搞太多的庆典,主打的就是一个省钱。

虽说礼部是清水衙门,可也不像是工部那么清水,像是礼仪庆典之类的事务不仅能捞点油水,拉拉关系,还能在皇上面前露脸,所以比起工部还是比较吃香的。

但是现在这条路被堵了大半,赵泽就很愁自己要怎样才能走进陛下的心。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