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08)
但既然没有,那么陛下就算是心情糟糕,那也会是有个限度的,说到底,他们的贪污终究还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后果,比如决堤之类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
但这不代表他们的行为就可以被轻松放过。
也幸好是有太子殿下在,一直都惦记着治河这件事,所以才能够在千钧一发的时候保住了河堤,不然……
何书心中一抖。
只怕是他们这位陛下,可能会忍不住大开杀戒了。
何书可太清楚了,虽然他们这位陛下登基以来表现得都还挺温和,就算是强硬地推行了几个改革方案,也都是用相对缓和的手段来进行的。
目前为止唯一一次激进也就是在顾明远一案上,邯郸上下官员空了至少七成,算上被牵连流放的人数,但只是邯郸一个城中就少了数千人。
河堤这件事……这群人会是什么下场,就要看今年赵郎中的治河能治到什么地步了。
以他对陛下的了解来看,若是今年黄河安安稳稳没有出大事故的话,这群人兴许还能摸到个流放,罪名重的自然是不会有命在的,但家里人还有一丝希望活着。
要是真出了什么事……京城的菜市口恐怕又要满眼是红了。
何书心里想着这些事情,手上的动作却是没有一丝的停顿。
跨出御书房大门的一瞬间,何书就招手喊来了他的小徒弟。
“去请吏部尚书冯正清大人,请他带上近十年黄河治河相关资料,尤其是官员名单,速速到御书房来。”
六部的衙门都在皇宫之中,离得并不远,这也是为了方便他们可以随时听候皇帝的差遣。
冯正清自然也是在衙门之中的,不过他最近忙得可不轻。
监察院那边正在全力整理京城官员们的政绩资料,他这个主管官员任免的吏部尚书自然也要协同,再加上同僚之中的人情往来,可是差点就把他愁白了头发。
骤然见到御前的人来,冯正清还愣了一下。
最近他这边忙得要命,陛下体恤,很少会叫他去商议什么事情了,毕竟当下监察院这边才是重心。
一听那小太监的话,冯正清就知道事情只怕是不好了。
治河的事情给了赵家梁这件事满朝文武都知道,而陛下对赵家梁的看重也是明白写着的,不然也不会让他一个郎中越了那么多级去当太子少师,而且还兼领讲学一职。
派赵家梁去治河这项任命一下来,不少聪明人就知道今年的治河应该会相当稳当,毕竟陛下这派人去提资历的意味可不要太过明显,如果不是有把握,陛下应该也不会舍得放人才是。
尤其是后来那轰轰烈烈的开山采石,以及源源不断送出去的水泥,更是为他们的这层猜测添了不小的可信度。
按理说,今年治河应该会很是平稳才对。
但是这会儿陛下却是在叫他带着过去十年的治河官员名单和资料去御书房……
两种可能,治河出事了,或者,治河暂时还好,但有人要出事了。
但如果是前者,这会儿最该做的不是清算犯错的人,而是先想办法救灾,无论如何也轮不到带官员名单,毕竟他们在那里跑不掉,可救灾晚一刻,就会有无数的百姓沦陷。
所以,应该是有人被发现在治河这件事上动了手脚了。
一下子要十年的名单……恐怕这手脚还不少。
冯正清匆忙交代好手头的两件事,手上一刻不停地调资料,忙碌了一刻钟才算是将资料整理了个七七八八,然后带着东西和小太监一起往御书房赶。
等冯正清赶到地方的时候,已经是陆远平吩咐下来近半个时辰之后了。
这个时候,陆远平早已经看完了赵家梁递上来的折子,还把陆执安也给叫了过来。
陆执安观政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实践却是不多,陆远平这次是想要让他看一看有些人的本来面目。
毕竟这些官员们一个个的都挺会装,不查一下他们私下里都做了些什么,根本不知道谁是人是鬼。
这种实践教学课,最适合给陆执安这种有些天真的孩子来上了。
陆执安:……
他早就知道会有人再治河这件事上贪污,但是他没有想过会有人贪起来这么大胆。
看完赵家梁的折子,陆执安只觉得这些人的治河手段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字——听天由命。
按照赵家梁的经验和估算,过去十年里真正用于治河的资金至多只有朝廷拨款的两成。
这么点子银钱对于治河能起多大的作用?
治河本就是费时费力的事情,关系的却是数十万人的生死存亡,陆执安很难理解,他们这样子搞,真的决堤了怎么办?
治河治河,这些官员们就算是贪,可也是要做出认真的模样来的,历年治河官员都是在河堤上与民通吃同住,这河堤要是塌了,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自己!
命都没了,贪那么些银子有什么用!
“只怕是那些银钱根本就没有送到地方,就已经被他们吞没下来,运往别处了。”
“这要是没有出事,那自然是大赚特赚;就算是出事了,这些银钱也足够一家老小富裕地过完下半生了,说不定还能用这些银钱培养起下一代,继续为官做宰,造福家族。”
陆远平的声音悠悠响起。
陆执安这才惊觉自己竟然将心中所想一并给说出来了。
而陆远平的话,也却是是给他解了惑。
如今这个时代,宗族观念还是很强的,更何况这其中的利益又那么大,自然会有人愿意为了那么多的钱来赌一赌自己的命够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