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15)
但不管怎么样,今年的政绩考核制度,也是到了该出结果的时候了。
.
大恒的朝堂上,从六月上就开始陆陆续续补充新的人手,毕竟这一次抓的人实在是有点多,而且都是身处中枢的,为了不影响各个部门的运转,所以要格外注意一些,及时补充新生力量才是。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七月初的大恒朝堂上,官员们有着较为明显的两种状态。
一种是还没有从治河案中缓过神来的旧臣。
曾经相处多时的同僚一夕之间就成了阶下囚,甚至还有性命之危。
这可不同于先前顾明远的案子,那个案子的主要涉案人都在邯郸城,以及赵国公主的封地范围内,和朝堂中心还是有些距离的。
但治河案可是真真切切的抓了不少他们相熟的人,哪怕是政敌呢,这种情况下,也很难不生出一些唏嘘之情。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么明显的前车之鉴们,所以这会儿老臣们大多秉持着一种稳妥做事、绝不谋私的心态,只想要把这段时间的风波给熬过去。
而新上来的这些接任者呢?
他们中有不少是直接从翰林院中提拔上来的,原本就是在京中等候补官机会的进士,虽然听说了各自前任做下的糟心事儿以及他们得到的下场,但他们这会儿正是热血沸腾的时候,也没有谁敢在刚进官场的时候就做什么律法不允许的事情,精神面貌上竟然还要比老臣们更好一些。
尤其是如今还有了政绩考核制度,眼看着前途一片光明,谁还不想要给自己博个好前程呢?
陆执安按照往常的时间来到了明光殿前广场,虽然他如今年纪也才十一岁,但是一身太子朝服,和刻意板起的脸,还是让朝臣们为之一静。
这半个月的时间给大臣们带来震撼的可不仅仅只是当今的果决手段。
别忘了,在陛下忙着收拾贪官污吏的时候,政绩考核的事情,可是由太子殿下牵头负责的。
这个时候得罪了谁都不敢得罪太子啊!
至于太子的能力……
因为治河案的风波,直接将京中绝大多数部门都给牵扯了进去,不过主理人还是吏部、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这四个机构的长官。
所以,对于百官的政绩复审,大头工作就落到了吏部、刑部侍郎,以及其他各部长官的头上。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如愿的和太子殿下搭上了话,并且在心中对他有了一个大致的评估。
他们感受最为明显的,就是这位殿下做事十分的条理清晰。
京城之中官员复杂,哪怕就是一日处理一个部门的事情,也足够忙碌上小一个月,可是这位殿下硬是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将框架都梳理完毕,然后进行汇总。
有心人特意留意过东宫的情况,然后得出一个数据——太子平均每日都会召见六七个部门的长官。
当然,不是说他一天理出来六七个部门,而是这些部门之间有牵扯需要问询。
补官怎么说,这样的效率都是极为可怕的。
再联想到此前朝中早有的传闻,说是这个政绩考核制度是太子最先提出来的,众人的心中就各自有了思量。
而陆执安,也成功凭借着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效率,初步折服了各部的领头人。
本来就是么,他小小年纪的,用粗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毛都没长齐呢,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样的想法不是一个人有。
再加上他也从未公开展露过自己的才华,所以不被信任也是正常的。
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陆执安带着与当世有极大区别的高效率工作模式闯进朝堂,又怎么可能不给他们带来震撼。
他又不是傻的,天时地利都有了,还能博不出一个人和。
这也是为什么,今日陆执安一到明光殿前广场,原本还在小声交谈的百官们顿时都收了声的原因。
而各部的长官们知道的还要更多一些——政绩考核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并且在昨日就已经送到了御书房。
算算时间,按照他们当今陛下的效率,只怕是今天就要公布了。
这样的重要时刻,谁能不紧张呢?
他们虽然看到了属下大多数人的考评情况,可并没有看到自己的,是升是降都还是未知数呢!
再加上陆执安这会儿的表情又是那么严肃,心中自然也就忐忑了起来,更不敢做什么多余的小动作。
陆执安不知道他们心里的小九九,昨天他在凤仪宫陪陆风致玩了快两个时辰,最后还是小丫头终于熬不住睡着了才脱身。
这段时间他熬夜熬的厉害,本来就缺觉,昨天晚睡今天早起的,更是困得要命,哪里有心情去做表情管理,不是黑着一张脸过来都已经是因为他没这习惯了。
自从陆执安到了明光殿前广场,大臣们就不约而同的开始觉得煎熬了起来。
好在时间并没有过上太久,上朝的净鞭就响了起来。
而近日上朝的重点,也正如百官们所猜想的那样——)宣布政绩考核结果。
不过,陆执安和陆远平父子两个做的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彻底一些。
首先,关乎于评判结果的名单,直接在朝上宣读。
不过这名单涉及的人数太多了,全读上一遍不太现实。
所以只读了有资格上朝的这些。
至于剩下的部分……
“本次考核结果将在含光门外张贴公示,自今日起,公示期三十天,这三十天中有不服判定或者是想要举报的,都可以到监察院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