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16)
公示期???
官员们一头雾水。
之前也没有说还有这个玩意儿啊!
而且,含光门是什么门?
那是除了皇宫正门以外,最重要的门!
更重要的是,在含光门外张贴的,以往可只有科举金榜以及各类悬赏布告,张贴官员们的考核结果,这样的事情可是闻所未闻。
可不就是闻所未闻吗,毕竟先前的考评制度执行起来并不严格和明确,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糊弄人。
但是陆执安和陆远平弄出来的这个政绩考核制度,那可是动真格的!
他们中不仅有升职和原地不动的,可也还有不少人被降职了!
这要是被百姓们看到了,那得多丢人!
尤其是降职可还是有一个前提的——没有好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不就相当于是在全天下人面前指着他们的鼻子骂无能了吗!
至于为什么不是骂贪官或者别的什么……因为贪官已经被处理了。
含光门外的告示栏可不小,完全足够贴下这一千多人的考评结果名单。
甚至于,陆远平还参照了陆执安的法子,给这群人用上了不用颜色的笔墨。
那可不要太显眼!
虽说皇宫外大街上面的人流量平时并不大,但像是这样的大事情,肯定是会招来不少人的围观的。
这样一来,对于不少官员们来说那简直就是公开处刑。
不过也不是没有人心生清醒——还好还好,幸好京城当官儿的人多,不然的话,要是把这名单印上了报纸,那才是丢人丢到家了。
至于为什么不印上报纸?
确实是因为人多,一千个人,哪怕所有人都是二字名,加上考评结果,一个人至少也要三个字才能解决,加上排版,需要的版面怎么也相当于是五个字了。
一千人就是五六千字,这可远远超出了报纸的版面大小。
陆执安也就只能作罢,没有再动把结果印上八月刊的心思。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几个月朝廷的负面新闻还是有些多了,所以陆执安计划在八月刊的头版头条内容上做一下小变动,打断一下固有印象的诞生读条。
但,含光门外的张贴还是要做的。
陆执安是特意提了公示期这件事,毕竟监察院人手有限,这段时间又忙的人仰马翻,万一有什么疏漏也是有可能的。
这不,百姓们就能派上用场了。
可别小瞧京城的百姓们,治河案刚开始闹起来的时候监察院那边辅助调查,可没少收到百姓们悄悄递过来的小纸条和口信儿。
这些平日里看起来并不是特别起眼的百姓,实际上能发挥出的作用可不小嘞!
正是因为他们太过渺小容易忽略,才会有人在做事的时候不够谨慎,被人不经意间抓住把柄。
公示名单一方面能帮忙查漏补缺,另一方面也是在向百姓们表明立场,表示他们是有在认真地干活。
至于百官们的心情如何……
说句不好听的:他们的俸禄都来自于百姓,接受百姓的监督也是应该的。
尔禄尔俸,民脂民膏。
陆执安知道这世上没有杜绝贪腐的办法,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想要将贪腐限制在最低限度。
政绩考核制度和名单的公示,就是第一步。
因为名单涉及人数过多,百官也不可能聚集在含光门外看榜,所以除了朝上宣读的部分,更完整的部分已经送到了他们各自的衙门张贴。
谁升谁降,一目了然,主打的就是一个不偏不倚。
这一个朝上的,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诸如蔺晖文等人,他们这大半年来可没少做实事,得的评价也都是优,虽然官职上没有变动,但是这样好的考评能让他们的位置更稳当啊!
毕竟,只要他们不犯错,就不会贬职,安全啊!
更何况,虽然他们没有升职,但是这种升无可升的情况,是会给赏赐的!
他们是陆远平最心腹的存在,家底早已经被摸了个一清二楚,所以虽然公示期还没有过,但实际上赏赐已经下来了,再加上眼看着就能开始下金蛋的羊毛贸易,这未来的日子啊,肉眼可见的滋润。
当然也有不开心的,毕竟有人升职,自然也就有人降职。
就比如这次被圈进治河案中的另外五个幸存者。
他们虽然没有在治河这件事上伸手,但是或多或少的都有证据表明,他们属于知情不报的范畴内。
虽然因为朝廷人手紧张的原因没有处理了他们,但这可不代表他们就会被放过,只是降职都已经是额外开恩了。
所以虽然要在百姓和同僚们面前丢脸,但他们一个个都乖得跟鹌鹑一样,一声都不敢吭。
张贴公示名单的动静不算小,毕竟那么多穿着盔甲的金吾卫围着宫里出来的内侍在含光门外干活,这样的场面每次出现可都不是什么小事情。
一开始百姓们还以为是又有什么悬赏通缉了,心里还在嘀咕呢,等到人都走了凑近一看才发现竟然是考评?
还支持举报有配不上考评结果的人?
嚯!
没多久,监察院又热闹了起来。
公仪广等人:……
可真是太感谢他们的太子殿下了!
终于将手里的活计都做完了,陆执安也总算是有时间去看一看在济民书院中的学生们。
因为太过忙碌,这半个月的时间他都没怎么挪窝,加上之前的时间,他也有二十来天没有去济民书院了,还不清楚他们的学习进度呢。
陆执安带了侍墨河几个侍卫,再加上丙字暗卫,悄摸地出了宫,来到了济民书院所在的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