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34)
所以真要让陆执安去告诉陆远平一个寻人的方向……他还真的做不到。
所以面对陆远平“我能信你鬼话?”的眼神,陆执安也只能心虚地回避。
好在,他们这段对话发生在早朝之前,而早朝是不能迟到的,所以即便是陆远平还有别的想法想要表达,这个时候也没有办法继续了。
他们两个得先去上朝才行。
今天陆执安是跟着陆远平来的,所以走的也是陆远平平时走的通道。
站在比平日里更高的地方往下看,陆执安恍然间发现,经过这半年的整顿,朝中官员们的精气神明显要比他头几次见的时候要好多了。
其中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浑水摸鱼的家伙已经被踢出了官员队伍,留下来的不是刚刚踏入官场、还十分有上进心和拼搏精神,就是已经打磨多年做事稳重但确实有能力的。
换言之,剩下的都是骨干。
经过多重筛选之后,作为中枢的大恒朝堂又怎么可能不焕然一新呢?
陆执安收回眼神,缓步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今日的朝会主题是确认最终的调职情况,其实也就是一个宣布的流程,名单昨晚就已经定好了。
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议题就是关于今年的恩科殿试了。
七月份的时候,因为治河案的发生,朝中人员紧缺,所以陆远平特意下令开了恩科。
因为是恩科,举办的比较临时,再加上时间也紧迫,所以今年的这场恩科仅仅只办会试和殿试两场,生员么,自然是从已经取得举人资格的学子中|出。
考试时间安排的也很紧,勉强给生员们留了一个多月的准备和赶路时间,九月刚到的时候就举办了恩科会试,如今已经过去了。
接下来就只剩下殿试这一步。
这还是陆远平登基以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其中还是很有意义的。
所以对于殿试的考试题目,以及监考官,满朝文武也都比较关注。
题目自然是陆远平这个皇帝去想,毕竟参与殿试的这些学子们都已经可以确定是进士了,不同的也就是在殿试上的名次,以及所获得的名头是三甲,还是进士,又或者是同进士出身。
但不管是哪一种,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头——天子门生。
来源么,自然就是殿试上这皇帝亲自命的题了。
在考试之前,这题目是肯定不能泄露的,所以大家关心的都是今年负责监考的考官都是谁。
“国子监祭酒梅永言、户部尚书蔺晖文监考。”
简单的一句话,就将大家悬心了半天的事情给定了下来。
众人的心中都不由得有了一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这两个人的身份,论起来可以说是满朝文武中最高的那一批了。
如今大恒朝中的第一梯队,当属以下三人——
当今帝师梅永言,太子太师、户部尚书蔺晖文,皇后的父亲、太子外祖、镇国公孟信昭。
天地君亲师,这三人的另一层身份都凌驾于他们之上。
梅永言更是刚从成都府回来,就被送上了国子监祭酒的位置。
虽然他坐上这个位置也有很多的巧合,比如前任贪污渎职之类的,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真实才学才干。
镇国公就算了,他是个武人,虽然文学素养也还可以,但毕竟镇不住这科举的场子。
而蔺晖文,他走的几乎就是梅永言当年的路子。
这份师生情谊,很难让人忽略掉。
即便是皇帝,也不能毫无理由地给自己的老师难堪,只是这一点就足够他们仰望了。
两代太师监考,皇帝主考,这样的阵容不得不说是非常的强大了。
也足以看得出陆远平对于恩科殿试的重视。
至于考试的题目……
别人不知道,但是陆执安还是知道了。
因为这是他爹给他准备的一道课后习题。
西南小国作乱,应当如何解决。
是的,题目就这么简单,仅仅只有十二个字。
这道题目的题面覆盖范围很大,毕竟西南方向光是各种小国数量就有七八个,这还是能称得上是“小国”的,另外还有一堆的小部落。
他们盘踞在西南边境,又身处蛮夷之地,经常在边境线上骚扰大恒西南百姓,可谓是烦不胜烦。
虽然这些小国的威胁力没有北境统一起来了的戎庭那么强,但就像是一直在你耳边嗡嗡叫的蚊子,让人心烦意乱。
但还是和戎庭一样的原因,以至于许多年了,这个问题一直都没有处理掉。
陆远平倒也不是就想要他们给出多么令人惊艳的答案,毕竟都是一群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
但就是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经验,有的时候反而可能会给人带来不小的惊喜。
因为他们的思路并没有被限制住,说不定就能往一些奇奇怪怪的地方去呢。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陆执安的建议了。
不管这些学生以前是怎样学习读书的,但是等到他们过了殿试之后,等待他们的将会是同一条仕途。
这条路上,他们可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磨难和历练,但是不变的是,他们必定要走近民生。
在这一点上,陆执安和陆远平的观念是一致的。
因为在大树村生活的那十年,陆远平见识了自己从出生以后就没有见识过的、真正平民生活的环境。
他见过他们的生活有多少的困苦,面临一些天灾的时候又有多么的无助,这些都是他在宫中学习再久都不可能看到的画面,也是他无法想象的残酷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