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41)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至于他自己,那是不在乎这些的。

他可不是独身一人,家里还有夫人和孩子等着他的好消息呢!

是家里人在努力供养他,他才能走到如今的这一步。

不管是为了前途还是良心,他都不可能就此放下他们娘俩的,自然也就与现在的这种桃花运无关了。

至于牛良俊,他的年纪比冉同和还要更大一些,就更是与此无关了。

这样一来,也就显得宣河在其中那是相当的有吸引力。

热闹的游街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才算是将京城的主干道都走了一遍,而这还没有完,紧接着他们还要回到皇宫,再次面圣,等到了晚上,又是琼林宴。

可以说这一日都是忙碌的,以冉同和他们的体质,支撑下来可以说是相当的艰难。

但是累也有累的快乐。

心中的喜悦是怎么都压不下去的。

这一场琼林宴一直热闹到了快要亥时,才算是散去了。

席间,众位进士们也都和皇帝、太子以及朝中重臣们打了个照面,算是认了认脸。

至于一甲的三个人,那是直接就能得了陛下和太子的青眼,相互交谈的。

这一下子就看的其他人眼热了起来,可是那又怎么样呢,人家那是一甲,这本就是应当属于他们的荣耀。

没有什么好酸的。

不行,还是有些羡慕和嫉妒。

琼林宴过去之后,这六十名进士就根据各自的身份得了不同的职位,全数在翰林院中进行岗前培训。

毕竟读书做学问,和执政,还不是一码事儿。

他们这批新手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不可能刚过了科举就让他们去下基层。

不说别的,各种事项的简单流程要懂吧?朝中的简单情况要懂吧?官场中基本的规矩也要懂吧?

单只是这三项,就已经足够他们学上好一段的时间。

更何如今还有了政绩考核制度。

翰林院负责这批进士们的岗前培训工作,那么这件事就是计算在他们各自的政绩之中的,做事情自然也就格外的认真,生怕有一点讲漏了,等以后闹出事情的时候再扣自己的分。

原本翰林院是一个堪称清闲的单位,如今也被迫变得忙碌了起来。

冉同和依旧没有搞明白自己的状元之位是怎么得来的,不过当他了解到朝中的具体情况之后,就隐约有了一点感悟。

完全论学问的话,那他肯定不是这一届考生中最优秀的那一个,毕竟会试的时候就是考学问,他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

论底蕴论资历论眼界,他都比不上那些家境不错的考生。

唯一的问题就出在了考题上面——西南。

冉同和就是西南人士。

准确的说,是西南边陲人士。

殿试上面问政西南,简直就是在问他,你家那边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没?

这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南人来说,再简单不过了。

西南边境的情况他心里还是比较清楚的,私下里也曾经想过解决之法,并且在他得了秀才和举人的身份之后就曾经往衙门中去过,提出自己的想法。

但可惜,一直没有被接纳。

说实话,冉同和看到题目是问政西南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之前那些县衙的反应一度让他以为自己的计策并不够靠谱,这才会被反复拒绝。

只是这些东西都是他深思熟虑过的,如果不写这些,让他临时去想备得答案,又很难做到。

所以思来想去,再加上殿试并不淘汰人,只是排名,而冉同和本就是第六十名了,再差也就这个名次,最终,他还是决定拼一把。

哪想到就因为这,他竟然成了状元呢?

琼林宴之后,冉同和一边忙着托人往家里送信,让妻子带着老人孩子一同入京,一边学习朝堂上的各种知识,偶尔偷空的时间就在想这件事。

至少他的那些计策是得了皇帝认可的,也就是说,有可能会实现。

想到这里以后,冉同和就回忆着,将自己的殿试文章默了下来,然后细细斟酌,看看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增减。

殿试毕竟只持续了那几个小时,冉同和觉得自己还是写的不够完美。

进士们入职翰林院之后,恩科的喧嚣就渐渐在京城中散去了。

外地来的考生们陆陆续续离京,朝中的政事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处理节奏。

这样的安静,一直持续到了一个月后。

十一月初一。

这会儿已经入冬了,天气格外干冷。

不过今日一大早,陆执安起床的时候就发现,外面的院子里亮堂的出奇。

“这是……下雪了?”

冬日里天亮的晚,即便是改了上朝时间,这会儿外面的天色依旧很暗沉。

那么这一反常态的亮色,必定是来自雪面了。

“去吩咐一下御膳房,让他们准备一些姜茶和热乎的吃食,送到明光殿外广场去,分给那些大臣们。”

这样寒冷的天气,大臣们年纪可都不小了,在室外再懂出个好歹来可就不好了。

“是。”

得了吩咐,门口很快就有个小太监蹿了出去,显然是去御膳房了。

陆执安在宫人们的服侍下换好了衣服,又接了一个暖炉放在手心,这才出了屋门。

“今日不用轿撵了,我走着去。”

这样冷的天气,若是坐轿撵的话,人不运动着,还要被风吹,到不了明光殿外他就得凉了个□□成。

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陆执安宁可多走几步路。

这对于已经练武一段时间了的陆执安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不过是走走而已,就当做是锻炼了。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