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70)
劝降不是没有风险的,虽然有护卫跟随,但他也算是孤身入敌营了,一个不好就可能会有性命之忧。
所以,在三年之前刚刚加入这个计划的时候,他就已经将家中子弟全数送到了大恒最好的书院接受教育。
如今,宿家年青一代年纪最大的已经十五岁,虽然才华上并不出众,但是万一他遭遇了什么不测,他也可以扛起家族重担,等待最优秀的那一个长成。
如今,宿家每一个适龄的孩子都在接受极为严格的教育,为的就是延续家族荣耀。
这样的铺垫进行了三年,宿康成相信,即便是自己真的折在了塞外,太子殿下也会照拂宿家,给他们喘息和再起的机会。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获取更多的功劳,让自己站得更高一些。
作为和大恒离得最近的部落,扎哈特部落的接手工作尤为简单。
小支部队绕过戎庭的边防线后,便带着人手接手了这里。
他们要扮作牧民的模样在这里伪装一段时间,减少被提前发现的可能性。
而牧民们,也是带好各自的家当,开始了迁居之旅。
大恒圈给他们的草场距离戎庭有一段距离,再加上他们老幼妇孺都不少,走的也相对慢一些,用了近十天的时间才到了目的地。
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草场景色,达巴拉干的眼神十分复杂。
远离故乡不是那么好受的一件事,哪怕他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好在眼前熟悉的景色还能给他一些慰藉。
这里早已经安排了负责接洽的人,接到扎哈特部落的人之后,便有条不紊地交接起了各项事宜。
首先是住处。
牧民们的蒙古包都留在草原上,所以草场边缘规划整齐地盖起了许多的小院子,他们来得最早,可以先选自己想住的地方。
这时候可顾不上谦让客气,达巴拉干看完各处情况以后,直接选定了不管是交通位置还是各项配置最好的区域。
这里距离草场只要走半刻钟,水源稍远一点,但也只是多个几十息的路程,还有步行一刻钟就能到的学堂。
而且这里四下宽阔,如果来个押镖车队都能走的下,以后搬运东西也方便。
最重要的是,这片区域就在这住宅区的正中央,其中含义就不必要多说了。
眼前的小院虽然都长得一模一样,但是质量都还不错,看上去是耐用的模样。
而且院子中也配了家常用的各种工具,甚至还有三天的口粮,可以说是考虑十分周到了。
这样周全的安排,让忐忑了一路的牧民们安下心来。
扎哈特部落如今也才两百个人,实际上也不过四十多户人家,他们飞快地安排好了各自的小家,就各自回去收拾东西了。
搬家可不是什么小活,整理起来麻烦的要命。
因此,把东西收拾了个七七八八之后,牧民们便各自睡去了。
而就在他们抵达目的地并安顿完毕的时候,草原上,宿康成的任务也在持续执行着。
关于商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这项技能,宿康成掌握的很好。
扎哈特部落在迁徙路上的这些天,他也正在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进行劝降。
半个月过去,已经上路的部落有五个,还有一个考虑中,两个不考虑。
前两者不提,后面两个不考虑归顺的部落,如今已经被宿康成带去的人严密监视了起来。
倒是没有轻易伤人性命,主要还是为了防止有人通风报信。
而这个时候,宿康成的劝降路,也只剩下了最后的一个硬骨头。
之所以说是硬骨头,是因为这个部落向大恒靠拢的意识并没有那么明确,态度捉摸不定,而位置上又十分敏感。
如果能兵不血刃地拿下这里,再派来一批人,将来打起来,就能对戎庭行两面包夹之势,预计的兵力损耗又会大大降低。
但是,这么重要的位置,自然也比较受关注,容易暴露目的。
宿康成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的一个个营帐。
“成败在此一举了,兄弟们,准备好了吗?!”
第111章 劝降(下)
宿康成这边带着人在草原上劝降,其他人也没有闲着。
想要将戎庭收在手中,可不仅仅只是劝降就能够完成的,真正的大头还是正面战场,也就是两国交界线上。
此时,边境线上驻军数量也不过十余万,随时提防着来自草原的威胁。
而坐镇北境、头衔最贵重的,就是孟铭德。
孟铭德是孟信昭的长子,也就是孟梓华的长兄,论辈分,陆执安应该叫他一声大舅舅。
虽说陆远平他们已经重返京城三年多了,但是因为要防范戎庭趁火打劫,所以孟铭德始终都没有回京城来。
只有一个想要嫁个病秧子早日守寡的孟凝远在前两年回了京,如今还在家里拘着呢。
作为镇国公的长子,能镇守威胁最大的北境多年,孟铭德绝对是继承了不少孟信昭的战争天赋的。
当年孟信昭培养他的时候,是直接把他丢进了军营里面,让他从一个小兵做起。
甚至是等到他都凭自己的本事打到了前锋的位置,他镇国公世子的身份才被暴露出来。
也因此,军营里的将士们一向都很服气他,并不会觉得他就是个顶着将门虎子的花架子。
可以说,镇国公世子的名头固然给他的升迁提供了一定的助力,但那也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凭借他自己实打实的本事。
否则,先帝也不可能让年纪轻轻的孟铭德镇守北境这般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