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282)
若是此时再有戎庭的部队打来,结果还真不好说。
也幸好,戎庭的主要贵族和部落都已经迁离,根本没有了胆量继续与大恒对峙。
这给了大恒足够的时间去收拢战场上剩余的俘虏,并且从他们的口中得知了一些消息。
戎庭的军队在这场仗中折损过半,又跑掉一些,还有一些被额尔敦带走了,能在战场上活下来的一共就只有不到两万人。
就是这两万人,都还是因为发现额尔敦不在军阵之中,威慑力逐渐破灭,没敢像前面的人那样往前冲,才得以保命。
至于为什么前面的人都那么拼?
生死之际,人是有求生本能的,尤其是在战场上,没有足够的信仰或者信念支持,畏惧是天然反应。
戎庭大军近十万,即便额尔敦是主将,下达了不顾一切进攻的命令,也不应该在前军死伤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还一心往前冲。
别说是听令了,没有当场给他表演一个军队哗变都可以说是他们有纪律。
从这些俘虏的口中,孟铭德他们也终于知道了真正的原因。
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原因——
额尔敦手上,有着所有人都需要的解药。
额尔敦是近十年左右冒头的将领,在此之前,他在戎庭也没有什么名气,连他自家的部落也不算强大。
但是这人十分有野心,从一开始就已经在谋划着如何能够掌控戎庭。
各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基本都只靠彼此之间的联姻来维持,真遇到什么好东西,这点子姻缘关系根本不会耽误他们打破头。
所以,借由婚姻关系来提高地位是肯定不可能的了。
那就只有两条路——强大的实力,和生存危机。
前者他们没有,就只能考虑后者。
于是,他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投毒行动。
额尔敦年轻时得到过一批据说根本查不出来的毒药,在找人实验过之后,他就开始定期往各大部落的水源中投毒。
这毒很烈,只要沾染一丁点就足以致命,还能顺着血缘关系一代代传播。
却又不是分毫余地都不留——只要定时服用解药,就可以减缓毒素发作。
更方便的是,那解药并不难配置。
于是,悄无声息地,额尔敦竟然给戎庭各大部落的人都下了好几年的毒。
一开始也没人信他这套说辞,直到有人在以他口中的死法,饱受折磨地死在了他们眼前。
额尔敦承诺,只要他们能悍不畏死地往上冲,就会继续给他们的部落提供解药,也算是给他们留了后。
别想着抓了他逼问解药做法,他是不会说的。
额尔敦的亲卫以及一些被他收买的人将他团团围了起来,看着其他人的眼中都带着杀气。
最终,对于痛苦死去的畏惧,以及对于家人性命的担忧,让绝大部分将领都妥协了。
戎庭的消息传递不像是大恒那般迅速,打起来之后很难顾得上其他,所以只要这些将领们归顺,后续就简单许多了。
对于这些将领们来说,归顺,还能多活一阵子,说不定看在他们配合的份上还能被放过;不归顺,那就是痛苦地死去。
选哪个就显而易见了。
至于那些兵?
又不是他们自己部落里的兵。
于是乎,这近十万的将士们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送上了战场,在一遍遍的进攻指令中,再也没能回来。
能知晓这些内情的,自然也是当初被威逼利诱的人。
戎庭的俘虏有将近两万,大冷天的这么多人怎么安置也是个问题,不仅仅是吃喝,还有城池安全问题。
大恒的情况虽然比戎庭好一些,可如今在兰城内也就只剩下六万余人,三对一的比例,值守属实是一件难事。
即便是他们能提起精神来熬到朝廷来人接手这些俘虏,可一旦这其中有人串联想要从内部冲出去,对于兰城来说绝对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得知了这场死战背后的内幕后,孟铭德直接让人把他拉到了战俘面前,把方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转移仇恨。
现在这些草原人的恨意都是冲着大恒来的,也是他们最危险的地方。
但是只要这个真相公布出去,他们的恨意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嫁到额尔敦的身上,对于大恒的敌意也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虽说风险还在,危险性还在,但也是直线下降的。
死去的那五万戎庭将士里,可是有着他们的兄弟叔伯、亲戚挚友的!
他们本不必如此死去,全是为了额尔敦的私心!
眼看着战俘营的情况转好,孟铭德不再多留。
他心中还有疑惑。
数年前的额尔敦也不是什么出名人物,从哪里弄得来那些毒药?竟然连大夫都查不出来?
孟铭德自认不是见识短浅的人,却从未对此有所耳闻。
甚至那毒能顺着血脉延续,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不过这也让他心生警惕,叮嘱巡逻的将士们一定要多多留意水源情况,千万别中了招。
这整件事虽然都有着不合理的地方,但对方的将领确实是按照上述情况行动的,还有一些可信度。
或者说,毒药不一定是真的,但他们受制于这不知道存不存在的毒药这件事,应该是真的。
接下来的事情没有再出乎孟铭德的意料了。
战俘营骤然安静了下来。
不是他们不害怕毒药,而是他们已经被额尔敦抛弃,即便毒药是真的,他们也不可能再得解药。
既然如此,那就没有必要继续受制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