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21)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粮食这边已经步入正轨,那么他们想要做些什么,就只剩下了银两这一块儿。

说是银两,通俗点说,更应该叫做促进商业发展。

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济学大命题了,陆执安并不太懂。

但是他知道,百姓们手中的银两如果不流通起来,是无法促进商业繁荣的。

这几年的时间下来,大恒百姓们的生活其实也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曲辕犁的出现促进了大量的荒地被开垦,百姓们花原本同样的力气就能耕种更多田亩,在除去日常生活所需之后,手里自然是能剩下不少。

羊毛制品和火炕的出现表面上看只是对百姓们的冬季生活有了保障,事实影响却不只是这些。

在冬季,尤其是北方的冬季,向来是有猫冬的说法的。

主要就是因为天气太冷,不仅地面不开化无法耕作,而且容易冻死人。

即便是在家里,大家伙也都是尽可能地窝在被窝里,保暖的同时也是为了节省粮食。

但是现在,因为有了这两个东西,冬季出门对于百姓家来说不再是绝对的噩梦。

尤其是在盘算过一通之后,发现家里烧炕虽然多了份火耗,但是,坐在屋子里做活的进项完全可以贴补回来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烧炕做活。

至于做什么活儿,无外乎就是那些。

男人们编些箩筐削点木头工具,女人们缝缝补补,进阶的还能绣个花。

总归那火炕烧起来至少暖一个屋子,一家人都待在一间房里,只一份耗费却能腾出来好几个人手,怎么算都不亏。

还有那种脑瓜子格外灵活的,已经琢磨着开始搞起了温室蔬菜。

这就更赚钱了。

那些富贵人家总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冬天蔬菜难养,温室蔬菜一搞出来,立刻就受到了追捧。

这又是一笔不菲的进项。

零零碎碎地算下来,实际上百姓们现在的收入着实不算少。

虽然还没有到家家户户不缺吃穿的地步,但也远胜于从前了。

当然,这种改善是以京城为中心向外扩散的,也是不全面的。

越是繁华的城镇附近,百姓们的生活就越好一些,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规律。

陆执安他们这次就是打上了这群先富起来的人的主意。

不,或者说,主要目标是各地的富豪乡绅们。

毕竟,论有钱,现在大恒的一品大员可都比不过他们。

能比得过的早就已经归西。

都说擒贼先擒王。

这敛财,还得是合法敛财,自然也要奔着最有钱的人去不是?

散朝之后,陆执安在御书房中待了一小会儿,就领了命回东宫。

几年的时间过去,他的课业没有过去那样抓得紧,陆远平早已经开始逐步带着他了解朝堂中事。

毕竟这朝堂上不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单单只是天下民生的方方面面,就已经足够令人眼花缭乱了。

陆执安虽然还没有出阁议政,却也该尽早接触起来。

他们家又没有那种父子争权的潜在危险,在政见相近的前提下,自然还是早一些放手更好。

所以自从陆执安开始上朝听政以后,除去偶尔的病症原因,基本上每次上朝他都在场。

不过他只是听政,听而不言,所以文武百官都没有反对意见。

至于下朝之后他说不说,那就不是他们这些人能管得到的了。

今日就是这般。

陆执安在朝上听了一连串的安排,而后在御书房领了亲爹给自己布置的任务,又去凤仪宫吃了顿不算早的早膳,这才回到自己的东宫。

到了自己的地盘上了,那就该干正事了。

侍棋伺候着陆执安脱了大氅,换下朝服,陆执安感觉身上松快了些,长出一口气。

“侍墨,派个人去通知下赵家的,是时候开始动手了。”

侍墨点头称是,出去吩咐人了。

侍棋在忙活完了手上的活计之后,则是径直离开。

东宫的几个内侍职责一向分明,侍棋自然不可能逾矩,做出什么不合时宜的事来。

进退得当,也是宫中内侍的生存法则。

换了身便服之后,陆执安转身就去了不远处的书房。

对于今日的这些谋划他虽然已经有数,但真正到了要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些紧张。

哪怕这个谋划是从数年前就已经开始打腹稿的。

.

“劳烦回去转告殿下,草民遵命。”

尚未及冠的少年脸上带着沉稳,恭恭敬敬地送走了眼前人,而后转身看向身后的楼宇。

从元安元年举族搬迁入京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五年的时间。

五年时间说长不长,但也足以让一个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当年与他拌嘴的那位翟学,如今已经随着他爹的落马而杳无音迹,但是因为翟学这件事而被迫离开族地这件事却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

自从入了京,他就开始学着收敛起自己的锋芒,了解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将自己磨炼成一个合格的商人模样。

不提要在商贾一道上有多大的成就,但求不给家里拖后腿。

赵家上京以后的生活虽然离穷困还远,但是生活条件确实是没有先前那么好了。

毕竟是变卖了那么多的家产,还要留着底子东山再起,再加上家里老老少少的也都从这件事中醒过神来,绝不再行那如同杀子的惯子之事。

所以,初入京那几年的时间里,整个赵家的生活水平都是狠狠下降了一波的。

这对于从小娇养着长大的赵俊才来说也是一层磨炼。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