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20)
只是一眼扫过,便看到了简明有力的头条标题。
【农研所成功将三种高产作物生根大恒】
三种,高产。
两个关键词一出,赵先生的目光就定住了。
现在距离中秋晚宴过去了也有半个月的时间,城中其实已经传出来了不少关于高产作物的消息,远的不说,至少京城百姓里,得有七成以上的人都有耳闻。
只不过,他们这村子不算富裕,进城一趟也都是匆匆忙忙的,自然也就没什么机会听到这种基本只会在闲话家常时候出现的话题了。
所以,哪怕如今都已经进了十月份,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听闻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农研科是什么地方,还不知道。
但是单从他们能够单独上了头版头条这么隆重来看,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机构。
赵先生收敛心神,往正文内容看去。
良久,他才放下了手里的报纸。
这会儿,聚集在要身边的村民数量委实不少,都是听到了消息赶来的。
也就是现在还是农闲时候,不然哪里会有这老些人。
见赵先生看完了报纸,一直都不敢大喘气怕打扰他的重任顿时紧张地看了过去。
“报纸上说,”哪怕是已经看完了一篇文章,赵先生的语气依旧充满了震惊,“朝廷派人找到了三种高产粮食,还让农研所成功种出来了。”
“还说是,这三种粮食,最低的都能让每亩地产粮数量翻倍!”
翻倍!!!
两个字像是两个巨大的馅饼,险些将在场的众人砸晕。
哪怕张四爷刚才回来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这个消息,但是从赵先生口中确认的时候,依旧令他们万分震惊。
“不过,因为种子数量太少,所以这三种作物目前都不对外售卖,全部由农研科收拢种植,预计五到十年,才能有足够的种子推广全国。”
“哇!!!是真的!张四爷没说瞎话!!!”
“娘,翻倍是什么意思呀?”
“五年,不,哪怕是十年后,咱们要是能使上这样的种子,那可太舒服了。”
“可不是!到时候不仅不用勒紧裤腰带,还能攒点钱呢!”
……
升斗小民生活的主旋律无非就是衣食住行。
衣和住,这几年都有了不少的提升,主要是针对冬天的羊毛衣和火炕,虽然对夏天没啥用,但确确实实地救回了不少可能会在冬天里冻死的人。
现在连吃食都有希望改进了,生活可不就是越过越红火了吗!
哪怕是还要再等上十年,又能如何?
只要有了希望,大家的生活就都有奔头。
村民们围着赵先生又问了些其他的消息,然后心满意足地各回各家。
这会儿时间也不早了,该做晚饭了。
等到人群散去,赵先生将手上的报纸还给张四爷,也踱着步子回自己家了。
不过,回家的路上他却是在思考,这个农研科,又是什么意思。
到家后又等了一个时辰,托去买报纸的村民终于回来了。
独自思索半晌的赵先生顾不上其他,点了灯就细细读起来。
一份报纸上的消息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这一期报纸的重头戏都在这三种作物身上,自然有不少相关的信息。
比如,三种作物的名字、大致产量、种植习性……
这些信息虽然不是特别的详细,但也算得上是翔实。
看起来,也就更加真实可靠了。
等到把相关的消息内容都看完一遍之后,赵先生长出一口气。
既然这件事是真的,那就是一件大好事。
和村民们的想法一样,只要确定真实可行,那么等上五年十年的,已经不算是什么大的问题了。
得到消息的不仅仅只有赵先生他们,还有京城周边大大小小的村子,以及更远处的城镇。
这就体现出来有报纸这种官方发声渠道的方便之处了。
一旦信誉度树立起来了,那么再有什么消息就不需要朝廷费劲巴拉地和百姓们解释。
自然会有无数的人将这些消息传递出去,而且还不会有王婆卖瓜的嫌疑。
将三种作物的消息传出去之后,朝廷的主要工作方向又迈向了新的领域。
既然已经进入到了休养生息的阶段,那么,如何快速发展大恒境内的各项指标,就成了当下大恒君臣最需要考虑的事情。
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指标有很多,但数来数去,在当前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指标还是那几个。
武力、人口、财力。
武力方面,因为有“宝贝蛋”在,再加上钢铁冶炼的进步,目前的大恒可以说是远胜周围各国,只要保持稳步发展,并且维持住各支主要战斗部队的战斗力,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至于人口和财力,这两个方面可以说是密切相关了。
先说财力,最重要的就是国库银粮数量。
作为目前的主要货币,国库存银数量一点都不少,并且近几年的时间,国库都会进行检查,以免发生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
而粮食,作为硬通货,可以以物易物的基础,同时也是朝廷抗灾救灾必不可少的基础物资,自然也是重中之重。
其中,粮食在农研所此前的各项研究成果辅助下,产量已经在逐年提高,每一年大恒收上来的税款账单都比前一年要好看。
后续的研究也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这是一个必须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办法跳过,所以暂时没有什么办法继续做出什么大的成果。
不,只要农研科关于肥料、种子改良、新作物培育这三件事都做好,就已经是三个可以名垂青史的巨大成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