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81)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第162章 大丰收(中)

收获是一件同时充满了辛苦与幸福的事情。

越是靠近收获的这一天,李家庄的老少爷们儿脸上的笑容就越大,就连往年令人望而生畏却不得不做的秋收都没有那么可怕了。

因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今年地里的收成。

今年年初的时候李家庄特别幸运地被选中成了第一批参与种植玉米的庄子,整个庄子的土地都被朝廷包圆儿了。

朝廷不仅给了他们玉米种,还派人来教他们怎么种,而他们所需要付出的代价,除了应有的税收之外,就是剩余的玉米了。

这些玉米朝廷也不白拿,不仅用等量的粮食作交换,还会给他们留下足够明年种植的种子。

而且到时候这玉米朝廷还会收。

谷贱伤农,这是大家伙都知道的事情,只不过原本这样的情况其实很难出现,毕竟在这个大家都很难吃饱肚子的时候,粮食市场总体来说是供小于求的。

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全国百姓一起开荒,以及各种增产方法的推广,粮食产量也逐渐高了起来,大家伙的日子也没有那么难过。

这能拿得出手来卖的粮食,自然也就比以前多了。

一家如此还好,家家如此……去年的粮价已经比前些年低了一文钱,由此可见端倪。

好在有粮食他们就饿不死,最多就是卖不出去,生活还是比以前好得多。

但没有人不希望自己手里的钱能更多一点,所以对于朝廷这种用粮换粮的做法,大家伙都很高兴。

而且不仅可以换粮,他们还能换钱!

现在玉米还是稀奇作物,听说外面的市场上已经有人叫价很高,就为了求购一些玉米种子,想要尽快享受。

但是朝廷下了明文命令,在玉米没有正式对外推广开来之前,所有买卖销售玉米的行为都是犯法的。

再加上玉米成熟期到了之后,所有的种植区域都已经被严加看管起来,就更没有人敢擅自往外卖玉米了。

这样的重重防护之下,或许等到收获季之后还是会有人为了钱财将自家留下的玉米种子卖出去一些,但那分量就比现在要小太多了,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只要他们交易双方小心一点,不要太嚣张,也不要买卖太大的批量,就很难会被发现。

说实话,今年开始种玉米的时候,大家伙的心理还是有一些些忐忑的。

毕竟这是一种全新的作物,大家都没有种过,就是有上面派下来的人教他们种,这一颗心也是七上八下的。

自打玉米出了苗,他们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晚上都睡不安稳,半夜了都还要往地里去看一看,确定苗子还好好的。

因为其实他们的身上也是有不小的压力的,哪怕有朝廷给他们的收入兜了底,可这毕竟关系着什么时候大恒能遍地是玉米这样的大事。

庄稼人的想法往往都很朴素——既然上面选了他们这些人来做,那就得做好了,才能对得起皇上和各位大人们的信任!

好在今年的田里风调雨顺,头一次见的玉米杆子也节节攀升,长势喜人。

等到了收获季啊,都不需要人提醒,各家各户就在田间地头拉了简易的棚子,每家至少留了一个人在田里守夜,就怕晚上有毛贼光顾。

在这样自发细致的呵护下,这些玉米也顺顺利利地迎来了成熟期。

“当家的,咱家的地是不是快收完了?”

田里,一个妇人一脚踩下一根玉米杆子,伸手揭开脸上的口罩,问道。

这么热的天,穿成这个样子来收玉米,实在是太煎熬了,即便是做熟了苦力的庄稼人也会觉得很难熬。

“对!收完这两排,还有南边的三分地,就都收完了。”

今天已经是采收的第三天了,熬到这个时候,确实让人有些扛不住。

现在看到了完工的希望,大家伙都高兴得不得了。

再看看眼前这密密麻麻的玉米杆子,都觉得眉清目秀了许多。

“成!那咱今天就一气儿地,把这些玉米全都摘了!赵大人说,玉米晒干了能存很久。”

“咱们几个趁着这几天天气好,赶紧把这些玉米都晒干了,好让大人们收进仓库,也能早点换了粮食,心里安稳。”

“没错,等会儿娘过来送饭的时候你先吃,吃完了再来换我。”

这会儿日头已经西斜,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不过他们这种赶着秋收的人是没有时间回家吃饭的,只能让家里人做好了送过来。

一般来说这个任务都是家里的老太太或者年纪不大的女娃来做,都是做不了太多苦力的,减去一些时间去做饭对速度的影响最小。

甚至有的家庭会为了赶时间,连饭都不在白天做,直接在家里弄些干粮肉食,一早带过来,中午和晚上随便对付一下。

这对夫妇家就是前者。

“行!我晓得了!”

妇人点了点头,也没跟自家男人客气,他们现在实在是累极,真的没有心思在这种事情上拉扯。

简单喘了两口气之后,夫妻俩又戴好了口罩,转头继续掰玉米。

他们抬头起来休息的时候,这块地里的玉米就剩的不多了,这会儿又闷头干起来,很快就把最后几排杆子给掰秃了,悉数踩到了地上。

这些杆子,还有到时候处理玉米的时候剥下来的玉米皮、玉米芯,朝廷都不会回收,就留给他们随便处置。

别看现在为了采收把杆子踩得死死的,回头肯定得老老实实地将它们再收起来晒干,回家里好好放着呢!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