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98)
最不要脸的是,这些人抢了地主的东西,却不自己带走,而是分给了附近的农奴。
这是赤裸裸的收买民心。
但即便他们知道这些写作土匪、读作大恒游击队的将士们是在玩赤裸裸的战略,也不可能像他们一样将地主的东西分给这些低贱的农奴。
因为本身他们的政权就是建立在奴隶制之上的,奴隶就是整个国家的底层,是毫无人权的存在。
而大大小小的地主们,才是高原达姆王朝掌握权力的基础。
一旦他们和地主们站到了对立面上,能不能收买农奴的心还不知道,失去地主们的支持是铁定的。
所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地主们被抢。
这倒不是他们愿意被抢。
这些“土匪”们骑着马,来去如风,指不定就突然从哪个犄角旮旯里面冒出来,抢了东西就跑。
就是当事人,想要迅速反应过来都不容易,更别说是鞭长莫及的其他人了。
分兵去支援吧?
又怕反倒是自己的大本营遭受袭击。
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就在他们内部产生了极其不好的影响——
凭什么我们被抢了,家产所剩无几,还要受你们这些人的奚落?
为什么只抢我们的,而放过了你们?
时间一长,原本就不真挚的感情,自然维持不下去。
高原达姆王朝分裂成了三个国家,分别是主战、主和和中立派领导的。
主战派对自身的势力很有自信,所以在瓜分地盘的时候,主动选择了和大恒接壤的部分。
而主和派宁可往相对荒芜一点的草场去,也不想要担心随时有可能打过来的大恒军队。
中立派就比较佛系了,你们先选,你们选好了地方,剩下的归我。
边境收到高原达姆王朝正在搞分裂活动的消息时已经是六月,守将命人确认消息的真实性,因为局势混乱,派去的人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才从混乱的场面中脱身,带回翔实的情报。
几经周折,这个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份了。
高原达姆王朝是肯定要打的。
这是满朝文武一致认同的决策。
单凭松州一事,双方之间已经是堪称不死不休的仇恨了。
只是既然他们自己已经先乱了起来,大恒这边反而可以相对省力一些。
一个拥有十万兵力的国家,和三个拥有三万三兵力的国家,战斗力差的绝对不是那一千个人。
和罗逢勾结的那位将军,正是主战派的主力军。
这算什么?
这是他们还没有准备两军对垒呢,对方就已经欻欻地砍掉了自己一条腿和一条胳膊。
纯属是给大恒这边降低副本难度了。
三个月的时间,高原上的内乱也基本上到了尾声,所以边关来信的同时也附上了守将的问询——
是否要趁着他们刚刚内乱结束,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的空挡,打他们一波大的?
高原气候恶劣,十一月以后天寒地冻,不宜出行。
如果要用兵的话,就得把分散出去扮演土匪的家伙们都召回来,整合兵力,最好是把主战派的这一锅给打残血了。
这样一来,大家也能过一个安生的年。
虽然大恒未来五年的时间里主张的是休养生息,但计划终究是计划,他们还没有死板到机会都已经摆在眼前了还不知道抓住的地步。
收到信的当晚,陆远平就在深夜召文武重臣,在中正殿商议了许久。
次日,代表着皇帝意志的信件就从京城送出,快马加鞭送往西境,命令边境守将召回在外将士,准备打仗。
就在信使出发后不久,兵部、工部、户部上下都动了起来,准备前线所需要的粮草和一应装备。
等到第一批的后勤供应送到西境,大军应该也已经整合完毕,双方正好可以保持统一的节奏,趁他病,要他命!
攻打高原这件事情最先收到消息的就是大臣们了,然后是京城的百姓们,发现了几个粮仓还有工部的异常动向。
十月初的报纸上,临时加塞了对高原用兵的消息。
还是那一点——让百姓们知道,他们在打谁,为什么要打,才能让大恒上下一心。
罗家人可是年初才刚刚批量问斩,菜市口的血据说到现在还有没清理干净的痕迹呢。
那么壮观的场面,再健忘的人也很难这么快就忘掉这件事。
自然,也不会忘了,是罗逢和高原那边勾结,才造成了松州鼠疫。
舆论,在这种百姓接受的信息量没有那么大的时代,真的是很好用的一种手段。
中原王朝打仗嘛,一向都喜欢讲究一个师出有名。
百姓们过日子就想要图一个安心,当发生的事情有太多都处于他们的知识盲区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时,心中就会惶恐。
而心中惶恐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也是最容易被鼓动的。
报纸的存在,是给了百姓们一个获得安全感的途径,朝廷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这些事情他们都能在报纸,和读报人的讨论中了解到。
当他们发现,朝廷和他们是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感受到安心。
当然了,这些都建立在,报纸这种相对官方的途径,说的都是真实在做的事情之上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陆执安一直都在致力于树立起报纸的好口碑的原因。
就像是这回出兵。
当年松州鼠疫这样的大事也是正儿八经的在报纸上占领过头版头条的,篇幅相当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