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397)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不过,虽然梅永言干的是在许多读书人看来都十分邋遢的事,可他脸上的笑容却无比的真实。

陆执安站在院门口思索间,梅永言抬起头来,就将杵在门口的他看了个正着。

一顿嘈杂之后,爷俩离了试验区。

梅永言已经换回了日常的衣服,和陆执安并肩走在书院里的小道上。

“以前啊,我只知道你弄了个书院,教学生们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一开始知道这个的时候我确实有点不高兴,毕竟我是学儒家出身的嘛。”

说到这里,梅永言自嘲地笑了一声。

说到底,还是他自己,被所谓的门户之见捆了个彻底,坐井观天而不自知。

他是什么时候开始对济民书院起了好奇心的呢?

大概是从水力开始被应用到大恒的方方面面吧,又或者可能是更早之前。

从那以后,他就开始留意济民书院的成果产出。

这些年济民书院弄出来的好东西着实不少,但几乎全都交给了朝廷,不计回报地用来改善民生。

唯独留下了一个全新的皂角方子,让整个书院不需要东宫拨款就能运营下去,还是在给朝廷减少负担。

那样的皂角方子,任何一个人拥有它都可以成为富甲一方的存在。

可是做出来它的那些姑娘们没有一个拒绝上交给书院,这原本完全可以成为她们未来安身立命的资本。“”

而济民书院上交的产出,又何止是一个皂角方子。

梅永言越是观察就越是心惊。

也是这个时候,他才明白了济民书院之所以叫这个名字的原因。

达则兼济天下

而这天下,处处是民。

所以,当梅永言彻底退休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来济民书院溜达溜达。

他想要看一看,为朝廷做出了那么多贡献的书院,是什么模样。

国子监与之相比,又差在了哪里?

后者不过是他作为前任国子监祭酒的一点攀比之心,但从内心来说,他对济民书院是真的服气。

当年刚回京的时候,梅永言就从陆远平的口中听到了那着名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很喜欢这句话,但对于是否有人能够终生践行,心中一直持有一种偏向否定的态度。

但当他看到济民书院新校区,伫立在校门内不远处的巨大石雕上雕刻的校训就是这横渠四句时。

莫名的,他就有一种感觉——

能够终生践行这四句话的人,国子监不会有,但济民书院,未必没有。

他开始像个普通的学生一样学习理化生基础,去研究最基础的实验。

耄耋之龄混迹在总角小儿之间,却总能和他们不分彼此。

他像是在这济民书院里面焕发出了新的人生。

“执安啊,这段日子我很开心。”

梅永言笑得很开怀。

“大恒有你,有书院的这群学生们,可保未来百年无忧。”

“虽然我不知道你是从哪里得来的那些新奇的知识,但能看得出来,这样成体系又十分庞杂的学识,绝不是一人之力可为,必定历经了数十上百年的磨砺,方能沉淀至此。”

“你将这些知识带到了大恒,足以让大恒在百年之内立于不败之地,但是你要明白一点——”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说到这里的时候,梅永言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万丈高楼平地起,但如果基础没有打好,倾塌只在一瞬之间。”

“所以,无论如何,你都一定要带着他们将基础给我打实了!”

“我相信你可以做到这一点。”

事实上,梅永言担心的基础也是陆执安一直在做的。

讲个地狱笑话——

陆执安是文科生。

他的理科水平仅仅停留在高二会考以及一些偏门奇葩但许多人都知道那些知识所在的平面上。

事实上,除了帮着大家夯实基础,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陆执安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一点东西可以教了。

最多最多也就是凭着记忆里的一些七零八碎帮学生们敲敲边鼓。

对比起某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的穿越者大佬们来说,实在是逊极了。

穿越这个秘密他谁都没有告诉,但这并不耽误他向梅永言承诺。

“师祖放心,执安记下了。”

第166章 后院起火

关于梅永言后来常住济民书院这件事,陆远平没有多说什么。

老人家那么大年纪了,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吗?

九月份除了梅永言告老还乡之外,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其实这件事还应该算是罗家系列案件的衍生产物了。

高原达姆王朝,在大恒边军连年的骚扰战术,以及他们内部并不和谐的环境中,终于把自己给玩儿崩了!

从边境传回来的消息,原本占据了整片高原的达姆王朝,现在分裂成了三个小国,各自为政,互相打得不可开交。

而导致他们分裂的导火索,就是罗逢通敌叛国这件事的暴露。

偌大的王朝,内部肯定是有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搞出鼠疫来的就是主战派。

原本因为这件事,两个国家就已经有隐约要上升成死仇关系的趋势。

高原虽然是一道相对天然的屏障,可这屏障不是无法突破的。

数年时间过去,西境换防的驻军轮番锻炼,已经有不少人能够适应高原生活了。

每当多一批人可以上高原,达姆王朝内部就会多出一股劫富济贫的土匪。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