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418)

作者:你的雕鸽 阅读记录

但只要这些玉米种子发下来了,天高皇帝远的,毁坏一些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这一点并不难猜,陆执安他们这些人自然不可能忽视。

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种原因导致的玉米种子折损,陆执安他们最近一直都在努力给推广方案打补丁。

虽然这些补丁肯定没有办法避免所有的损失,但至少能挽回一点是一点。

只要大体上执行下去了,以玉米的生命力,很快就会在大恒的土地上扎根。

护送玉米种子的队伍在年后就已经全部上路,目的地是最南端的队伍甚至在年前就已经出发。

而留在京城的半数种子,也已经圈定好了地方,只待时候一到,就可以种下。

除了春耕之外,今年的大恒还有一件要事——

高原达姆王朝的动乱局势已经渐渐平复,三足鼎立之势渐成。

如果任由他们彻底恢复过来,那么要不了多久,大恒西境就会再度遭受侵犯。

而如今紧邻大恒的那一股势力,就是当初高原达姆王朝的主战派。

他们所占据的地盘离大恒最近,生活环境也是十分的复杂,远没有另外两股势力的地盘适合生存。

所以短时间内双方必定会有一战。

既然这一战无法避免,那么是谁来发起这场战争就要看各自的考量了。

有松州的事情在前,大恒这边在面对他们的时候始终都是占理的,师出有名。

而且这几年大恒全面休养生息,虽然处理一些案子的时候免不了时局动荡吧,但那并没有太过影响到底层。

相反,百姓们的生活这几年是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又在报纸的助力下凝聚了民心。

对于大恒来说,这时候兴兵可以算得上是人和。

地利方面因为有高原气候的天险在,只能归属对方那边,但这些年边境的战士们也不是白练的,勉强可以把这部分的劣势弥补回来一半。

剩下的,就是天时了。

二月春耕,大恒的百姓们正忙,不适合调遣太多的壮丁到前线。

等到春耕过去,赶在秋收之前,打完这场仗其实是最理想的状态了。

不过战事这种东西,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

陆执安他们再三推算,也只能确保开始的时间。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时间刚刚进入二月份,各地就开始收到命令,分批向西部边境调送粮草。

大战,一触即发!

粮草已经开拔,但是对于这一战派谁坐镇,朝中大臣们众说纷纭。

大恒的武将其实不算太多,毕竟已经建国数十年,老一辈的战将都已经离世。

现下大恒武将中扛把子的镇国公孟信昭,其实也是当年的将二代。

这也算是王朝发展的规律了,随着国家越来越强盛,战事越来越少,能够让将士们磨炼自身的地方就越来越少。

于是也就越来越难以诞生名将。

现下大恒的将领们大多驻守四方,再加上各地驻军,和京畿守卫,除此之外就只有极少数孟信昭这样上了年纪的将领暂时赋闲在家了。

其实前些年他们还没有什么感觉,毕竟谁会没事儿盼着打仗啊?

但问题在于,武将们大多都是好动份子。

最近这些年大恒过得安稳是好事,对他们来说就有点难捱了。

坐不住啊!

好不容易大恒要动刀兵了,一群大老粗闻着味儿就来了。

对,这几天的早朝基本上也没有讨论别的事情,基本上就听他们几个吵架了。

偏偏他们一个个身体倍儿棒,嗓门儿响亮,中气十足,吵起架来那个阵仗啊……

陆执安每天下朝的时候都觉得自己脑瓜子嗡嗡的。

一个人选从二月吵到了三月,眼看着再不定下人选都不行了,陆远平也不听他们三岁小儿吵架了,直接拍板。

“秦蒙,你去!”

论军功,秦蒙其实不是这群将领中最出挑的。

但他有一个优点——身家清白。

和当初让他去查抄罗家是一样的缘由。

大恒需要更多的、没有乱七八糟关系的官员站在朝堂上。

而且这次秦蒙自知身后没有什么势力,八成抢不过他们,所以表现得很安静。

这就给了其他人一种错觉——

你们太吵了,我选个安静的。

定下人选之后可能有人回家品了品,发现了这一层考量。

但至少在朝上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反应过来。

甚至还觉得没有便宜了和自己抢的对头,自己就不算亏。

等到下朝之后,陛下都已经金口宣布了,他们就是不乐意,那也得老老实实地接了令。

不服?

憋着!

定下由秦蒙统领三军之后,整个京城都动了起来。

因为牵扯到高原作战,所以这次从京城调走的人手极少有前线作战部队,大部分都是负责后勤的队伍。

秦蒙带着自己的亲兵们一路轻车简从,很快就到了松州。

因为当年的那一场鼠疫,松州守军和百姓人数骤减。

这么多年下来,虽然又调来了一些守军,但愿意到松州城的百姓数量还是不多。

这就导致这座城比较空,也方便临时来的队伍在城中落脚。

而且,这里的人们对于高原达姆王朝的仇恨是最浓烈的,也是战意最强的。

根本不需要秦蒙动员,只要说明此战的目的,就会有无数的人为了复仇前赴后继。

秦蒙一到松州城就感受到了和其他地方军队截然不同的气氛。

因为粮草早早的就已经出发,所以松州城的守军也一早就已经接到了备战的指令。

上一篇: 摆烂殿下的冲喜上将军 下一篇: 六州歌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