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牌了,我明天登基(434)
“既然笑了,那一定是他也喜欢这个名字,等会儿我就让侍墨去跟爹说一声。”
穆安竹:……
她醒过来之后,绿茵就已经向她转述了昨晚他不知道的事情。
尤其是陆执安的那些“豪言壮语”。
什么“孩子就这几年好玩”“他没有反对,就是同意了”之类的。
明明平日里挺稳重的一个人,骤然跳脱起来实在是让人……不知所措。
不过小孩子自己本身就在命名权上没有什么发表意见的余地,而且这也确实是一个好名字,所以穆安竹虽然对陆执安的这个拍板理由无语,也没有阻止他。
陆执安又陪着穆安竹说了会儿话,用完午膳之后,就把小玉米留给她,离开了。
穆安竹要坐月子,他在那边她也不能好好休息。
而且他也是有政务要处理的。
“侍墨,把这个送到我爹那边。”
陆执安拿了一张纸,郑重写下了小玉米的大名,耐心等墨迹晾干之后,才折好、递给侍墨。
一刻钟后,陆远平在书房中看着纸上的三个大字。
“这小子,平时也没看出来,他还挺会取名啊!”
殊不知,此时的陆执安又写了一遍这仨字,盯着他们,面色古怪。
陆修齐,好像没毛病。
可是谐音,好像……路修齐?
第176章 嘴硬的梅永言
小玉米的提前出生是个不算糟糕的意外。
不过即便是与规划的时间相冲突,这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玉米的产量已经出来,来年全国种植玉米已是定数。
但是全国种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首当其冲的问题自然就是——如何将所有的玉米种发放到百姓手中。
大恒如今有一千余万接近两千万的人口,如果按照一人一亩地玉米种的标准来发放,那么这将会是一场工程量极其浩大的盛事。
发玉米种说简单也简单,但又不是那么的简单。
如何保质保量、不偷斤短两地让大家都拿到玉米粒,才是最大的难题。
毕竟现在又不像是前世,这种全国性的活动只要以身份证为凭证,就很容易能够辨别谁领了谁没领。
大恒倒是有一些颜料可以起到标记的作用。
但现在的颜料以各类矿石为主,草本染色为辅,无论是哪一种,都无法满足短时间内给两千万人做标记的标准。
而且颜料这种东西在人体上是有留色时间限制的。
再怎么难以清洗的颜料,在人体代谢功能之下,都只会慢慢地褪去。
能否在它们褪去之前完成发放工作,又是一个难题。
简而言之,都是问题。
好在济民书院送来了及时雨。
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竟然找到了一种新的颜料制作方式。
其实这次完全是巧合,陆执安也没有想过要把研究新颜料的任务交给书院的学生们,毕竟他连个思考方向都没有,只知道前世的时候学校里做黑板报的时候经常用一种丙什么的颜料。
怎么做的,现在的技术能不能做出来,成本又是多少,他一概不知。
这种他不了解的事情,他很少会选择插手。
然而事情就是那么巧,化学院的学生们在捣鼓石油的时候,分离出来了一种物质。
这种物质极大程度地保留了石油着色效果强的特点,偏偏又没了石油其他的特征。
原本大家伙都当这玩意儿是实验肥料,只等着这一阶段过去之后就处理掉。
没想到让满书院溜达的梅永言看到了。
说起来,梅永言早两年就已经告老还乡了,但是刚从庙堂之上退下来的时候,他往济民书院走了一遭。
这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小老头也是有点嘴硬,隔三差五地就说自己过不了多久就回乡。
等太子成婚后就回。
等太子有了孩子就回。
等孩子降生就回。
……
也不知老爷子眼下是不是正在思考新版的理由是什么。
或许,“等小皇孙抓周之后就回”,是一个很好的备选项?
说回颜料这件事上。
梅永言虽然不在朝堂之上,但如何分发玉米种子这件事其实在数月之前就已经开始讨论了,以他的人脉自然不会不知道。
所以,在发现了这个奇特的着色剂之后,他便带着一小份“实验废料”入宫了。
经太医反复试验核定,这“废料”对人体确实无害。
而学生们也在一遍遍的实验中确定,这玩意儿是真的不好洗啊……
他们把能想到的各种日常清洁用品、甚至是书院里面的化学试剂都尝试了一下,愣是最多只能洗去七成左右的颜色。
剩下的那三成,实在是无能为力。
或许真的有能够洗掉它的东西,但以他们这番排查力度来看,绝不是简单的事情。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自然界刚好有东西能把它洗掉,又能有多少人知晓、还能刚好遇到?
即便是世事机缘巧合,总归也不会有太多的人都有这份缘分。
当然了,同样很重要的一点——这种颜料虽然目前颜色单一,但制备程序并不复杂,造价也不高。
最后,以这种“废料”为标记颜料,来作为是否领过种子的标记,竟然成为了当下大恒最合适的方案。
有了合适的方案,还要安排分发的人手。
年初到各地种玉米的队伍已经经历过一次考验,剔除了不少有问题的人。
他们人虽然不算特别多,但稍微分下队,努努力还是能够完成这项任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