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226)
为首的小将放下手中的两条缰绳,躬身抱拳,低眉道:“请殿下登撵。”
在他身后,禁军层围中,四乘的车驾华丽无比。
靖宁却没动,说:“你抬起头来。”
小将握紧了拳头,慢慢抬眼看向对方,“卑职林远山,暂任禁军千户,奉命领军护送殿下前往北黎和亲。”
他的面容有一种绝望的平静,眼里却闪着赤诚的光。
靖宁与他相对,亦是无言。
荔园矜山,隔水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
“你说你要护送我去北黎。”她将宝册与金印交给身边的侍女,在朝阳下亭亭而立,问:“过燕岭,翻牙山,渡雩关,直到北黎王庭,不论途中出现何事,都绝对要完成使命?”
林远山闻言立时单膝跪下,垂头低眉,在铁甲碰撞的轻响里,毫不犹豫地回答:“卑职誓死护卫殿下。”
靖宁台着他的双臂将人扶起,而后退开一步,取下沉重的头冠,放到对方手里,“那就请你帮我抱着这顶头冠吧。”
林远山惊诧地看着她,见她头上只余一支固定发髻的素银钗。
她笑了笑,从他身旁走过,牵起云骓的缰绳,翻身上马。披风起落间,佩在腰间的“未展眉”精芒乍现。
而后打马扫视众人,朗声道:“和亲一事,利国利民,乃吾生之荣耀。然则和亲又如邦交,虽无刀剑,却也是无形的战场,所以本宫既是出嫁,也是出征!愿为我大宣守胜而战者,跟我来!”
清越之声犹如凤鸣,响遏行云。
禁军震动,齐齐高喝:“殿下威武!”
靖宁攥紧缰绳,驭马一往无前。
行至午门,送亲的正副使与众使团人员也已准备就绪,汇入队伍。
队伍从太庙前经过,大宣数十位先祖、贤臣、良将供奉于此,她边走边在心中祈祷。
列祖先贤在上,万请庇佑大宣千秋万代。
同一时刻,隔着数百重屋檐瓦墙的深巷里,忽地响起一声唢呐。
如同尖锐的石子被掷于镜面一般,打破了沉寂。
“一!二!起——”
粗犷雄浑的声音落下,八个汉子猛地发力,在越来越急的唢呐声里抬起灵柩。
晏尘水担着幡,领路在前。
巷子里聚集着许多人,几乎都是素白的布衣短打,不知是谁低低地哭起来,人群顷刻间便哭成一片。
有人高喊“不要阻碍了孟大人入土为安”,他们便又抹着眼泪互相挤着为出殡的队伍让路。
人群一路退到巷子外,大街上却也挤满了前来送葬的人,退无可退,便干脆不再后退,而是留在原地,纷纷伸出手来帮着扶棺。
除了抬棺者,没有人能一直跟着往前,但扶棺的手却没有少过。
以致那普通至极的棺椁仿佛变作了一艘船,在无数民众汇成的人海里漂流,跟着高高举起的白幡,从西城的僻巷漂流到宣京正中的玄武大街。
恰与另一支队伍相遇。
一方唢呐泫然欲泣,来路尽皆孝白。
一方锣鼓喧天嚣地,身后十里红妆。
王正玄皱眉,偏头吩咐禁军,“吉时不可误,让他们等等,先请公主出城。”
林远山心底既不愿去拦晏尘水他们,但又不愿耽搁己方,一时迟疑僵住。
王正玄见他没有动作,挑眉道:“怎么?林千户这还没出宣京,就想违抗圣旨,忤逆陛下?左右何在?速速去拦住他们!”
“王大人且慢。”靖宁叫住他们,叹道:“孟大人这一辈子跌跌撞撞,走得也寂寞,如今归了怀王山,就让他顺遂一回罢。”
她不理会对方的劝阻,出列对着百姓高声道,“怀王山尚远,前路不定,靖宁来为先生开道!”
随即打马前行几步,示意出丧队伍跟上。
“谢殿下仁心。”晏尘水面无表情地说完,举着丧幡带领队伍踏上玄武大街,百姓紧紧围着棺椁,将孟大人与禁军隔开。
烈日大光,唢呐不停,红衣白幡一道出了永定门。
隔街的屋脊上,贺长期停下脚步,将背着的人放下来。
“就到这儿,不好再出城了。”他说罢瞟了眼身边人的腿,确认无事,才和对方一齐看向汹涌出城的队伍。
贺今行听着不绝的恸哭,亦是哀伤。
“孟先生,六姑娘……”他望着高而厚的城墙,虽不能亲眼看见,却能想出这两人离京越来越远的模样。
长风吹动衣衫,他的神思飘至远方,不自禁地低声念了一句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089章 十一
人群散去,家门前重归寂寥。
孟氏拄着拐杖,看着送灵队伍离去的方向许久,才转身走回自己的家。
礼部的吏员们已拆掉灵棚,正撤去祭物,将桌椅摆设恢复原样。
明亮天光重又洒满这间一进的小院子,一砖一瓦都是往日的模样。
处理完毕,郎中带着下属告退,孟氏谢过他们,将人送出去,又在太阳底下站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要做什么。
贺今行与兄长到的时候,便见院门大开,院子里摆着几条长凳,上面挨挨摊着薄厚不一的书册。
而孟氏正从屋里抱着几本书出来,低声念叨:“……我把你们挪到外面晒太阳,不要急,每个都能晒,不要急……”
他叫了声“孟奶奶”,对方没反应,贺长期便屈指敲门,用了些力气。
老夫人这才惊魂似的看过来,慢了几拍,才扯出一点笑:“夏天要到啦,我把书都拿出来晒一晒。”
暮春正是晒书的好时节,贺今行知道孟大人有一屋子的书,便说:“您要晒哪些,我们帮您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