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州歌头(484)

作者:謜 阅读记录

“但剑门关遭此重创,损失那么多将士,绝不能轻轻放过。”与他同排的傅禹成惊讶地看他一眼,立刻反驳他,眼睛随即向上盯着皇帝,“陛下您看,这守关的,杀俘的,都是顾家人。大意轻敌,目无君上,全犯遍了,不知这顾穰生怎么带的兵,简直越老越活回去了。陛下,您可得好好问他的责、治他一治,免得日后又发生这样的事儿。”

明德帝揉着太阳穴,缓解头疼。

这底下三个臣子,一人一个意思,显然还没吵出共识。

崔连壁瞄了两眼,就说:“战火一起就难免伤亡,未丢关弃守,有什么可指责的,不怕人心寒?南越人的损失比我们只会重不会轻,至于他们留下的伤兵,不处理了,难不成还得好好地治伤供起来?”

他顿了顿,眼风扫过去,“当然,傅大人要是愿意把你自个儿的身家拿出来养俘,也不是不能商量。”

傅禹成先是哼了一声,然后端着袖子接了话:“我倒不知,崔大人什么时候和顾穰生关系这么好了,我这才说一句,就要出言维护。”

若是往常,崔连壁定有反话怼回去,但今日他不想在这事上与人争太多口舌。反正话都不是说给彼此听的,说出来就行了。

“崔大人言之有理。”裴孟檀微微叹道:“杀俘不祥,有伤天和人理,但木已成舟。我们牺牲将士如此多,更要厚恤优待。”

抚恤是应该的,无人反对,或者说有意见也不会在此时提出。至于负责拨款的户部尚书,依旧脊背微佝,八风不动。他上朝一贯如此,非点名到他,甭想听到他一句话。

明德帝重重敲了一下额角,语气变得危险起来,“裴卿说得对,就先这么办吧。”

他给顺喜递了个眼神。大太监即刻高宣退朝,不给群臣出言挽留的机会,仪仗便动作起来。

朝臣们争论在意的点都没个结果,多少都觉得这朝会开得有些虎头蛇尾。但陛下今年以来频频如此,底下各种猜测不少,众臣也习惯了。

不少人注意着秦相爷自上朝以来也没怎么开过口,一散朝就围上去,问相爷怎么看。

“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其他的,等南越使臣来了再说不迟。”

秦毓章平平地回答,目视前方大步离开。众人云里雾里地想要再问清楚些,但还没有谁敢没眼色到挡他的路。

一片朱紫袍服如云流动,迎着风怪冷的,都把手揣进袖里。

皇城已进入深秋。

这厢顺喜扶着明德帝回崇华殿,低声道:“奴婢已将小李太医召来,陛下再忍一忍。”

身穿太医院服的女医候在殿内,药童提着药箱站在她身后。两人来得急,虽擦掉了脸上汗水,身上仍冒着热气。

明德帝略略抬手,示意他们不必多礼。顺喜和小太监先一步布置好炕榻,皇帝被伺候着倚上榻,就靠着竹蕈丝枕闭了眼。

青姜一看,先叫顺喜为陛下敷了块冰帕在额上;内侍送上预备好的清水和药酒,药童铺开针包,她净了手就取针淬火。

整座内殿都静悄悄的,殿外有鸟雀飞来也被及时赶走。

直到青姜从皇帝额头上取出最后一枚金针,结束此次施针,满殿伺候的人才仿佛活过来一般,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吸。

女医一来就命人熬下的药,此时正好端上来。

明德帝喝尽一碗,漱了口,脸色已经十分和缓,问:“你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

他的头疾自开年以来越发厉害,贬斥了几名太医,又砍了几个进献丹方秘术的道士以后,院正李太医推举了他的徒弟上来。

这名唤青姜的女医,本是负责为后宫娘娘们请脉。但她一手金针刺穴配以独门药方,不仅能立时遏制皇帝的头疼,还能延缓下一次发作的时间。皇帝就把人叫过来听用。

青姜跪地谢恩,然后说:“不敢欺瞒陛下,这方子并非我一人所制。多亏了傅二小姐无私相助,才能调配出。”

“傅二?”明德帝微微偏头。

顺喜一面为他擦手,一面低声解释:“就是傅尚书府上的嫡小姐,名唤傅景书,和秦相爷的公子结亲的那位。”

“秦毓章眼光倒是不错。不过傅禹成那脑满肠肥的,还能有个这么聪明的姑娘?”明德帝倒是头一回听说,来了点兴趣:“她这名字也有意思,可是日悬上京之‘景’?”

“正是。”青姜回道:“二小姐医术不在臣之下,只因身有腿疾,才多受掣肘。若能得陛下恩赏肯定,她一定很开心。”

傅二小姐帮她许多,是很好的人,她不想埋没她的功劳。

“腿疾?那可惜了。”然而皇帝却只是摇头惋惜,叫顺喜备了些金银玉器赐下。

青姜有心为傅景书请赏,但帝王威严在上,她犹豫片刻,大总管就明示她领赏退下。

人走了,明德帝才心有余悸地摸了摸头,“多亏有这女医,朕才勉强觉得自己还能多活几年。”

顺喜正捧一盘点心过来,闻言“嗳”了声,“您可别这么说,您是万岁爷,要活万万岁的。等奴婢投胎转世了,还来伺候您。”

“你这老货,这辈子还没累够?下辈子投个好胎,做个闲散富家翁罢。”明德帝拈了块点心,“想来女医立足不易,叫李院正多关照些。那些脑子不在正事的,直接申斥,贬了也行。”

“是。”顺喜放下瓷盘时顺势揩了下眼角,“陛下仁心,要奴婢说,您身边儿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去处。”

皇帝哈哈大笑,笑够了说:“好了好了,去叫崔连壁过来。”

上一篇: 摊牌了,我明天登基 下一篇: 将醉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