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头(879)
黎肆想想也是,现在拒领晚上就得被问罪,不如先装作出任务拖着,他转身往外走,“我去召集其他兄弟。”
“别了吧,那哥几个和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没必要搭上人家。”陆双楼叫住他,“我一个人去就行。”
黎肆说:“别啊,任务牌送到我手里,密报我也看了,怎么想都跑不脱。还是让我跟你一起去吧,我一个人留下来总觉得不安全。”
“随你便。反正我话说在前头了,日后你是生是死都不关我的事。”陆双楼抓起外衣套上。
“谁活得久还不一定呢。”黎肆翻个白眼,跟他一块儿去拿行头。
驻地路径曲曲折折,一进又一进的庭院里大都植有桐树。满树叶子开始发黄,在夜与灯的掩映下里显出几分颓败的迹象,叫人心情也十分不好。
但要想及时拦住目标,就得立刻出发连夜去找。
两人打马往安华门,街道寂寥,迎面忽然拐出一骑,呼吸间就与他们错身而过。
陆双楼敏锐地回头看了一眼,只见那骑手腰后别一支信筒,筒里插着红羽,背甲上一个大大的“荼”字。
荼……荼州?他注目片刻道:“往皇城去?”
“大概是地方上出了什么要紧的大事,要直达天听吧。”黎肆也看出那塘骑身份,“眼下你就算感兴趣,咱们也没时间去跟。”
漆吾卫探听消息乃家常便饭,只是顶头那片天本不该窥视,然而不知何时,这个规矩就已被打破。
陆双楼不再耽搁时间,一夹马腹加快了速度。
既然不得不去,那就尽快早去早回,绝不能离京太久。
第319章 六十二
二更天,浓云蔽月,人畜俱静。
抱朴殿道场里,檀香缭绕,明德帝已打坐冥想许久。
他睡眠愈少,精神却没有因此颓靡,身体也没有因此衰败。
传太医来诊,除却宿疾,并无异常。
传钦天监监正来卜卦求解,一连三卦皆上吉,解曰,此或是得道之相。
明德帝大喜,命监正将供奉在三清殿中的檀香取回,辅佐入道。
再做修行,便时常如登玉京,似有仙人抚顶。譬如此刻,飘飘然仿若将临羽化……
却忽听一道急促尖细的声音响起,“陛下,宁西路八百里急报!”
幻境轰然坍塌,明德帝倏地睁开眼。
顺喜即刻传塘骑觐见——
荼州安县爆发民乱,总督府命荼州卫镇压,却没想到仅仅几日,数百乱民就发展至数千上万,足以与卫军抗衡。其后乱贼四处流窜,搅动周边州县,蛊惑百姓反对官府,闹得整个荼州不安,骊州与朔州亦被波及……仅凭荼州一卫实难支应,故总督府欲调遣骊州卫与朔州卫入荼州,合力剿灭反贼,请陛下允准。
急报之后还有一封请罪的奏表,明德帝看了个开头便扔到地上,喝道:“岂有此理!”
顺喜赶忙劝慰:“陛下息怒,莫气损了道心。”
明德帝按住心口,沉着脸道:“有这些人在,朕何时才能得道,啊?真是肆意妄为,胆大包天!”
顺喜一时分不清他骂的是谁,不好随意再劝,只悄没声地送上参茶。
待他再弯腰把奏折捡起来,明德帝恢复了平静,说:“立刻让崔连壁和盛环颂来见朕。”
顺喜应声而去,刚刚走到前殿,便听见陛下喊了一声“陈林”。
每隔两日,漆吾卫统领就会亲自为陛下值夜。
明德帝看起来十分信任这把刀,示意他拿急报去看,然后吩咐:“你去一趟荼州,朕要知道荼州这两个月发生的每一件事。”
陈林一听,就知皇帝想让自己去查。他近来并没有离京的打算,任务突如其来,真有些让人恼火。
这短暂的迟疑让明德帝皱眉:“怎么,你不能去?”
陈林躬身答:“奏报如此遮遮掩掩,写奏报的人难免有不可告人之心、难以示人之举,细推下去,就有糊弄、蒙骗陛下之嫌。所以属下在想,到了宁西之后,该怎么对待申时弼申总督合适。”
明德帝冷哼一声,算是默认了他的猜测。
多年主从,陈林知道自己不能再表露出半点犹豫,便恭敬地告退。
与此同时,顺喜打发了两个内侍,走东华门出宫,去传召崔连壁和盛环颂。
一个时辰后,圣旨便星夜发向宁西路治所在的骊州。
抱朴殿里的灯火仍然未熄,照彻长夜。
晨间,贺今行来送奏本,内侍却说陛下才将歇下。一问,方知出了如此大事。
回到通政司,他便交代郑雨兴,这段时日多注意宁西路那边送来的呈子,优先处理。
郑雨兴也看到了上峰带回存档的那封急报,惊讶之余疑惑道:“说是民乱,但总不能凭空就乱起来了吧?何时何地何人何因,这些都语焉不详,只管请兵?”
若非落款是宁西路总督申时弼的大印,他真会怀疑这奏报是个新进文书写的。
贺今行思索道:“他说荼州卫啃不动乱民,大概已遭败绩。一般而言,普通百姓就算人数占几倍优势,也难与官军对碰。除非他们也拥有武器、铠甲,对官军作风熟悉,所以才能精准打击。”
郑雨兴还是不解:“他们哪儿能有那么多武器与州卫相比?大宣律严禁私造武器,要真有人造得出,还藏得住,那简直比工部的攻城作还厉害——等等,荼州确实有一所攻城作——几个月前陛下才因他们制造武器得力而奖赏他们。”
他神情扭曲了一瞬,仿佛看到了什么极其恐怖的东西,压低声音:“不会就是从这里开始乱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