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293)

作者: 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吕布见那礼单老长,晚间忍不住道,“神悦对诸葛家,还真是另眼相看吶!”

他不会忘记,神悦有多喜爱孔明小郎君。

虽然他也喜爱,可这并不妨碍他心里酸溜溜的。

张祯笑道,“诸葛氏一门俊才,当然得对他家好些。”

你个土着,不会理解后世给“诸葛”这个姓氏加的滤镜。

诸葛,仿佛就是智慧的化身。

吕布:“呵呵,不是看在孔明的份上?”

张祯微笑,“大将军,礼单署名,我也加了你。”

吕布立刻晴空万里,心花怒放,“加得好!”

看到他们的名字排在一起,孔明应当知道是什么意思。

天下人都应当知道。

张祯见自己轻而易举哄好他,心里也自得意。

礼送得这么重,还有一个原因,庞家日子较为清贫。

庞德公此人,你说他淡泊名利吧,他隐居隐得士林皆知,世家子弟都以得他一两句评语为荣。

你说他沽名钓誉吧,人家还真不是,刘表亲自上门去请,他都不愿出山,一辈子没有进过城府。

最后以采药为托辞,隐居于鹿门山,再不现世。

诸葛亮后来隐居于南阳,大约也是受了他的启发。

只不过,诸葛亮一腔抱负,隐居只是种手段,如同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也不能说他境界没有庞德公高,一入世,一避世,入世渡苍生,避世渡自己,各有选择。

但若身为庞德公的妻儿子女,估计会感觉比较累。

因为要耕田种地。

庞德公自己不闲着,以耕作为业,妻儿子女也得下田。

他还时常去与好友司马徽、侄子庞统等聚会,谈天说地,纵情山水,欢乐得很。

田地里的活儿谁干呢?

自然是妻儿子女。

他儿子庞山民可能不喜欢隐居生活,若干年后,当了曹魏的黄门吏部郎。

诸葛暄嫁过去,只怕也得跟着干活。

又是隐居岛上,物质方面肯定很匮乏。

张祯就想多送她些东西,好让她手头宽裕一点。

这些细节,就不用说给吕布听了。

诸葛家收到她送的贺礼,有多感动,也不用多言。

忙完这件事,张祯又专注于《汉寿战疫记》。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因内容不多,很快就完成了。

她令人快马加鞭,送去襄阳给刘表过目。

还说他如果有补充,可增减添加。

第三部分正在紧锣密鼓的编撰着,负责口述的医者,以及负责书写的幕僚,全都精神振奋,不知疲倦。

别院的十名重症患者,也在陆续康复。

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刺杀。

张祯已经想好,若是他们离开汉寿时,刺杀还没影儿,那就只能让吕凤仙找人伪造了。

没办法,别人不配合,也得自力更生。

跟她一样焦急于刺杀之事的,还有蔡夫人。

刺客早已派出,却迟迟无信,急得她坐卧不安。

还不敢让夫君和兄弟看出来,甚是难熬。

这日去服侍刘表时,见他又在看张祯送来的文稿,表情极其复杂,不由笑道,“算她识相,没有贪昧隐瞒夫君的功劳!”

刘表放下文稿,长叹一声,“夫人以为这是好事儿?”

蔡夫人:“......难道是坏事儿?”

刘表:“倒也不算坏。”

蔡夫人被他弄懵了,“那这究竟是什么事儿?”

刘表带几分欣赏,也带几分厌恶,神情莫测地道,“张神悦心思狡诈,故意把我架到高台上。”

试想,张神悦在书中这般夸赞他,称他心怀百姓、忠勇仁义、高风亮节,那他还好意思说她的坏话么?

只要说一句,就会被人议论心胸狭窄,以怨报德。

士民们会怎么说,他不用想都知道。

“明明是他刘景升算计在先,陷张神悦于大疫之地,张神悦不计前嫌,宣扬他的功劳,还大方地称赞他。他却睚眦必报,怀恨在心,为一己之私诋毁张神悦,真是人品低劣啊!”

......

他能在荆州立足,凭的一是宗室身份,二是名士声誉。

声誉要是没了,位置就不稳。

所以张神悦可恨,抓住了他的软肋。

但要说他十分恼火,那也没有。

看张神悦的意思,这所谓的《汉寿战疫记》将颁行天下,那么他的仁德之名,也将传遍天下。

还能留传后世。

他施放瘟疫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时光会逝去,而他的名字闪耀千古,千百年后还被人传颂。

前提是不跟张神悦翻脸。

否则就是另一种情形,会从高台上摔下来,摔得身败名裂。

再想到诸葛玄、诸葛亮之前的那番话语......

唉,罢了,罢了!

税赋该纳便纳,他认命了。

但效仿袁本初万万不能,他舍不得荆州,愿为朝廷镇守此地。

等他老去那日,还要荐儿子为荆州牧。

......到底是长子还是次子呢?

嗯,不急于这一会儿,往后再考虑罢。

第271章 既然大家畏惧的都是吕布,那何不一并刺杀?

刘表做出决定,感觉整个人都松快了,胸也没之前那么闷。

却见夫人愣愣地坐在一旁,面色忧愁。

不禁心下一软,暗想这段时日,累她跟着提心吊胆。

拍拍她的手,笑道,“夫人莫忧,不会再出事了。”

这后妻花容月貌,娇憨可人,他向来宠爱。

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她,还说,“待他们回来经过襄阳时,为夫要设宴款待,劳夫人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