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340)
蔡琰:“依律?也就是说,要以法规管控?”
说着想起,她和父亲的诗经封面上,左侧下方确实有“乙亥年二月二十零零零零壹”的字样。
这,难道就是神悦所说的书号?
因为是第一批,所以末尾是壹?
张祯:“没错。两位意下如何?”
蔡邕捋须道,“神悦想得周全,理当如此!”
张祯起身一礼,“那便劳烦外叔祖!”
由蔡邕这位文坛领袖来负责此事,再合适不过。
蔡邕急着回去理出章程,立时带着女儿告辞。
吕布全程陪同,但并不多话,此时才道,“蔡氏纯良。”
张祯:“是呀!”
外叔祖和姨母确实纯良。
但她还是想说,跟文和一比,大多数人都纯良。
印刷术之事,半个月前她就跟陈宫、贾诩等人说了。
陈宫欣喜,贾诩的第一反应是垄断。
还近乎亢奋地道,“有此神技,往后天下人读什么学什么,都由咱们来决定!神悦,这比焚书坑儒可强多了!”
张祯谢他将自己与始皇陛下相提并论。
但焚书坑儒什么鬼?
不得不打断他,“文和先生,这技艺保密不了,只要有心,很快就能学去。”
她明白贾诩的意思,是想借此洗脑民众,甚至掌天下喉舌。
可印刷术真的无法垄断。
华夏人很聪明,一样新事物只要问世,就会有人去琢磨。
哪怕学不了活字印刷,也能学雕版印刷。
所以文和就别做梦了。
他们唯一能做的,是掌握印书的审核权。
抢在世族学会印刷术之前,树立起一个概念,朝廷允许你印,你才能印,否则印出来也是非法的、廉价的。
贾诩仔细一想,也只能大叹可惜。
今日蔡氏父女亲眼看到印刷过程,也没往阴谋或利益上去想,因而吕布赞他们纯良。
并且发自内心地想着,人与人真的不一样。
蔡邕速度很快,没几日就拿出了审核书籍的初步章程,又来与张祯商讨。
等他们确定设立印审司,规范好职权,调派好人员之后,三月十七也到了。
立后大典如期举行,盛大而隆重。
但大婚之后的刘协,也并没有收拢政权的意思,依然是张祯和吕布独揽大权,朝廷诸公负责具体实施。
刘协做得最多的事是用印。
之前盖的是普通印章,现在是玉玺。
盖得很快乐,毫无怨言。
张祯觉得,这样的小皇帝才可爱。
第307章 曹叔真是个好人
大将军府的印制工坊,除了印张祯挑选出来的先人贤文,也接私人订制。
但这时代的人还没这概念。
于是张祯主动出击,给曹操去了封信。
信里简略说明印刷术一事,并附上印好的《诗经》和《说文解字》各十本,邀请曹操印制自己的作品集,以宣扬德思、教化子弟。
价格优惠,无论曹操有多少作品,她都只收一两银子一本,还免费提供所用纸张、免费排列版面。
一千本起印。
信送出去,张祯就等着收钱。
吕布见她信心满满的样子,自己也跟着乐。
又怕她受打击,不得不提醒道,“神悦,老曹不傻。非但不傻,还挺奸猾。”
张祯:“我知道!”
曹老板是什么样的人,看过三国的都知道。
吕布委婉地道,“一两银子印一本书,有些贵。”
有这一两银子,老曹能找人抄十本二十本。
张祯笑着摇头,“大将军,你不懂。”
手抄本和印制本,那能一样吗?
对于某些秘而不宣的传承来说,也许手抄本更珍贵。
但要是想装哗立人设,当然是统一规制的印制本更合适。
吕布半信半疑,“老曹真会花钱干这蠢事儿?”
张祯一本正经地纠正道,“这怎么会是蠢事呢?分明是雅事!”
自古以来,有点文才的华夏掌权者,都喜欢着书立言、教化众生。
无论效果怎样,都能从中得到一种有别于权势的乐趣。
印刷术,能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
何况曹操确实文采斐然,才华横溢。
张祯假设自己是他,都按捺不住出个作品集的冲动。
吕布没想法,是因为没这方面的天赋。
半点都没有。
没多久,曹操的信使到了。
信的开头,狠狠夸奖了印刷术,夸张地赞其不下于仓颉造字、蔡侯制纸,必将泽被苍生。
接着,十分谦虚地表示自己才疏学浅,偶有几篇诗文,也只是自家欣赏,若是印制成册、广为扩散,落到世人眼里,岂不贻笑大方?
最后说要印三千册。
内容共有二十五篇,包括观沧海、蒿里行、薤露行等等,大部分张祯都没见过。
而张祯见过的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等还没有出现,也许要几年后他才能写出来。
费用付的是金不是银,满满五匣子,约合三千五百两。
多出来的五百两,是纸张的价钱。
曹操说了,他虽然穷,也不能让神悦侄女儿吃亏。
张祯感叹道,“曹叔真是个好人!”
吕布:“......曹叔?”
他还不知道,上次北征前,张祯给曹操的信中就称其为叔。
张祯横他一眼,“曹操与我姨母同辈,叫他一声叔怎么了?”
给钱还这么大方,而且文采卓越,是个好叔父。
吕布:“......他也不算好人!”
张祯反问,“怎么不算呢?”
吕布无语。
有曹操开了个好头,张祯又不经意间将此事泄露给刘表和袁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