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她在东汉末年装神弄鬼(342)

作者: 一品红楼 阅读记录

张祯豪迈地一挥手,“如你们所见!”

高顺难以理解,“有钱人这么多?这么傻?”

不管怎么想,他都想不通,怎么会有人花钱印书?

这印出来的书不当吃不当穿,有什么用?

若说是留着传家,抄一两本就够了呀!

印一千多本?真是有钱烧的!

张祯被他逗笑了,“哈哈,是啊!”

不过有钱人可不傻,有些是为子孙后代长远计,有些纯粹图个精神上的享受。

陈宫:“......神悦,真是印书挣的?”

张祯嗔道,“公台叔,你不是早就知道了,还能骗你不成?”

陈宫默然。

是,印书这事儿,他早就知道了,有几家还是他亲自洽谈的,费用也是他收的。

可他从没想过,积累起来竟然有这么多!

他原以为,最多能挣到几万两。

这成山成谷的,完全出乎他的预料。

吕布也是惊叹,“没想到啊,印书来钱这般快!”

上次打冀州,收获比这还少一些。

神悦真是生财有道。

贾诩震惊过后,目光闪烁地道,“神悦,起印的数量,是否适当放低一些?”

神悦坚持一千本起印,然而据他所知,有好些人也想印,只是资财有限,只能印几十、几百本。

若是放低,必然趋之若鹜。

几十、几百两是少了点,但积少成多,也将是个庞大的数字。

张祯断然否定,“不能放低。文和叔,咱们只挣有钱人的钱。”

她明白贾诩的意思,也知道如果按他说的做,大小富豪都会一网打尽,挣的会更多。

但她不愿。

从一开始,她想的就是将私人订制打造成这个时代的奢侈品。

贾诩也不坚持,微微一笑,“神悦厚道。”

厚道的神悦,才这么得人心。

又玩笑般道,“你带我们来看这金山银山,难不成是为了炫耀?”

张祯也笑,“本人略施小计,就挣回几个库房,不能炫耀么?”

吕布大笑出声,“能!不如传伶人歌舞一番,以作庆贺!”

张祯:“......不必!”

有时候她都搞不清楚,吕凤仙究竟是捧场还是拆台。

顿了顿,“首先是炫耀,其次......”

高顺:“其次是什么?”

无论神悦要做什么,他都支持。

张祯:“粮食要长得好,光有好的种子不够,还得有好的肥料。这一点,我想诸位都知道。”

高顺:“......知道。”

就算以前不知道,也在她耳濡目染之下知道了。

但在满地金银中忽然说起这个,意欲何为?

张祯清澈的眼眸中透露出野心,“我想制作肥料。”

粮种持续培育着,现在弱的那一环是肥料。

陈宫不解,“你不是已经在制了么?”

他刚到大将军府的时候,就见她忙于农事,整天琢磨着培育粮种、制作农肥。

还说能种出亩产七百斤的稻谷。

现在虽然还没达到七百斤,已经算丰产了。

农肥也有很多种类,方子都卖了一些给关中豪族。

张祯:“不够!我想制很多很多!”

陈宫:“具体是多少?”

张祯:“足够天下农夫使用!”

陈宫:......

高顺匪夷所思,“这可能么?!”

他虽然不通稼穑,也知此事比登天还难。

吕布和贾诩也是面色凝重,觉得不太可能。

张祯早已深思熟虑过,平静地道,“这事儿看着难,其实只是有些麻烦,努把力还是能做到。”

她想做化肥,可惜是个化学渣。

也没有必需的各种设施,实在做不出,只能在天然肥上打主意。

此前她给出的肥料方子,主要是碳铵肥、硫酸铵肥、粪丹三类。

都不难做,在课农司的教导下,普通农夫也能制成。

难的是原料。

以及制作出来的肥料质量不一,有的很好,有的很差,白费了原料和时间。

所以,她想在臣服朝廷的各县,都设置一个肥料厂,隶属课农司,专职制作肥料。

不是教农夫做,而是直接做出来,再由课农司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农夫。

农夫就专职种地,不用费时费力地去做肥料。

而制作肥料所需的鲜牛粪、羊粪、鸡粪、人粪尿、麻饼、豆饼等农副产品,由肥料厂在当地收购。

如果还不够,就自己去深山老林里找鸟粪、腐殖土。

也可以雇佣当地百姓去找,方法多样。

所有制作好的肥料,统一用麻袋包装。

听到这里,陈宫心念一动,“麻袋?”

张祯:“对,麻袋!”

包装一致,以显出规范。

陈宫:“那岂不是说,会需要很多麻?”

张祯:“没错,种麻的人家,可以多一笔收入。”

甚至可能形成产业。

高顺经常处理杂务,一眼看出问题的关键,“肥料厂定然也需要很多人,人从哪儿来?”

农夫要种地,流民她也分了田,哪还有闲人?

张祯一笑,“这正是我跟诸位商议的原因。”

吕布本在她身后,这时走到她面前,让她更好地看到自己。

沉声道,“神悦你说。”

张祯:“军中的老、弱、病、残,都可分批下到肥料厂!”

打一次仗收一次兵,收一次兵打一次仗。

现在的大汉朝廷,兵员已经越打越多了。

但裁兵是不可能的,裁了大家都没安全感。

解决的办法,主要是让队伍就地屯田。

从中扒拉一批去制作肥料,张祯认为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