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好养猫(117)
猫儿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喵喵喵的也叫得很欢乐。
繁忙的日子仍在继续。
许念把曲莲抱到膝盖上,梳掉半筐的长毛,剪去脚趾缝里的杂毛。
曲莲:“(≧w≦)”
“今天我们去见陆行首。”许念道,“我要和他谈一笔大的生意。”
正是这时,巨鹰飞过长空,盘旋在他们的院子上方。
他要找陆三生。
陆三生也要找他。
“许二哥。”小石头拿着纸条敲开房门,“雪儿传的信。”
许念接来,只见这张信纸既没有人家,也没有价格,只有一个地址——马龟山官窑。
曲莲舔了舔修过毛之后崭新的爪子。
——“这是什么意思?”
许念道:“意思是如果办成这件事,我们从此便能在御街有立足之地。”
小石头道:“真的吗?”
许念点了点头,当即出门,随雪儿去见陆三生。
挂印拖枪(上)
从甘泉坊走到珠子市, 市河便会流经一个“之”字形的弯段,弯段后头是朝天门牌坊。
朝天门牌坊再往南方远眺,即可看见凤凰山脚下正在修建之中的庞大宫城。
雪儿展开巨翅,由西到东飞过朝天门。
许念在此地站了片刻, 跟上雪儿, 穿过茶肆云集的望仙桥, 经狮子巷来到羊市以南的新门瓦。
笛音响起。
雪儿长啸一声, 落在一座飞桥之上。
陆三生收起笛子,走到栏杆边,往雪儿的喙里喂了块生肉。
——“文若, 你从楼梯走。”
曲莲爬树窜到二楼,蹲在过道里等许念。
陆三生笑了笑,打招呼道:“真是未见许二郎,先见其尺玉。”
许念跟着走上楼梯, 交手道:“陆行首找我不知是为何事?”
陆三生侧过身, 挥袖相请。
一家瓷器铺开在此处。
陆三生说是借此地说事, 与店主无关。
货架上的瓷器琳琅满目。
碗、盘、盆、碟、盏、壶、罐、渣斗等日常用品应有尽有,也有纹案精美的花瓶和香炉。
许念注意到这家瓷器表面大多用的是淡青色的釉。
“这户人家是自己烧瓷, 师从马龟山官窑匠人。”陆三生简单地介绍了一两句, 引许念走到屏风之后, “今日找你来, 便是为一件瓷器。”
许念驻足。
屏风之后摆着一个猫形瓷枕。
瓷枕长大约一尺, 遍布细小冰裂纹开片,形态惟妙惟肖。猫儿的双目炯炯有神,揣着一只前爪, 显得俏皮可爱,釉色饰成白毛黑斑, 是只“挂印拖枪”。
古时枕头都是石块制作的,后来才用木、玉、铜、竹、瓷等材料。因为瓷器精美易碎,枕之令人提心吊胆,很难睡熟,所以当朝文人雅士都喜欢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保持警醒。
许念伸手触摸了一下,瓷枕表面光滑如玉。
当他摸到瓷猫背部的黑印时,眼前忽然闪过一缕红光。
——“嗯?”
许念和曲莲同时看向窗外。
他们感到了一个距离较远的灵愿。
灵愿不在瓷枕上,而在烧制瓷枕的窑洞附近,因为较远,所以一时还弄不清方位。
陆三生见状问道:“怎么,难道许二郎路上见过这个瓷枕?”
许念回过神,摆了摆手:“没有,只是我馆中也有一只猫与之相似,因而走神。”
陆三生道:“一个月前,临安城里就出现了这种猫形瓷枕,现在各瓦子暗中都有售卖。”
许念笑道:“陆行首听说过包孝肃的故事吗?”
陆三生道:“只是略知一二。”
许念绕着这只猫形枕走步,侃侃道来:“曾有那么一说……”
猫儿原是海中的神,执掌阴间,却因贪赃枉法下了狱。后来玉皇大帝令包公审问此案,包公见它诚心悔过,把它点化变成一只瓷枕。白天,包公在阳间审案,晚上便枕着这只猫去阴间判案。汴京之人从此开始流行用瓷猫枕,画成挂印拖枪的毛色是为驱赶黑白无常,保佑平安。
曲莲趴在瓷枕上,一边听故事,一边打呼噜。
别的它不管,只是这瓷枕冰冰凉凉的,孵着很舒爽。
陆三生眼中流光:“看来我找你是找对人了。”
许念道:“陆行首,我说这么多的意思就是这猫儿枕很常见,何必要暗中售卖?”
陆三生道:“问得好,请听我仔细说来。”
许念道:“好。”
陆三生双手握住瓷枕的两头,想把瓷枕搬起来。
曲莲摆了一下尾巴,不挪位置。
陆三生会心一笑,从怀中掏出一根鹰羽,在曲莲鼻尖挠痒痒。
曲莲打了个喷嚏。
瓷器表面很光滑,它一个不留神就滑到旁边去。
等它爬起来,瓷枕已经被陆三生搬走。
——“喵?”
曲莲感到很委屈,跑到许念面前扒拉他的袖子。
“成年猫了啊。”许念微笑,摸了摸猫头,“回头给你买一个,别闹。”
陆三生当着他们的面把瓷枕翻过来,露出底座的刻款。
刻款是两个字——马龟窑。
陆三生指道:“这就是问题所在。”
许念道:“之前略有耳闻,马龟窑是临安境内最出名的瓷窑,行首说它有问题,莫非它是件赝品?”
陆三生道:“不错。”
瓷枕又被摆回原位。
只是这时再看,眼光要比初见之时更加挑剔。
这批瓷枕的开片有缺陷,釉面吸烟变色,看起来略显灰暗。
陆三生道:“这间瓷器铺的主人说,从马龟窑里按正规的工序烧出来的器件绝不会出现这样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