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好养猫(67)
——“客官, 这脱骨神仙鸡是用荷叶包住鸡放到当地海盐中烤制,烤出来的鸡外外表焦黄,内里鲜嫩多汁,只要轻轻一拨鸡肉和骨头就能分离, 固有此名。”
小二剥开荷叶露出热气腾腾的鸡肉。
人和猫都饿了, 抱着鸡肉大快朵颐。
许念等大家吃饱, 拿出些周坊主送的茶饼让店家沏来喝, 然后让小石头带鸳鸯去楼上客房,留下曲莲和小猫开始聊正事。
夜色渐浓。
小桥流水的两岸亮起灯光,歌女唱曲隐隐可闻。
街巷中来往着谈生意谈时政谈风花雪月的人。
小孩跑过长街——小报!卖小报!
小猫看了一眼窗外:“咪咪咪咪咪。”
许念道:“曲莲, 鸡你也吃了,可以把白大人的话说出来了。”
曲莲:“喵。”
白骁出身钱塘白氏,受宗大人之命远赴东京协助守城。
得知朝廷不会再把都城迁回开封之后,他协助疏散城中百姓, 并让奴仆带家产以及那一窝貍花从水路转陆路回钱塘老家, 而他自己则坚守到最后一刻, 杀敌一十六人之后慷慨赴死。
许念放下茶盏,欠身对小猫行礼致敬。
曲莲伸出爪子搓了一下小猫的头。
小猫咪咪叫, 立刻缩成黑煤团:“咪咪咪咪……”
曲莲些许意外, 缩回爪子揣到胸前。
——“白大人的遗愿原本很简单, 死后回家乡看看父母兄妹以及他的猫再走, 这也是当时许多家在南方的士兵的心愿, 所以他们的灵愿就纠缠在一起变成了一大团。”
许念道:“难怪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束红光而是一团红云,可是他们怎么会掉到井里去呢?”
——“他带着兄弟们的灵愿一路往南渡过淮水来到楚州,可是才刚到就发现民间有许多小报, 把他们画成了……”
许念道:“小报?”
货郎推着车从窗外经过。
铃铛随着车摇晃叮叮当当。
许念拦下一个跟着车吆喝的小孩,掏出荷包:“小报拿一份来。”
孩子流利回道:“邸报抄录、山阳市税、淮北战事、柳巷奇闻, 我这儿统统都有,不知郎官要哪一种?”
许念感到新奇,不曾想到州城的消息也如此繁密,便各要了一份。
官府发布的正式公文统称为邸报,邸报一般在官署之间流转,文字内容也比较枯燥晦涩,很难为市井百姓读懂。因这个缘由,民间商人找到契机,通过自制雕版把官府公文、天下新闻、江湖传言甚至小说印刷出来成为书报,创立了许多俗称为小报的商社。
许念随手拿起一份小报翻阅。
这种报纸用的都是廉价的墨,印刷也并不清晰,还时常可见错别字,但是内容却通俗易懂且十分有趣,只要学过几个字就能看得津津有味。
小猫这时坐了起来。
它看一眼曲莲,再次小心地绕开,一点一点往许念那边蠕动。
“怎么回事,我又不会吃了你。”曲莲抬起尾巴,推了小猫一把,“快去快去。”
小猫拿起一张报纸——《东京异闻录》。
许念照着书念了几句:“开封府有一个将军养了四只貍花猫,他……”
曲莲:“哈哈哈哈哈这不就是白大人吗。”
许念继续念道:“他在家中喝酒,派四只猫去与金贼厮杀,好一个糊涂将军,结果丢了城门。”
曲莲:“哈哈哈哈哈白大人怎么被写成这样了。”
许念念不下去,把纸揉成一团丢到旁边。
他终于知道白骁为什么不回家里看望亲眷而是流连在这里。
小报的传播速度很快,只要花一两天把雕版排出来,随便拿几张纸就能印。
如果这样的故事传到临安,那白骁只会成为给父老乡亲丢脸的笑柄,他又如何能甘心转世。
小猫咪咪直叫,褐黄虹膜中间的漆黑瞳孔在左右摆动。
“谁胆子这么大,敢这样编排朝廷命官。”许念不平道,“这样的故事难道也有人看吗,人不像人猫没猫样,写得还不如我呢。”
正说着,隔壁几桌的食客酒足饭饱大声谈笑起来。
——“你问他看的那个吗?那是《东京异闻录》,近来有几个故事有趣得很。”
——“当真如此?那我回头也买一份,权当消遣来看。”
许念:“……”
他低估了人们打听八卦的热情。
嘶——
小猫趁着人不注意,只片刻功夫就把报纸撕成了碎片,足见恨得咬牙切齿。
许念道:“白大人你放心,我和曲莲不会袖手旁观的。”
当务之急看来是找到办小报的商社收回所有的雕版,才能从源头控制住流言扩散。
然而,民间小报流动性极强,连衙门都未必能查的清楚,更何况他们只有短短两三日时间。
曲莲跳到窗边探出头看了看夜空。
——“事不宜迟。”
许念道:“你打算从哪里下手?”
——“还是那座古寺的那个荒废院子。”
许念道:“你是说……”
曲莲回过头,琥珀色瞳仁澄澈明亮。
——“白大人掉到井里不是偶然,那里一定就是一个办小报的窝点。”
许念醒过神。
——“我先去探动静,你就在桥边等,等摸清情况我们一起去抓人。”
许念道:“好。”
*
古剎静立,北斗旋转。
檐角下的铜铃在风中轻响。
许念站在桥头望着深巷里隐隐透出的灯光,不断安抚袖中的小衔蝶。
曲莲顺着屋脊跳过吻兽从斗拱倒挂下去窥探屋中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