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好养猫(73)
——“我想和你一起穿过扬州二十四桥,不要丢下我去找好吃的。”
开明桥
日暮时分, 金色河面的尽头是笼罩在紫色烟火中的扬州城。
两重城墙上的晚霞渐次褪去,丝竹声中水城华灯初上。
许念坐在船头把曲莲抱在膝前。
淡淡的茉莉花香仍然萦绕在鼻息之间。
他想起二人在树上一别之后再次见面的场景。
*
那日也是小满。
琼林苑经筵,士族子弟云集。
金明池畔有鸿儒讲学,也有丰盛的宴席和形式多样的娱乐。
许念听完讲学, 跟着父亲和兄长走过画廊。
他从来没有坐过这么久, 腿脚酥麻, 眼皮止不住往下坠。
廊侧是一排又高又大的红漆圆柱。
他低着头迈着步, 看腰间挂的玉佩在光影交错之间一明一暗。
正在出神的时候,一只手突然从两根柱子中间伸出来揪住了他的衣领。
“啊。”许念被拽出队伍,叫出声来, 却被这只手捂住了嘴,“唔唔唔。”
——“嘘。”
面前的笑容是如此的熟悉,尤其那双亮如星辰的眼睛。
许念睁圆眼睛:“宋会英?”
宋尧和他一样穿着似梅子般青色的襕衫,腰间束带, 头戴儒巾, 样式是成年之人穿的了。
只是因为他们的年纪不过十岁, 尺寸都是小号的。
许念原本还觉得自己穿成这样很奇怪,直到遇见宋尧才踏实多了。
原来大家都是这么穿。
宋尧拉起许念的手, 往竹林小径走去。
许念道:“诶, 去哪儿?”
宋尧道:“湖边。”
许念道:“去湖边做什么?”
宋尧道:“钓鱼。”
“钓……”许念停下来甩开手, “哪儿有人敢在金明池钓鱼的?你别胡闹, 这儿不比在家。”
宋尧撩起垂在小路尽头的柳枝:“你自己看。”
只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许多与他们年纪相仿的小公子都在池畔玩耍, 有的在捶丸,有的在蹴鞠,欢声笑语很是热闹。
树上蝉鸣阵阵, 勾着人的兴致。
许念看了看走远的父兄,咽下一口口水, 让宋尧牵着自己穿过柳枝之间的小洞,来到波光粼粼的池水边。
两人做好鱼饵把杆抛入池中。
这里花香扑鼻,粉黛无尽,视野开阔,一切都是民间园林比不得的。
许念紧张的情绪逐渐放松下来。
他开始感谢宋尧把自己从讲堂解救出来。
不久之后他的这根杆就有鱼儿咬钩了。
哗,水花四溅,一只金色的锦鲤跃然岸上。
许念笑了笑,抓起鱼,摘掉钩,放进水笼子。
宋尧放钩的那片水域却十分安静。
许念就这么钓了一条、两条、三条……
宋尧耐不住了,从柳树荫的点位挪过来紧挨着许念坐。
许念道:“你别挤我,我半个屁股都要坐到水里去了。”
宋尧道:“那不然我们换一个位置,我那儿风水不好,你这儿好,好多锦鲤啊。”
许念抿了抿唇:“那……好吧。”
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钓术,见宋尧一条都没钓到好可怜,就把牡丹丛的点位让了出来。
他的身量虽然纤细,但那只已经被笔杆磨出薄茧的手却能稳稳当当地握住鱼竿。
小半个时辰过去,情况反转。
牡丹丛前再也没有一条鱼咬过钩,而柳树荫下却时不时飞出一条金光闪闪的鱼。
“啊这……”许念挠挠头,也感到很不好意思了。
突然,一个小木球从坡上滚落到岸边。
宋尧反应极快,伸手接住。
坡上的少年挥手道:“多谢小公子,我们这局刚开,能烦请你送上来吗?”
宋尧道:“我也要玩。”
少年爽快答道:“来!”
许念眨了眨眼。
他从小读书习字学礼仪明事理,却从未遇到过一个像宋尧这样……
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句话勉强形容宋尧——小小年纪就随心所欲不逾矩。
宋尧甩去外袍,扎紧衣袖,轻快地跑上山坡。
他拿起球杖先往右边挥舞,忽然反向一击。
对面球童扑空,这儿一锤那儿一棒都没能拦住。
眼见小木球滚到红旗附近,在那球穴周围旋转三圈,咚地一声,精准落入穴中。
——“当心!”
正当观众喝彩之时,当空落下一个皮球。
宋尧侧身躲过,又立即勾起左边小腿,把那球停在足跟。
——“好厉害的身手!”
蹴鞠场中健儿高声喝彩。
宋尧笑了笑,送球到空中,一脚踢回对面的赛场之内。
顺着坡往下走是架在船头的水秋千。
一阵风吹过,秋千吱呀吱呀晃荡起来,众人不敢上。
宋尧转过头看了一眼柳树荫之下的许念。
许念忘记放鱼饵,此时也正看着宋尧。
宋尧一笑,脱去袍衫只穿白色底衣,扶着秋千绳子蹬上木板。
——“此时风大!”
众家公子望之却步。
秋千在风中越荡越高,木板几乎要与横杆平齐。
宋尧闭上眼,在最高处纵身一跃。
哗!
金明池面绽放刺目的金色浪花。
宋尧就这么游回柳树荫下,浮出水面,笑着拉了拉许念的鱼线。
鱼竿在动。
许念抹了一把脸,不觉水珠从颈间流过。
参加筵礼的王公贵族在琼林苑阁楼之上遥见此情,纷纷议论是谁家少年郎。
许念回家挨父亲训斥时还觉得心神荡漾,直到再后来因与宋尧往来过密而遭诬陷,才生出几分悲悯和慨叹——世间越是这样光鲜美好的人,越容易受到无端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