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和轶事(22)
倒没有唤起韶华的片刻怜悯,反而是拓跋宏循声而至。
替一一向她求情。
韶华无奈,“我只是想给它个教训罢了,你这么快就出手帮它,它可是要屡教不改的。”
一一被拓跋宏救下,他不嫌弃她,反而给她检查。
确定只有左脚受伤,所以才动弹不得。
寻医路上,一一只能涡在拓跋宏怀中,怡然自得。
拓跋宏腾出一只手来替它顺毛,目光柔软,似极有耐心。
一一倒异常乖顺起来,拿眼儿去觑韶华。
竟还时不时的发出哼哼声来,故意要给谁听似的。
韶华也哼了一声。就是要较劲。
拓跋宏笑,“倒是促狭。”
他目光在一人一犬之见转动,也不知是在说谁,韶华烟视。
只道:“居安思危,有人只能护你一时,好好想想你的主人到底是谁。”
一一果然乖觉,一下子立起身来。
左脚一瘸,又陡然无力的倒下去。
她又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哀鸣,似十分愤怒夹杂着五分无能。
一一确实不是聋犬,而是只瘸犬。
拓跋宏因此大笑。
那时的韶华比如今略胖些,两侧脸嘟嘟的,白玉一般酥润。
烟视时眼神微眯,一划而过,足显媚态。
一一由她抱大,略有几分像她。
在他少时习完黄赤之道的绮梦里,一一总是步态矫健,跑过来让他抱。
他将她抱在怀里,腾出一只手来替她顺毛。
一一竟也学会烟视,眼神在他脸上一划而过。
等再回过头来,却变成了韶华的样子。
拓跋宏晚归,携韶华去往邺城,邺城有行宫,仍有宫殿正在修缮。
道武帝当年建设平城宫,便以中原都会为蓝本邺城主体系曹魏时所建,直到后燕时仍很繁华。
道武灭燕不久曾到此城,并对之深为惊叹,他“巡登台榭,遍览宫城,将有定都之意”。
也正是后来他决心模仿邺城兴建平城以及畿内城邑的主要原因。(注7)
韶华换上了仿南人规制新制的服饰随拓跋宏驾马而行。
新制服饰的腰线较之南人衣饰略高,盖因方便北朝女子骑马打猎之需,又比原先的鲜卑袍服飘逸柔情。
出行在外时亦无需戴帽,使各式发髻,金碧饰物具能招摇过市,而非隐于黑高帽之中。
韶华很以为乐。
再入平城宫
傍晚时分,两人共乘一骑,饶行邺城行宫蜿蜒的城楼,遥望邺城三台旧址。
三台皆因城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
三台之中,居中的称铜雀台,南面是金虎台,北面是冰井台。各台都附有其他许多亭台楼榭。
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注1)
灯火齐明,此刻天上人间一片锦绣辉煌。
马儿慢行,蹄声哒哒。
韶华穿一袭暮山紫外袍,内饰彤云红的里衣,绯色下裙。
灯火绚烂下,隐见其中金丝生辉,于衣中摇曳。
拓跋宏亲近些,欲探得其中虚实,便拉住了她的手。
韶华的手就在他手心里跳跃,像幼时两人午睡时那般。
只不过那时韶华每每用卢雉棋子去戳他的手。
意在问他玩是不玩?
偶尔他会帮她抄两份罚写的大字,为表感谢,她的手也会跳上来,勾住他的手。
他那时哼的一声,骄矜的很,其实心中十分受用,不欲挪开。
眼下也哼了一声,却十分低迷暧昧。
手去勾住韶华的手指,扯一扯,似是回应,又似在诘问他意欲何为?
韶华闻琴音而知其雅意,小手又勾了勾他的。
似是不明就里,又似在明知故问。
还未等他有所答复,韶华便已勒紧缰绳,驰马飞奔起来。
他们纵横于好山好水之间,把风抛却身后。
他畅然笑起来。
殿中温暖如春,胡床上学南人,围一圈山水矮屏,据说能防风。
拓跋宏翻滚时只觉不便,只好委屈韶华与他再贴近些。
玉臂绕颈,以至香汗淋漓。
犹如牡丹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
花瓣棱棱,三四层折,游走其中,如蝶入花芯。
拓跋宏吻她,笑谈起从前鲜卑旧婚俗,嫁娶皆先私通。随后略将女去,或半岁百日,遣媒人送马牛羊以为聘娶之礼。(注2)
韶华将手摊开,问他,“吾之牛羊现于何处?”
拓跋宏惊讶,抚上她的小腹: “女君皆食矣。”
非但牛羊入腹,龙虎精神也一并笑纳。
韶华面红,呸了一声,嗔怪他下流 :“难怪禁此法,便为给尔等狂徒设防。”
拓跋宏大笑。
次日晨起,亦不着衣饰,袒露与她戏狎。
韶华被他闹的脾气腾起,立于胡床之上。
称其自有旨意:太和十六年正月诏罢袒裸。
拓跋宏一面十分满意她记得他的御旨,一面从善如流的披衣,口称,“下官遵旨。”
朝食。
韶华又忆及前夜趣言,只道:“建国二年曾有令:男女不以礼交皆死。吾等当初皆可论死矣。”(注3)
拓跋宏挑眉,“今之天下乃朕之天下,自不舍赐你死也。”
鲜卑男儿素来扎辫披发,此时礼教日新。
他自要先行表率,故叫韶华替他梳头加冠。
他于镜中瞧她手艺笨拙仍专心于此,不免露出欣然来。
太和十八年春,正月初一,至尊在邺城皇宫的澄鸾殿上接见群臣。
二十九日,正式下诏迁都。
随后北巡。
北巡至蒲池,太子拓跋恂自代京平城前来相迎,当夜便驻扎此处。